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趣说无生


   日期:2018/11/3 1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趣说无生

  学净土的都知道这首回向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初学的人可能不明白,开始说生到净土,怎么又说悟无生?此处的无生指的是无生法忍,是空性的智慧,很高的境界。我们很难证入无生法忍,但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含义,否则你看金刚经,心经等会很难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大宝积经·神通证说品:

  {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于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别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别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承佛神力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

  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于诸佛法巧分别知,能说如是真实之法,于诸如来等念恭敬,而忽提剑欲逼如来。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师利!汝无害我。若必害者,应当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决定成就得名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罗汉,定可取者则不应尽。然而今此一切诸法,无体无实、非有非真、虚妄颠倒、空如幻化,是故于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彼诸菩萨如是观察明了知已,实时获得无生法忍,欢喜踊跃,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以偈叹曰:

  诸法如幻化,斯由分别起,是中无所有,一切法皆空。颠倒虚妄想,愚痴取我心,

  计念我昔愆,所作业中甚。过去为大逆,杀父母良田,杀罗汉比丘,是为极重恶。

  以彼恶业故,我当受大苦,没疑网众生,闻法悔或除。大名拔我毒,破散我疑心,

  我已觉法界,众恶无所有。诸佛巧方便,善知我等意,方便度众生,为解诸疑缚。

  何处有诸佛?法僧亦复然,父母本自无,阿罗汉空寂。是处无有杀,云何有业果?

  如幻无所生,诸法性如是。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说此执剑妙法门时,十方如恒沙等诸佛世界六种振动。时彼十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现前说法,彼佛侍者各于本国大众会中从座而起,咸请其佛言:“世尊!今此神变是谁威德而令世间大地振动?”时十方诸佛各各告其弟子曰:“诸善男子!今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觉,现在说法。然彼世界有一上首菩萨摩诃萨名文殊师利,久已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欲破坏新学菩萨执著心故,躬秉利剑驰走趣彼释迦如来,显发深法。以是因缘故,令大地如是振动。彼佛世尊因智剑故说甚深法,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法眼清净、心得解脱、证深法忍、安住菩提。”

  尔时世尊建立如是大神变时,以方便力令彼众中一切诸来新学菩萨——善根微少、未离分别取相众生——皆悉不覩彼执剑事,亦不得闻其所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尔时十方世界诸来菩萨摩诃萨等,同请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以威德力,加是文殊师利,令至十方诸佛世界说如斯法,令彼众生咸得听闻,如我无异。”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彼十方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今宜各一心观察自佛世界也。”时彼十方诸菩萨众从文殊师利闻是语已,即各观本自佛世界,皆覩文殊师利处其佛前,为诸大众说如斯法,复各见彼皆有善住意天子问是法门。又各见彼十方佛国诸菩萨等悉皆大集,又皆见彼诸天子众其数多少与此不殊,又各见彼佛界清净庄严微妙与此无异。彼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见已,生殊特心得未曾有,同声赞言:“甚奇甚特。今此文殊师利道德巍巍,处斯世界安住不动而能普现十方佛前。”

  尔时文殊师利告彼十方菩萨众言:“诸善男子!汝今当听。譬如幻师既善学已,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既能善学般若波罗蜜如幻法已,即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诸佛国土欲现形像作诸佛事,如意即能。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如幻化,以是义故所作随心。譬如日月宫轮住虚空处,初不曾下入诸器中,其光普照靡不周遍。菩萨如是安住不动,随心普现十方佛前,或现声闻缘觉等身、或现梵王帝释等像、或现四天转轮王事、或现国主大臣政化,如是乃至示现一切恶趣众生形类随意即能,而亦初无兴作之想。”}

  佛说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放下分别执着可不简单,圆满无分别执着就是佛了。会中五百菩萨,已得四禅五通,但还未得无生法忍。由宿命通,见到自己往劫所造的恶业,如杀父母阿罗汉,毁寺坏僧,知是很重的罪业,心生忏悔,但心念着分别罪业不能忘,很难再证入更深法忍。有佛在身边就是好,碰到难关,无需问佛,佛即知之,以威神觉悟文殊菩萨来一断表演教化。于是文殊起坐,执剑直奔佛要杀佛。佛曰“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心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从本以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人我,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为害。”五百菩萨见此,于是明白,一切诸法都是幻化,幻化相中实无我,人,众生,寿者,丈夫,父母,阿罗汉,无佛无法无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不好懂是吧,举个简单比喻,天上真月不动,地上有水显的月是幻月,但猴子以为是真月,水中捞月,自是空,你认为有嫦娥在水月,举剑砍月要害嫦娥,是不是真害了?文殊提剑杀佛,这不是造无间地狱大罪嘛,开头佛曰“汝住汝住,不应造业,勿得害我。”表演如文殊杀佛,佛阻止他不要造罪。这时佛再分析说:且住且住,文殊师利,你没有害我,无需自责,若非要说害,也是善害。一切诸法,无体无实,空如幻化,其中无人得罪,无罪可得,谁为杀者而得受殃?内心见有我人,是为见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他已害我,即名为害。诸菩萨如是观察明了知己,便获得无生法忍。这是佛为破诸菩萨名相执着分别,使诸菩萨离相证入无生法忍,善巧方便与文殊表演的一出戏。但这戏佛以方便力,使会中新学菩萨(这里菩萨不是指阶位菩萨,是指初发心菩萨),善根少,未离分别取相众生,都见不到文殊执剑杀佛之事,也听不到这上面的说法。知道为什么吗?分别取相严重众生,难于接受此法,易生谤法。我们凡夫着相非常严重,要悟入无相大法不容意。如达摩见梁武帝,问建寺供僧如此之多,功德多少,祖师实话告之毫无功德,着功德相的武帝就没办法接受,送客!要换另一位权利相严重的帝王,甚至会做出害圣的事出来。法不对机如对牛弹琴,无益。所以在会的普通众,佛不让他们看此表演,因为他们执着罪业就是罪业,杀佛就是逆罪之首,岂能无罪,这不是跟以前听的法矛盾嘛。相上基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善恶是必须明辨的,不明善恶,颠倒是非,好凡夫都不是,更别谈离苦得乐。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上就不能只攀在善恶相上。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要知善恶当体即空,善恶皆因分别,心非善非恶,莫思善莫思恶,莫分别莫执着,方能了悟无生。明白这点,再回想以前看的六祖慧能开悟说的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明白六祖是何境界,而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卡在善恶相以为真实,无法悟入无生见性。这时舍利弗也为众生疑惑请问文殊:“大士,你现在已经造了极猛恶业,想害佛,这恶业若熟了,当于何受?”文殊解释:“如吾见者,当若幻人业熟时,我如斯受。”此说明,此化现于此世间的文殊实是幻化的,你所见文殊行恶,若此恶业成熟,幻化文殊也同样受报!此不昧因果也。但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觉者无心分别,不昧因果,就是佛示现亦如此,即是幻化,故如演戏,实不觉真苦。而我们分别执着,以为实有,故觉真苦。所以说我们无始劫轮回,枉受无量罪苦。一个枉字说明并非真实之苦,如做恶梦,醒来知梦是虚幻,并没有真实梦中恐怖之事发生,但梦中的我们却真实感受到痛苦恐怖,此皆因妄心分别,所以说冤枉。十方诸来菩萨闻此微妙之法,请佛加持文殊到十方诸佛土说此法,让彼众生同得听闻受益。文殊告诸菩萨,大家自己看看自己佛土,其实文殊早同步在十方佛国佛前,为诸大众演说此法,普现十方,甚奇甚特。文殊又告诉大家,如幻师不离本座,而能幻作种种色像,菩萨也是,于一切如幻法中,随其十方诸佛国土欲现形象作诸佛事,如意即能。因为一切诸法皆如幻化,若有实物,便不可能如此。再如日月处虚空,并未下到地上,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月亮,各处有水,即有缘能显像,有的地方天气因缘成血月,有的地方明亮成皎月,各地月像有形象差异,实皆幻月,真月如如不动。菩萨也如此,安住不动,随心普现十方佛前,各地因缘区别,或现声闻缘觉等身,或现梵王帝释等像,或现四天转轮王事,或现国王大臣政化,乃至示现一切恶趣众生随意即能,而亦初无兴作之想。

  说了这么多了,大家是否明白?还是云里雾里?了悟无生不易,我们都攀执于生死相中,知不要分别执着,实却不是说不分别不执着就能看破放下。譬如,我们都知道发怒不好,可人一骂你,你却没办法不起心动念,装作没事发生一样,实心还在分别思考着他怎么骂我了,我错了吗,他是不是疯了,我不必动气,生气没用,不值得……再如不贪,可我们一见到钱来了就高兴,亏损了就坐立不安,没办法真能心平如水,随遇而安。学佛了,亏钱了,比一般人看得开些,知因果因缘等导致如此,但还是难于放下,该难过还是难过,该怨恨还是会怨恨。其它各种事情无不如此,所以一句看破放下,说得轻松,做起来却不见得轻松,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照转变。着相容易,科学破物质本空还好理解,分子原子质子层子夸克……没有实体不可分的物质,一直到物质成波动,成虚空,虚空还是相,空相。至于人相众生相,知人身非我好理解,灵魂八识非我就不易理解了,如何体会无我?如何悟入无生法忍?说一个大家好理解的例子作个比喻体会一下。一早起来,外面起雾了,白茫茫一片,一小时太阳升起,雾渐渐消失了。这里我们看到雾生起,保持,消灭的一个完整过程,真有雾的生灭吗?雾是我们冠于水汽形成微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的这种相起的一个名字,实则没有雾这个东西,这还能明白吗?地上的水挥发了,夜晚天变冷,空气中饱和水汽凝结成细微水珠,在空气中悬浮如同乳浊液体,看起来雾蒙蒙,太阳出来气温上升,又气化,空气变透明了,这只是水在地上的一种状态变化,雾只是这种因缘状态的一种分别描述起的名,何有雾?故雾的生灭只是假相,本无所生,何来有灭。说是雾,即非雾,是名为雾。山水外境亦如此,一般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把山水当成是实物可得。了知因缘法,知山水是因缘和合相,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觉悟后,妙用不相妨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若不空,就不可能度一切苦厄。我们所认为的我,是五蕴和合相,假名为我,六道众生皆如是。一般众生执着这个色身就是我,我相寿者相,一定的身相,一定的寿命,不知生前谁是我,不知死后我是谁,有没有相续,害怕生灭。深入了解,色身不是我,甚至八识灵魂都不是我,十方觅我,了不可得,无一个实质的我。真我方便名真我,分别假我相,实也没有个实体的真我相,真我无相。佛说佛性更形象些,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分别执着不能证得。性本无生,故无所灭,但性有妙用,能显相。十法界唯心所现,此心就指佛性,心性。打个好懂的比喻,如泥性,泥巴的属性,不能说泥性是方是圆,但能成壶,碗,盆,瓦等不同的物体,是碗的相时,我们执着这是碗,好像是有碗的实体,其实是泥性因缘妙用现的碗相,实无碗,是泥性的相,执着碗就以为不能变成瓦,如执着大海的一个水泡以为大海,就不能妙用。碗如觉悟证到泥性,十方泥性都能起妙用,变碗变瓦随心如意。如菩萨证到佛性,分身化现自然如意。

  真我就是佛性,不是方不是圆,不是人动物神仙菩萨恶鬼罗刹天龙八部等,性能起妙用,又能化现成种种。明白了吧,有言说“十方诸佛众生,同一个体性,故同体大悲。”许多人可能误解同体的意思,以为我和诸佛同一个身体,行观音的愿,我就是观音,行普贤的愿我就是普贤菩萨,那你不用吃饭了,我帮你吃吧,你我同体嘛!同体不是这个意思了,是同一个体性,我们的佛性和诸佛菩萨的佛性是一样功能的,平等的,不会我们的佛性有所残缺,只是我们迷了,所以成人天动物等,觉悟了,也和诸佛一样,能自在变化。不要局限认为我就是人,佛就是佛,动物就是动物,这些只是我们佛性幻化的相。执着就不自在,以为五蕴实体,不空,所以就苦,要照见五蕴皆空,则度一切苦厄。所以要有空性的智慧,不著相,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我们的佛性。佛性是什么?这是离分别妄相,离语言分别的境界。禅宗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就是你本来面目。”佛性不是物质,是现相的体性,念头一起便成相,念头一息相便灭,心念生灭如放电影,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生灭,只是更快,一弹指百万亿生灭,得八地菩萨以上的深定方能觉知。所以我们凡夫以为物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是极速生灭假相。前念已灭,后念还未起,便是离相,离相的便是你的佛性。难懂吧!譬如大海起波涛,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我们以为波浪是一个东西,看波浪生灭,其实是水产生的一个相,一浪息了,下浪还未起,不就是水吗!浪是假的相,这好懂些了吧。水就是波浪的体,佛性就是万相的体。所以真如佛性不可能用文字语言能真正表达出来的,我们能见到它起的各种妙用,却又说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再举个浅的例子吧,如一个人从没吃过榴莲,你吃过,你能用语言向没吃过的人表达出榴莲的味道吗?说很甜如蜜,又臭如大便,不管你怎么描述,没吃过的就是不能体会到榴莲是啥味。佛菩萨向我们描述佛性亦如此。所以开悟的人我们又叫见性的人,就像吃过榴莲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都明白榴莲的真正味道,不会再迷惑了。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证入了,就明白了。

  佛言“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如是了知无生无灭本无所染,是名无生法忍。”能理解吗?还是举个简单的比喻吧,譬如火性,你说火性何时生的?何时会灭?无始劫前,火性就是如此,无量劫后,火性也是如此,性并无生灭,也不能说恒常,若恒常万物都被烧坏了,不能说有火时火性生了,无火时火性灭了,性是无生无灭的,只要因缘会聚成熟,有可燃物,有着火源,有助燃剂,火性就引发作用,示现为火相。相不是性,相有生灭,性无生灭。所以佛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十法界都是相,因缘所生法,是生灭相,所以才说宇宙十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界是心性变现出的相,不是心本身。相不是胡乱产生,是心识导致变化相续,不起心动念,则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十法界都不会存在。相不是性,佛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本虚妄,故起生灭分别,有生皆有灭,佛亦是法界,佛法界亦是相,亦是无常。故诸佛究竟觉悟,但亦是生灭相,佛亦会示现涅槃入灭,不是恒常的不灭,乃至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寿,我们无法测算存在会多久,但也不会恒常不变异,化缘尽后,也会入灭,由观世音菩萨成佛接替教化,次又由大势至菩萨成佛接替。十法界包括了佛法界,即是法相,就是虚妄生灭的,即是法,就是因缘所生,缘生缘灭,有的诸佛成佛所结缘特别深,住世可达无量劫,有的诸佛结缘浅,示现住世就长短不一,有的佛示现的世界众生缘薄,又没人请佛,成佛后便入灭也有。佛示现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一佛出世,起码教化一佛世界,如我们娑婆世界,化身便有百万亿之多。化身我们凡夫能见,人天大导师,示现如我们凡人出生,出家修道,成佛,教化一系列过程。世尊晚年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一月后由天宫返,弟子声闻有神通自然知晓,都想第一个迎佛,结果佛告诉来的弟子,你们并不是第一个见佛的,在精舍未出来的那个弟子才是先见佛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见佛形象只是相,并不是真佛,真佛是佛性,所以说著相即迷,离幻即觉。当然也不能把相和性分断开来看待,好像有个性的东西,另外有个相的东西。佛告诉我们,性相一如,是一不是二,没有性岂有相,没有相,何来彰显性的存在。性不是一潭死水,即是性,就有性能,就会起妙用。只是我们凡夫众生迷了,分别执着,故性不能起妙用,念善起善用,念恶起恶用,不能如意。譬如火性,愚蠢的人,不能随心使用,用得好可以烧饭菜吃,用不好的把房子烧了,再坏成火灾,把人也烧了。而知识丰富的科学家,对火性就能多处妙用,发电,机器运转,照明……乃至做成炸弹,核弹等,各种妙用都离不开火性。我们佛性亦如此,相比诸佛菩萨,我们佛性平等无二,没少什么性能,我们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无不是佛性在起用,却不能如意,故觉苦。而佛菩萨对佛性明明了了,故运用自如,天眼,天耳,神足,宿命等等神通随意使用,这就是觉与迷的差别。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悟。再举个例子加深印象。楞严经开头,佛向阿难七处征心,心不在身内,心也不在身外,亦不在根里,不在中间,亦非无著,亦非随合。如同慧可向达摩请求安心法门,达摩让慧可将心拿来,慧可觅心不可得,难道无心吗,寻不着,却有用。在眼能见色,在身能闻声,在鼻能嗅香,在舌能尝味,在身能感触,在意能思法。此心即是佛性,性即性能,能产生作用,性空无相,故在色相中寻心,了无可得,心不在色相中,相由心现,故又不能说色相中无心,若心与相两不相关,我们如何能感知各种外境。有相之处皆是因心性而显,故十法界无不是心起用处,所以常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这个道理。十方法界是心之显相,如水中映月,非是真月,相是虚妄,显生灭相,如梦中中彩票五百万,实非真有此事。执着假相生灭,则永不见性,如在梦中,不能醒来。性非实物,未曾有生,故无所灭,无始劫前我们佛性如此,无量劫后我们佛性亦如如不动,无生灭相,故佛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此为证入无生,当然真想悟入无生,于此世间末法之时,难于实现,但求于佛法生真信,好好念佛,求生极乐,则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才算真从人生大梦中醒过来了,真正能作心的主人,见到真如佛性,要想佛性如意运用,则于极乐继续修行,圆满菩提。

  最后以一偈作个总结:

  众生皆是佛性现,迷相执此五蕴身。

  五蕴本空罪亦空,着相即迷枉罪苦。

  人生如梦有六趣,觉后寂灭无大千。

  菩提非树心非台,本无一物假尘埃。

  法界非心不离心,法界觅心不见心。

  心是佛性本无生,证入无生真见佛。

  曾文杰 2018年10月写于佛山南海

  希望大家能好好细看此文,这是佛法与其它宗教的根本不同所在。其它宗教为得是让你在三界中往上浮,佛法究竟处是为让你真正醒过来,这才是真正的觉悟,而不仅仅是在梦中清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生       净土)(五明学佛网:无生       净土)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法宣法师: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净土法语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修学净土的三资粮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