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福德可以带你接近宇宙的真相


   日期:2018/12/18 1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积聚福德

  我想借这个跟大家谈话的机会,为自己累积一些福德资粮,很感谢摩诃菩提会(Mahabodhi Society)提供这样的机会。在许多关于“大菩提”(Maha Bodhi)的解释中,我想最普遍的诠释是“伟大的心”。在这非常强调物质主义的末法时期,尤其是在硅谷这样的地方,我想我们应该借这次机会,认真地谈谈什么是“伟大的心”。或者暂且别谈“伟大的心”,在我们这个时代,甚至对“心”的讨论都还不够,因此我们没能善用我们的心。即使我们真的在心性上下功夫,也总是与物质主义有关。

  运气与福德

  举例来说,我们今晚要讨论“福德”,可是在物质主义的时代,人们不喜欢谈福德,而喜欢谈“运气”。运气与福德,至少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二者截然不同。就我所听到的,当人们谈到运气,那好像是某种偶发的、与因缘无关的东西。假如你真正相信科学,你就不太可能真正相信运气;同样的,如果你是佛陀的追随者,我想你也不太可能接受大家对运气的诠释。因此运气应该只是人们彼此用来祝福的话:“祝你好运!”

  我接受的训练使我了解到,我们其实不可能让运气偶然发生——我们既没有生产运气的工厂,也没有教我们如何创造运气的书籍。运气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上的哪个年代,运气似乎都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特别的角色。我听说有些文化使用大蒜串成的花环来增加好运,而别的文化却用这同样的东西来驱魔或赶走厄运。很有意思的是,大家都认同不能真的去创造运气,但同时又会互赠一些荒谬的东西以带来好运。比如有人说:“这会带来好运!”然后给你代表好运的一分钱,可是你不能拿这一分钱去买任何东西。又或者他们会给你一根羽毛、一片树叶,诸如此类的东西。

  如佛所说,诸法因缘生,而“缘”不外乎就是你的心,但我们有时对无法确指的运气太过认真。我发现在台湾有些高楼没有第四层和第十三层,听说是因为这些数字很不吉利。那么其他文化又怎么看呢?如果你开始在意每个人对数字的不安感,可能到最后什么数字都不能使用。

  不过虽然我这么说,其实我自己也会被坏预兆影响。比如通常我去看父亲时,他会不断地责骂我,今早我刚从父亲那里离开,可是这次他完全没有骂我。你们要了解,我把父亲视为至少是一位很有证量的修行者,当他责骂我时,我认为那净除了我的许多障碍,但这次他没骂我,让我感觉很不安。总之,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些,是要让你们对运气有一些大略的认识,然后你们才会了解,佛教所谓的“福德”或藏文所说的“康亚”或“索南”,其实与“运气”的概念并不相同。

  了解福德

  我要跟你们说一个我刚刚想起的故事。西藏德格有过一个小王国,这个皇室的血脉在大约一个世代以前中断了,现在已经没有德格皇室的后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国王,曾是伟大的西藏上师蒋扬钦哲旺波的弟子。曾有预言说,当他们两人举办大法会时,蒋扬钦哲旺波应该在法会上把德格王痛打一顿,如此德格王室才能持续传承下去。于是甚至时至今日德格人还会说,由于德格人没有福报,所以法会那一天德格王的表现好到蒋扬钦哲旺波找不到打他的理由。

  我之所以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是因为这是了解福德的另一种方式。福德的概念是非常广大的。在佛教的某些派别里,比如声闻乘,他们没有大乘佛教徒关于佛性的概念,他们只谈福德。而我发现,有关福德的诠释混杂了许多文化上的认知。曾有人问我:“累积福德不是很自私吗?”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我们难道不应该去除对任何事物的执着吗?我们怎么会有积聚、储存、存款这类的心态?我们怎么能够投资福德?在讨论这些问题以前,让我们先谈谈福德的重要性、它的功能以及它的作用。

  福德,或藏文的“康亚”,只是个名称、标签。刚才我提到,许多人认为运气只是必然会发生的偶然事件,但福德不是这样。福德的道理,其实是业力原则最高且最细微的面向之一。业力通常要比空性难教,概括地说,“业”就是因、缘、果。举例来说,如果你种花,一旦种子、肥料、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等所有这些因素凑在一块儿,又没有任何障碍,花一定会绽放。在这种层次上了解因果还算容易,不过,一旦涉及了某些隐含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譬如用同样种类的十粒种子种花,当其中一粒种子表现得不太一样时,我们就必须更深入地探究,为什么对这些种子的照顾完全相同,可是这粒种子的表现就是不一样?因此你可能猜想,也许是某个特殊事件影响了前二代种子的基因。当我们开始探索更多的隐藏因素,有些人就会从此变成宿命论者,还有些人则变成虚无主义者、科学家、有神论者、无神论者等各种论者。

  接下来的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根据佛教理论,福德是可以由你去创造、捏造、积聚的东西。假设你有两个小孩,一个很懒惰,书又念不好,家事也不行。另一个则恰恰相反。可是他们长大后,你不抱任何希望的那个懒孩子,却比较成功。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如果你问佛教徒,他们会说这是福德使然;或者他们可能首先会说,这是业力的缘故。这么说有点危险,因为许多人接着会想:“所以这就是我的命吗?我不能改变它吗?”很多时候,当人们听到佛教徒对“业”的诠释,他们的想法通常是这样。所以假设某人有六个鼻子,你不能说:“他无法摆脱有六个鼻子的业。”这不是佛教徒对“业”的诠释。业力不是要这个人不断地想:“我摆脱不了这六个鼻子,我改变不了这种情况。”“业”是可以自己创造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譬如,如果你想再多要一个鼻子,你可以做整形手术——尤其如果七还是个幸运数字的话!了解“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再讲复杂一点。有个东西我们称之为“共业”,或者“共同的福德”。举例来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因为有何种福德还是因为没有何种福德,所以某一位总统候选人会当选。身为世界的公民与另一个国家的公民,我很关心这件事,因为我还是认为,美国总统在这世界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连非美国人,也需有足够的福德才能让美国选出一个好总统。

  当我们讲到福德,我们讨论的对象不单是一些重大事件,也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俗事。福德完全是相对的。譬如说,你开车去某个地方并顺利抵达,可是你到处都找不到停车位。假设你是去赴一场美妙的约会,结果只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把一切都毁了,这就是缺乏福德;但假设你因为找不到停车位,正开车到处转的时候,你本来要进去的那栋大楼突然坍塌了,这就是有福德。

  福德确实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经济、政治、世俗生活,甚至说话的语调,从许多方面来看,它都是非常相对的。我们也许可以说,因为我们现代人拥有好的福德,所以我们有iPhone这样的手机,不必走老远的路去跟某人讲话,只要打个电话就行了。不过换一个观点来看——像密勒日巴那样的人应该会同意这个观点——正因为我们缺乏福德,所以才生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拿我来说,我总不记得明天要做什么,所以我得要我的iPhone才行,所有事情都记在里面,它就像我的第二个脑袋——其实是第一个脑袋,我头上的这个才是第二个。

  佛教的诠释:福德带你接近实相

  讲到这里,我现在可以告诉各位佛教所谓的“福德”是什么。先前我提到福德是非常相对的,对吗?现在让我告诉各位佛教的解释。各位都知道,佛法的参照点永远是某件事情是否更接近实相真理,因此,任何带你更接近实相的,就是福德;任何带你远离实相的,就是缺乏福德,其范围可以从不起眼儿的小事一直到非常重要的大事。我现在以佛教徒的身份来举例。身为佛教徒我们会说,因为我们共同的福报,所以我们投生在一个仍有佛、法、僧概念的时代和地方,或至少是仍有佛的概念。而所谓缺乏福德,就好比当一个老师正要传授深奥的教法时,你打盹了半秒钟,或者是因为有人咳嗽你没听到。总之,任何带你趋近实相的行为或情境,就是福德。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修行之道因而铺展开来呢?我们需要更接近实相,因此任何带我们接近实相的事,我们都要试着去做;任何带我们远离实相的事,我们都要尽量避免。

  简要地说,佛陀描述了三个可以带我们趋近实相的戒律。首先,你必须了知实相,发掘实相、了解实相非常重要。譬如一个朝着炽热的铁块靠近的小孩,他必须知道那块铁是烫的,否则就会受伤。

  我们现在不是在讲很神圣、很不可思议的实相,我们讲的是非常简单的事实。举例来说,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死亡的事实,不是只从智识上去了解,而是要有真正的了悟。我们终将死亡!这是完全肯定的事,绝无例外。它不可能也绝不会有改变,这就是一个事实。但接着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物质主义者会说:“为什么要去想这些像死亡之类令人难过的坏消息?”

  佛教有关无常的开示,比如死亡,目的并不是要你感到悲哀。我们暂且把灵性修道放一边不谈,有关无常的开示是要告诉你真正的实相,你就能把你的人生规划得更好。以我的情况来说,如果我可以活到九十岁——这算很长寿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还有四十五年可活。我可以据此编个开销预算,比如我还需要几条牛仔裤?——其实当然应该买很贵的牛仔裤,因为它们耐穿。不过如果你喜欢买东西,那你就去买抛弃式牛仔裤,一个月换一条新的。此外还要买几件运动衫?几管牙膏?你应该像这样为每一件东西编个预算。对了,在你编制预算时,我要顺带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死亡可能来得更早,你可能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你一定会想:“这算什么好消息?”好消息是,一旦你做了预算,任何多出来的钱就都可以用来度假。你所赚的每一分多余的钱,或者不管你还有什么其他资产,你真的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真的可以好好地享受人生!尝试所有的事情!而且你会开始珍惜、感恩你的生活。但问题是,当我们逛街的时候,我们不会像这样子买东西,我们花钱花得像是自己还能活上一千年似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自己很多压力,因为我们还有一千年要过。

  那么现在,假设你正在编写预算、规划人生,你必须先要记住我们将会死亡这个事实。当然,佛教有关无常的开示不单单只是为了要我们做规划,无常还有许多其他的实相。我们会死亡,是一个事实;我们不确定何时死亡,是另一个事实,我们要试着面对所有这些实相。任何带领我们趋近这些实相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福德。换句话说,假设有一天你在购物中心闲逛,当你正想买个不太需要的东西时,你突然想:“也许还没用到这个东西以前我就死了,谁知道呢?”那么佛教徒会说:“他能够这么想很幸运。”为什么呢?因为至少他的钱还在皮夹里。

  基本上,不管你去哪里,任何触发或引领你趋近实相的事情,即便那是一场争吵或一场车祸,但只要让你警觉到无常或想起无常,就是加持。在佛教里,加持和福德是很相似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德       宇宙真相)(五明学佛网:福德       宇宙真相)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50~55)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 

 惟觉法师:如何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成观法师:菩提根本、福德 

 张秉全居士:信愿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决生净土。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是多福德,非少善根。 

 仁焕法师:后天的福德和福报 

 仁焕法师:福德与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