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圆法师:放逸网络会直接掩埋你的道心,甚至堕落恶趣!


   日期:2018/11/22 9: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下文字节选自智圆法师《佛遗教经略释》

  现在放任五根在五欲里攀缘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严重的状况是会使所有的善法退失,甚至完全毁坏!

  当我们五根进入电视、网络等种种杂乱的信息中,或者在繁华的都市,五根放逸在种种迷人的欲尘中,之后心就不断地攀缘,不断地生起妄念。久而久之,会造成下面这些状况:

  一、定力丧失

  比如经常在网络上毫无控制地放逸,就会使自己的心变得躁动,安定不下,这就是丧失定力。这里的症状很明显,就是心会很难集中起来,注意力分散。做事的时候没办法几个小时安安定定、有条不紊地做,这就是丧失定力的症状。

  二、念力下降

  就是记忆力下降,很多事情记不起来,更不用说心里明记佛法不忘,严重的往往心里一片空白。

  三、慧力减损

  就是感觉到自己进入欲尘中放逸久了,心上蒙了很厚一层垢,会失去以往心识清明的状况。这样再学佛法,不能像明镜一样明了地照见法义,领悟力下降、心智的敏锐程度下降,这就是慧力损减的症状。

  “ 心随欲望而走 ”

  再看,一到了欲尘里,自己把持不住,只觉得眼前的欢声笑语、种种精彩的球赛、歌舞、晚会、种种爱情片、武打片、恐怖片都很精彩、很刺激,当时就会任随欲望带着自己的心往前走,其它就一切不顾了,就只想美美地享用到五欲美餐,乃至一个镜头、一句话都不愿放过!

  “ 你认为的‘美好’,

  其实已经破坏了出离心 ”

  要知道起心动念不是无作用的。不断地起心动念,人就会陷于深度迷乱。只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状况很不了解、对自己的烦恼相很不了解。在出现虚妄的影像时,心里认为很精彩、很美好,而且享受之后特别满足,认为自己饱餐了一顿视觉大餐、听觉大餐!

  其实这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出离心,看完之后心里还回味不已,脸上还浮现欢喜的笑容,对别人也津津乐道,一直沉浸在悦意的幻景中,回想着那些景象、那些情节,觉得非常满足!觉得真的很快乐!下次有,我还要看!这就是完全贪著现世五欲的心。

  产生的错觉是什么?就是认为世间特别快乐,哪里是什么苦海呢?——像这样根本不可能有昼夜求道、如救头燃的心。

  “ 昼夜贪着五欲,道心早已被埋没 ”

  因为只有认识到自己正深陷在苦海中,现在得人身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人才会极其珍惜时间,尽一切力量来修道。因为自己知道眼下的处境非常严峻,心里还有烦恼、业障没有净除,时时都有可能堕入生死、堕入恶趣,如果不珍惜这次暇满人生,一旦失去,就还要百劫千生地轮回!

  这里要想想,昼夜在五欲中放逸、贪图享乐的人,怎么生得起这样的道心呢?道心早就被埋没了。比如看一次电视,佛法就已经远在天边!这样不能痛切修法,又哪里有佛法的成就呢!

  迷在欲尘里是这样使人心短浅,只认享受现前五欲为快乐。心贪著在所欲的乐受上,心灵就完全被障蔽了,丝毫看不到惑、业、苦循环不断的流转状况,看不到自己在不断地被业力冲着往下走。

  人的心变得狭隘了,失去了广阔的视野,没有深广的智慧认识轮回的缘起、了达未来的过患,浑然不知眼下是在不断地旋转苦轮,往后有无穷无尽的生死。这样心完全迷失了,处在昏乱中,就使得心胸越来越狭小!

  选自智圆法师《佛遗教经略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圆法师       网络)(五明学佛网:智圆法师       网络)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三章 全息网络 

 陈士东居士:网络修证法门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网络版缘起及上智下光法师简介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见忍法师:浅谈佛教网络的发展与运用 

 传喜法师:建立理智的人生观——传喜法师与网络信众问答 

 传喜法师: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 

 传喜法师:网络开示问答(2008-1-23) 

 大安法师:慎重对待 手机网络 

 网络贷,享乐,邪YIN,不孝的现世报 

 切莫在网络上造口业 

 网络SQ信息泛滥,如何认识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