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定与坐禅


   日期:2018/10/27 14: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关于禅定,《大智度论》卷五,龙树菩萨言: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大智度论》卷二十八,龙树菩萨又言:

  “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可见,定(三昧)是指意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

  根据唐代高僧宗密的说法,禅有五种层次: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以及最上乘的如来禅。

  外道禅,欣上厌下而修者;

  凡夫禅,四禅八定,亦即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

  小乘禅,从四禅四无色定,而修七方便的五停心、别相念、暖、顶、忍、世第一法,亦名七贤位,由此而入初果见道位。是为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这些也都是一步步证悟空性的。以后再讲。)

  大乘禅,亦名三昧。有无量三昧,均可能纳入大乘禅定。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二讲他们概括为四种: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是为悟我、法二空所显之真理而修者。

  最上乘禅,又名如来禅、祖师禅,即是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临济宗用参话头,曹洞宗用默照,都是属于如来上上禅法。也名一行三昧、真如三昧,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此心即佛。

  我们常讲的是四禅八定。我们介绍一下四禅天的层次。“四禅天”是由修静虑而生。

  先说一下“三界”。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是说此界的众生执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渴望财产、性、名誉、饮食、睡眠等欲望的满足。如果我们还在这个层次,初禅天是永不会现前的。

  所谓色界,是指位于欲界天之上,无色界之下的天人及其生活的器世间,包括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色界天的顶天—色究竟天,是卢舍那佛所居之地。

  所谓无色界,是指此界“众生”舍弃了对物欲色相的执著,超越物质的限制,既没有色身,也没有色身所依存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只有一个精神体----心识住于“四空定”中,故名无色界。依无色界依精神体所处的定境高低,又分为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1、初禅天。初禅是色界天的境界。如果我们还在欲界那个层次,初禅天是永不会现前的。

  (色界天离欲清净,可称为“梵”。色界的众生,已经没有鼻、舌二识,到了二禅以上,前五识都不起了。)。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中,无鼻识和舌识,语言寂灭。仅有眼识、耳识、身识、意识。有喜受、乐受,有觉有观。舍此身后,生于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2、二禅天。无鼻识、舌识、眼识、耳识、身识等五识,仅有意识,喜受及舍受与意识相应,无觉无观。舍此身后,生于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3、三禅天。仅有意识,怡悦之相净妙,喜心寂灭。乐受、舍受与意识相应,无觉无观。舍此身后,生于少净天、无量净天、偏净天。

  4、四禅天。仅有意识,出入息寂灭,唯有舍受与之相应。舍此身后,生于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想天。

  实证初禅,便能体验色界天人的身心状态,初禅是“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三昧。初禅舍离欲界的种种烦恼而生喜乐,称为“离生、喜乐”。初禅舍弃鼻、舌二识之执著性,便可进入初禅等至位中,只余四识(眼、耳、身、意识)在作用。于初禅等至位中,对四尘(色、声、触、法尘)起作意而攀缘不舍,称之为“觉”,四尘进入心中而心不动,称之为“观”。若舍弃眼、耳、身识之执著性,离色、声、触尘,即进入二禅等至位之“无觉无观”三昧,于此三昧中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二禅之后的三禅、四禅亦是无觉无观三昧(前五识灭,唯有意识)。若证入第四禅,出入息断,心跳停止,以第八识持身,故身体不坏。

  四禅之后,若舍弃对色界天身及色界诸法的贪著,便能证入无色界四空定。

  四禅八定,是指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刚才已经讲了四禅,而四禅其实也都在定中。现在讲“四空处定”。“四空处定”又名“四无色定”。此四空处,唯有正报之受、想、行、识四蕴的假合而无色身。

  1、空无边处定。厌离第四禅的染法,舍色想而缘无边之空处,心与空无边相应。

  2、识无边处定。厌离空无边处之染法,舍其虚空,缘内识,心识无边,心与识无边相应。

  3、无所有处定。厌离其识,更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

  4、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第二识处是有想,第三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第四,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似无了知,故名非想,但是极细意识仍在,我见、我执也存在,其实仍是有知,并非真的无想,故名非非想。)行者于此定中,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

  奢摩他,亦称定、止,是指摄心使不散乱。毗钵舍那常与奢摩他联用,毗钵舍那译为“观”,观见事理,也即观行。奢摩他、毗钵舍那这两个名词看起来虽然很玄,其实就是“止”、“观”的意思,学人静心观察五蕴、十八界无我,乃至更深入地观察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具有的真如性等等,即是奢摩他、毗钵舍那(止观)。

  勤修止观,有助于降伏欲界烦恼,也有利于发起智慧与神通。止观是智慧发起的助缘,若仅修禅定是无法生起智慧的。譬如外道也可以修得四禅八定,但是仍然没有出离三界的智慧。禅定是止,由“观”才能生慧。若无定力,在观行的时候,容易被所观察的境界所转,而无法安住。故《楞严经》卷六,佛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因定发慧”,不言“因定生慧”。

  讲禅定,一定要讲“定慧双修”,定能发慧,是智慧发起的助缘,但是仅仅修禅定是无法生起智慧的。六祖大师在这方面讲得非常清楚。

  惠能大师的禅法,真的是了不起的“祖师禅”,是“佛在人间”的禅法。

  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定慧第四》中讲道: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我的这个法门,是以禅定和智慧为根本,大众千万不要迷惑,认为禅定和智慧有什么区别。禅定和智慧原本是一体的,不是二元的。禅定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禅定的功用。在智慧显现的时候,禅定就在智慧里面,在禅定发起的时候,智慧就在禅定之中。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道理,那就是禅定和慧融为一体,均等修学。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认为是先修禅定然后才发起智慧,或者先修智慧然后再发起禅定,认为两者各不相同。如果认为二种有别,那么就是以为佛法有两种体相,这是根本错误的。嘴里说着行善之言,心中却没有善念,空泛地讨论禅定与智慧,禅定和智慧却不能均等修持。如果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是善,内外一致,这就是禅定和智慧均等修持,定慧双修。自求开悟而修行佛道,不需要和人争辩,(这叫和乐无铮。)如果非要争辩个先后胜负,那就和迷惑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斩断胜负之心,那就反而增加了我执和法执,不能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位善知识!禅定和智慧像什么呢?就好像灯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就黑暗,灯就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功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体却是同一的。禅定和智慧的道理,也是这样。”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指专心一行而修禅定),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jié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道:“诸位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处所行住坐卧之时,恒常行持一种正直之心。(在一切时间地点,不论行住坐卧,都要行一直心。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忘般若,念念不忘自己本来是佛,念念不忘一切法的空性,这样就可以无时不在定中,没有出定入定的分别,就可以开悟成佛。)《净名经》上说:‘正直之心就是道场,正直之心就是净土。’不要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嘴里却说着正直的门面话。)口中说着一行三昧,却并不能切实以正直的心来修行。应该行持直心,对一切诸法不要有任何执著。迷惑的人执著于法相,执著于一行三昧的表相,总说只要常常静坐不动,使妄心不再生起,说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这样来理解一行三昧,佛法就等同于无情之物,反而成为了障碍修行佛道的因缘。诸位善知识!修道必须通达流畅,怎么反而滞碍了呢?心不住法,心如果不执著于法相,佛道就会通达流畅;心如果住法,心如果执著于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能得道,那就好像舍利弗在树林中枯坐,却被维摩诘居士所斥责一样。善知识!还有人教别人打坐,教授坐禅,说只要照看其心,以观其静,不动摇,不生起,不要动心,不要起念,以为这样就能修道成功,便从此处用功修行。这些迷惑的人不能领会佛法的真义,就执著错误的方向而成癫狂。像这样误入歧途的人太多了。这样来修行坐禅,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定       坐禅)(五明学佛网:禅定       坐禅)  

 方立天教授:禅·禅定·禅悟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漫谈禅人与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一、禅的基本原理舆性质 略谈禅定的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4.坐 

 温金玉教授: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陈兵教授:性是否妨碍禅定? 

 陈兵教授:有时候在禅定中会看到一个星球,该如何处理? 

 贤崇法师:坐禅三要 

 明一法师:初学坐禅调五事 

 王骧陆居士:简捷禅定之法 

 贾题韬居士:坛经讲座 坐禅品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