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第一奇僧姚广孝,甚超刘伯温?


   日期:2018/10/13 2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第一奇僧姚广孝,甚超刘伯温?

  (本文转自网络,综合整理版)

  明代的刘伯温是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奇人,他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修建了八臂哪吒城、勘定北新桥是海眼等重大事件。但是,如此神奇并且家喻户晓的刘伯温,在明朝却称不上是第一奇人,明代第一奇人是姚广孝。

  与明太祖一样,他同为和尚出身,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轨迹。功成名就以后,以“第一功臣”的身份,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选择了半臣半隐的生活,在多疑嗜杀的皇帝手下,以八十四岁高龄善终。

  此外,规划北京城、主编百科全书那也是不在话下,此人就是,姚广孝。

  【奇人:说服朱棣夺天下】

  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14岁落发为僧,法名道衍,却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之术。曾经在嵩山寺游学,有名叫袁珙的面相者对他说:“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广孝听后反而大喜。

  洪武十五年,高皇后驾崩,明太祖选高僧侍奉各亲王,为其诵经荐福。道衍与燕王朱棣相谈甚合,并请求被带走,答应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王”字加上个“白”字是皇的隐语,着实让朱棣又惊又喜。朱棣把姚广孝带回北平,让他担任庆寿寺(位于现电报大楼南侧的西长安街上)主持,而事实上,他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民间有大军师刘伯温、二军师姚广孝之称,刘伯温保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时候姚广孝还只是燕王朱棣的谋士。真正让姚广孝脱颖而出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了孙子,燕王朱棣非常郁闷。一日忧郁之际看着窗外的寒冬景致突然随口说了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在一旁的姚广孝马上附和了下句“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对联进言事例。随后在姚广孝的劝说与分析之后,朱棣终于下决心夺取侄子的江山。

  【奇事:半僧半俗辅佐燕王登基】

  北京城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这个说法应该是紫禁城的设计借鉴了潭柘寺的格局。而操作者正是姚广孝,说起来是因为姚广孝曾经在潭柘寺“挂单”。据史书记载,姚广孝14岁的时候就出家为僧。

  建文帝继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姚广孝积极动员朱棣起兵反叛,朱棣说:“民意都支持朝廷,我们能怎么办呢?”道衍曰:“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么民意!”于是朱棣渐渐下决心,并私下选派军官,并招募勇敢异能的人。利用所住宫殿(原元朝皇宫)幽深的优势,在宫内秘密制造兵器。姚广孝为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厂安置在地下,还养了一群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盖兵器锻造声。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变,兵部尚书齐泰命令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朱棣。然而张信却把此命告诉朱棣,朱棣于是决定起兵。当时正遇到暴雨临近,檐瓦堕地,朱棣色变。道衍说道:“这是祥兆!飞龙在天,一定有风雨跟随。瓦片掉下了,将要改用皇帝那黄色的瓦了。”之后燕兵起义,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号称为“靖难之师”,史称“靖难之变”。

  同年十月,朱棣袭击大宁的时候,李景隆乘间围燕京北平。道衍则善于坚守,抵抗中央军的数次攻击,并于夜间派遣壮士偷袭。后燕军回援,内外夹击获得大胜。李景隆、平安等先后战败逃撤。朱棣围困铁铉防守的济南城长达三月之久仍不克。道衍写信劝道:“部队疲劳了,请班师回北平吧。”朱棣于是返回。此后遭盛庸军截击,在东昌之战时燕军大败,张玉被杀,再次返京。此时,朱棣打算稍微休整,而道衍则坚持积极备战,并进一步招募勇士,击败盛庸且破房昭的西水寨。此时,道衍对朱棣说:“不要再攻下城池了,而应当迅速进攻京师。京师力量单弱,一举之下必然能攻下。”朱棣听从了他的意见,并接连在淝水、灵璧击败中央军,并渡过长江进入京师金陵。朱棣在燕王府时,所接触的都是武将,而唯独道衍是定策起兵的。当朱棣在山东、河北转战时,其部队进退、战机等都由道衍决定。道衍从未临战指挥过,但是朱棣攻下南京后,论功道衍为第一。

  历史按姚广孝的计划稳步铺展,他成功地兑现了当年的诺言——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由王变成了“皇”,建文帝不知所终。

  即位不久,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如此一来,修建紫禁城皇宫,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姚广孝参与了定都北京的重大决策,确定紫禁城皇宫的堪舆方位,确定故宫的地理定位、规划、布局、功效、兴建。

  为了嘉奖姚广孝的功德,德胜门西被设置了水关,并在此地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积水潭。岛上初建有姚广孝祠,后改为镇水观音庵。

  功成名就之后的道衍和尚不但被永乐皇帝赐名“广孝”,而且把元朝宰相托托的宅院也赏赐给了姚广孝。可是他就是不还俗,还申请将自己的宅院改造成了京城最大的寺庙之一“崇国寺”。自己只当了个监管僧人事务的六品官和崇国寺住持。600多年前姚广孝就在那里,白天走出寺庙穿着朝服去陪王伴驾,晚上回来仍然一袭袈裟青灯古佛。

  【奇才:编纂《永乐大典》设计永乐大钟】

  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享年八十五岁。这在古代可算得上是老寿星,死后被皇帝葬在了今天房山区的常乐寺村。永乐皇帝还亲笔为他题了一座“神道碑”以示纪念,表彰这位永乐朝第一谋士。然而姚广孝的奇谋却并不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

  中国历史上有两部最重要的大型汇编书,一部是清朝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一部是《永乐大典》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后者的总编纂官就是姚广孝。姚广孝的文采不在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之下。北京大钟寺那口永乐大钟的设计师和监造人是姚广孝;在主持“崇国寺”之前,太庙的主祀官也是姚广孝;朱棣修建北京城大批南方的能工巧匠被征集到北京,主办者又是姚广孝。

  如此看来,这第一奇人的名号似乎真是非姚广孝莫属。因为从紫禁城的设计,到《永乐大典》的编纂,再到永乐大钟的铸造,假如没有姚广孝这位奇才的参与,今天的北京没准儿还真要逊色几分。

  【附录趣事几则】:

  1

  燕王麾下,武将的任务是四处征伐,而道衍则是协助燕王制定决策。道衍从未亲临战场,但燕王朱棣在山东、河北转战时,大军的进退、军事部署等大事均由道衍决定和指挥。朱棣登基后,拜道衍为第一功臣,并赐名“姚广孝”,取“大道至衍,广被忠孝”之意,并把元朝宰相脱脱的相府及两名貌美的宫女赐给道衍。

  道衍拒绝了豪宅与美姬,奏请将自己的宅院改建成“崇国寺”,并由他担任住持。道衍白天身着朝服进宫伴驾,颇有“大隐隐于朝”的意味,晚上回到寺院,脱下朝服改换僧人衲衣,与青灯古卷相伴。

  明成祖永乐年间,道衍奉命前往蜀云台观悬幡,抵达姑苏寒山寺暂住。道衍在松下散饭过后,曳履独自漫步,途中遇到吴邑的曹三尹,对方十分惊讶地看着他,随手举鞭就打了道衍二十皮鞭。道衍却无丝毫愠色。不一会儿,周围的众人围拢过来,道衍拿出一首诗给大家看:

  “出使南来坐画船,袈裟犹带御炉烟。

  无端撞着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缘。”

  道衍说他前生亏欠了这位曹公,今日方才了结了宿怨。众人听懂之后大笑起来,却也感佩道衍的度量,被曹公痛打,丝毫不放在心上,以佛门的宽仁胸怀淡然处之。

  2

  永乐大帝为“控四夷以治天下”,采纳道衍的建议迁都北平,并由道衍主持北京城的设计。道衍按照天上的星宿排列布局,使天上紫微宫与人间紫禁城遥相对应。为克煞元大都残存的王气,他将北京城整体的中轴线向东偏移,元朝大都的中轴线就落于西面的白虎位置,以此克煞、威镇元朝残余的王气,元大都所在的玄武位置,也因此被废除。

  现在北京的景山,就是当时道衍废掉元大都的玄武后,派人堆出的人工的山,作为整个北京城的玄武靠山。若从高空俯瞰煤山(即景山),就像是尊盘腿而坐的大佛。

  朱棣承天命当为“太平天子”,为协助这位传奇的天子,道衍法天象地为大明王朝营建了这座传奇的紫禁城,还有他参与编纂的鸿篇巨著《永乐大典》以及由他设计铸造的永乐大钟,道衍在这段与明成祖的宿缘中,也用尽了全部心力。

  3

  姚广孝墓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房山区常乐寺村北。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

  【姚广孝,诗作欣赏】:

  一.去官归故里,侨隐倚高林。花月尊前友,松风席上琴。

  二.巷僻无车马,闲扉掩薜萝。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

  三.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

  四.仲尼昔在鲁,里呼东家丘。

  谁知百王师,圣德与天侔。

  要令臣子惧,笔削成春秋。

  遗经勤后来,一变乃从周。

  (写孔丘)

  五.祖龙并六国,势大莫与争。

  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

  群经化灰烬,法令从吾行。

  剧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

  鸿鹄骤—举,四海如沸铛。

  不逢赤帝子,天下谁能平。

  (写秦始皇)

  六.悠悠范阳郡,蔚蔚娄桑村。

  村民深居稠,鸡犬日相闻。

  闾相具揖让,古来风俗淳。

  七.幼读东鲁书,长习西方教。

  抹过两重关,何者为悟道。

  不厌山林空寂,不忻钟鼎尊荣。

  随缘而住,任运而行。

  犹孤蟾之印沧海,若片云之浮太清。

  了无他说,即此,

  便是人问我,更何如手里栾珠一百八。

  八.小小板桥斜路,深深茅屋人家。

  竹屋夕阴似雨,桃源春暖多花。

  九.焉知大化中,天地同旅寓。

  事业水上沤,功名草头露。

  死生谅莫测,荣华何足顾?

  十.冥观了无法,何有寂与喧。

  十一.竹云时驻影,桂露夕阑香。

  十二.经典奉上:绿洲曲

  (写自然山水之境,不涉佛语,却入禅味。)

  夕阳阁远树,春云散澄江。

  不见荡舟人,空对白鸥双。

  (本文转自网络,综合整理版,感恩原作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姚广孝       刘伯温)(五明学佛网:姚广孝       刘伯温)  

 永乐大帝国师姚广孝:近时宗门中人,视念佛为小道而不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