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依怙善知识,但不要对上师产生情执


   日期:2018/10/23 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行得正,必得要根据正思维、善思维,善思维非常地重要,真要行,还要有拣择正法的能力,“善”就是选择,选择古代叫拣择,拣是拣起来的拣,择是选择以后决定的意思。没有办法选择,就没办法了,为什么我们会没办法呢?因为有一种个性叫物性,一种物性,物都要依赖。

  我们依怙善知识,竖心旁一个古,“怙”就是父亲的意思,依靠父亲。依怙善知识不是依赖善知识,要是依赖善知识,对善知识会产生一种情执,叫上师情结。对善知识有这种情结的,基本上是堕落,因为不像对父亲的那种情况,所以对上师的情结,多少带有很复杂的一种情愫在里面,包括世间情爱,但是你讲不清楚。

  因为是上师,所以你在争宠的时候那会很难看,而且会造大业,因为会破佛破法破僧,全破,而且会破同行善知识的菩提道。所以上师情结绝对是不好的,一定要看清楚。

  我们自己要去检点,当有上师情结情执的时候,一定是小时候,父母亲的爱不够,现在想要满足,从生命的立场上来看,无可厚非,可是到佛门中来,这一点就很麻烦。

  所以我们要看清楚,小时候父母的爱有缺没有错,现在有这种倾向,作为行法上很重要的修行需要,但是这壁垒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弄清楚很重要的,修养很重要,能够坚持这个部分,这个修养掌握好,很快,一破就可以进到净识了。

  在工程面来讲,因为你福德因缘都够了,善根要培养起来,在行法中那种依赖性会有,可是你要坚持依怙,依赖是难免的,因为原来没有父母的爱,现在要找一个依赖的父母,这个是有需要,所以我们为什么叫师父,是为人师又为人父,要当父亲,也要当老师。

  在这边这个东西要拿捏的好,有因缘,不要自己想,自己想绝对有因缘,那叫情执,在这个地方,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所以不能这样想。这一点一定要破除,不然上不了菩提道。因为在这个地方,那个情爱就把你障断了,而生生世世,都会老是这个地方,出生的时候,父母不爱你,不是父母不爱你,他有各种因缘没办法爱你。

  那个爱是说要抱着,从小的时候要背着,他的心跳跟母亲的心跳、父亲的心跳会一致,他可以感受。要抱着,这个不是肌肤之亲,但是那个肌肤的相接触,是爱的一种表现。因为孩子原来是在母体里头,在母体里面是暗的,现在生出来在外面,那一个接触点不能消失,还要继续接触,到哪一天他长大不要抱,离开你,就长大了,那正常的。

  可是现在父母亲忙着赚钱,孩子根本,尤其有钱的人,虽然不必忙着赚钱,然后又被人家骗了,骗什么?把孩子当宠物养在篮子里,他不抱,用提的,这本来是福报,结果变业力。这孩子永远缺乏那一份温暖,离开母体以后他还需要,在那个子宫里头的那一种温暖他突然间消失了,他就变成要由外面来依靠,必须给他依靠。

  然后一直长大到他大概五六岁的时候,他就不会要你抱了,那有牵着就不错了。到哪一天也不要你牵着,自己要走了。小孩子常常被人牵走了,他抓一个就好了。

  六七岁以前,跟父母亲相处的这种爱没有,他长大以后就很麻烦,第一个没有信心,因为他没有安全感,然后第二个他又需要依靠,然后要依靠,又没信心,那到佛门中最好,上师啊、牧师啊。为什么常常出问题,就是上师情结,任何宗 教都有。

  所以不要迷信,不要盲目,不要偶像崇拜,在这个的地方我们给予一个标准:不伤害众生、不欺骗众生,不给众生迷信。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假如这个不能掌握好的时候,众生很容易迷。因为你是上面的领导者,很突出,他正需要一个偶像,正需要一个明星,这个叫上师情结,叫追星族,心里都不健康不健全。

  因此进佛门来,一定弄清楚为何而来,一定是在追求我是谁,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目的与奋斗的方向,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存在,都在这一方面,对的,但是要知道,有很多是从小时候就产生了,因为没有父母的爱,他也会有这种观点:我来这里干嘛,人家不爱我,我要找一个爱,那就完了。

  找爱没有错,从社会,物性来讲这个没有错,可是在生命的真谛这个目标上来讲,这个爱会迷了,但是你必须先满足这个爱,满足了以后,才有可能走上菩提道。

  这爱的对象不要到这里面来找,尤其不要找上师,找同修还可以,大家都还在摸索,可以一个良好因缘。找上师,搞错方向了。这个要处理是很复杂的,都是不可说的,不是不可说,恐怕大家都不会说。处理这种事情,既犯社会大忌又犯教条,在真理上没错,可是在道德律法律上面都是问题,密密麻麻的。

  这是我们提供给各位,在基本上,在人生旅途中有一些必须先行处理的部分!(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1-1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依怙善知识       不要对上师产生情执)(五明学佛网:依怙善知识       不要对上师产生情执)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