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日期:2018/12/29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 曹魏康僧铠 译《佛说无量寿经》

  “升道无穷极”,我们的神识,我们的精神世界超升了。这个“道”就是大涅槃之道。大涅槃,就用了一个“无穷极”来描述大涅槃的境界。大涅槃是无有边际的,常乐我净,超越时空,不生不灭,是一切生命的本源,一切众生安身立命之所。从这个涅槃自性当中,能够流现无量的功德,无有穷尽。

  下面这几句,要注意了!

  佛殷勤的劝勉,但又带有一种感伤的慨叹。“易往而无人”啊!这句话,我想大家在诵《无量寿经》的时候,诵到这句话,心里是很有感慨的,心有戚戚啊!

  这个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往生啊!你只要信愿称名,十声乃至一声,阿弥陀佛都能够让你去呀!而且是不分你的功夫的浅深,不分男女老少、贫贱,平等普度啊!只要你信愿称名,愿意去啊!那是万修万人去,确实容易往生啊!

  但是结果呢?却“无人”啊!易往而无人啊!汉、吴两译的翻译就是“无有人”。这么容易往生的法门、净土,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往生。也就是说,茫茫人海,找不到多少能够真信切愿执持名号求生净土的人,他不具备这个净土的因——修行之因。所以,虽然容易往生,但却没有多少人。你说,这不具有一种深刻的哀伤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那我们得要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往生。

  这里面主要谈怀疑。因为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他有怀疑,就构成障碍,这是第一。

  第二,是我们具有多生多劫的烦恼业障,所以他很难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也就是说,信愿不具足,他不能跟弥陀的愿力感应道交,他就往生不了。

  他无论自己自力如何修行,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就是,如果不具足信愿,你就是把这个名号作功夫使用,做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样的功夫,你也往生不了。所以,这个信心,信愿非常重要。所以,祖师大德他们临命终时,他们留下的一些遗言,都在警醒这一点。

  比如智者大师,他是天台宗的祖师,后人是把他称为“后释迦”呀!他示现就是求生净土。在临命终时,唱无量寿经经题,然后有一个赞曰。你看这个赞曰,他就谈到信愿问题。

  “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你看,智者大师他也深刻的把握了这句经文。极乐世界那么庄严,有种种的莲花,有种种的宝池,有种种的宝树,那么好的地方,但是,容易往生,却没有多少人往生。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他讲:“火车相现,能改悔者(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慧(定)熏修,行道力者(故),功(实)不唐捐,梵音声相,实不诳人。”就是造恶的众生,临命终时,地狱的境界现前——火车相现,他能够在这个时候蒙善知识讲净土法门,能够忏悔,能够念佛求往生,都能往生,更何况我们这些出家修行人,还能够持戒,戒慧薰修,一辈子修行,那怎么能够不往生呢?

  两土世尊所说的法语,是真实的,不欺骗人的,你要相信啊!确实容易往生!那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往生?就是你没有按照经典、佛说的话去做,不具足信愿。

  那么,对于不具足信愿的,这方面的公案是很多。

  我们看清代的彭绍升居士,他是往生了。但是他有个道友叫罗台山,这个道友也很有学问,闻到佛法也很精进,甚至离开家,就在寺院里面去修行。当然,由于有文人的习气,更多的是参究,参禅,机锋转语都很溜的,也兼修净土,但是,他去世之后,他们那个团队的一批人常常会有一个带有民间法术一样的,就是扶乩,扶乩会有一些大仙,甚至还有一些极乐世界的菩萨示现在乩坛上,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他们就问这个罗台山往生没有往生,那乩坛上回答说,他没有往生,生到了福处,可能是在人天道,生到有福报的地方。

  那彭绍升在谈一个什么事情呢?他有一个侄媳妇,他的侄子的妻子,也是去世了,就问她往生没有往生,回答是,这个女居士叫桃琼楼,她往生了,生到边地。那彭绍升就有个疑问,他说,从修行的功夫和智慧来看,罗台山远远超过这位女居士——桃氏,那为什么罗台山没有往生,那个桃氏,那个女居士反而能往生呢?乩语回答,这个女居士平日功夫戒力虽然不及罗台山,但她临终正念,临终恳切求往生的心,远远超过罗台山,所以就感得观音菩萨来接引,临终的时候见金莲花现前,金莲花现前,她就觉得身体就变成了男子的身体,就已经到了西方边地。到西方边地,边地也是自己的疑心,有疑所感,所以在边地当中,佛菩萨也在加持她,也在令她快速地从边地出来。以后,这个桃氏从边地出来,能够得上品下生。

  那个罗台山,大家就回忆,他在临终的时候确实是舍不得他的家亲眷属。你看,虽然罗台山读了很多佛经,对临终的时候是什么念想,对他到哪里去,他早就明白。但是,真正境界现前的时候,他还是把握不了自己。所以,娑婆世界情爱之根难以拔除啊!而念佛的这个念头,难以成熟啊!这是普遍现象。可不慎哉!

  所以,平时就要培植深信切愿,要动真格的。彭绍升居士,他为什么能往生?这个人,一看他整个的一生,这个人善根深厚。他是考取进士的人,他的父亲是做大官的人。原来他也是修点道家,搞点儒学,他在二十九岁那一年,看到莲池大师和憨山大师的一些著作,接触到净土法门,马上产生信心。他产生信心,就说了一句话,他说:“自此以后,我就要做一个愚妇愚夫,到厨房灶下去了。”就是要做愚妇愚夫,老实念佛去了。所以,就把他原来的什么道家的功夫、做学问的东西,全都放下了,一心念佛。然后,三十四岁那一年受菩萨戒,受完菩萨戒,他就不近女人,断YIN欲。而且广修福德,斋僧,做慈善,在文星阁常常闭关念佛。所以,彭绍升居士是预知时至往生的。

  但我们看自古以来,这些文人士大夫接触佛法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往生的人,并不多。

  苏东坡,其实他也接触净土法门,甚至画阿弥陀佛的变相图,作为他往生西方的公据,但是到临命终时,径山长老劝他念佛求往生,这时候,他竟然用了一个禅宗的回答:“西方不无,但这里着不上力。”说自己的心着不上力,那着不上力也情有可原,还说了一句话:“着力便差。”着力就错了,他就用禅宗的扫荡一切来说,那就又不知道他到哪一道去了。从后生历史来看,说他前生都是五祖师戒禅师转世的,所以他才是大文豪,对佛法也很熟悉,谈一些机锋转语都很溜的,但是,他并没有往生。

  说这个宋代的三苏,到了明代转为三袁,其中有一个袁宏道。这个人,我们注意!袁宏道在《净土十要》,蕅益大师就选了他的一本《西方合论》。袁宏道,他往生了。他早年也是跟李卓吾,就是李贽,去学参禅的,而且据说是参禅有悟,就是开悟了的。开悟之后,他发现自己烦恼习气很重,觉得再这么下去不堪设想。所以,还算他有善根,最后他选择了净土法门来修行。而且,修行净土法门一门深入,他就写了本《西方合论》,常常到寺院去居住,修念佛法门,临终的时候也是在寺院往生的。

  那说他往生,是什么样的一个证据说他往生呢?说这个人往生,总是要有一些或者定中,或者在冥冥当中,或者有人神游极乐世界,再回来透些消息。他的情况就是,他有个弟弟,叫袁中道,也是修净土法门。有一次,他做完功课,就结跏趺坐,就觉得神识出来了,出来就有两个童子在前面带着他,结果到了一个非常庄严美妙的地方。这位袁中道就问:“你们是谁呀?”他说:“我是灵和先生的侍者。”“那灵和先生是谁呀?”说:“你到了就知道了。”结果,到了之后,出来一个貌若天仙的,非常庄严的,但一看神态,他能认出是他的哥哥袁宏道,他们就有一番对话。中道就问:“兄生何处?”袁宏道就说:“我净土的愿虽然很深切,但情染未除。”情染未除,就是开初生到边地。这个边地一般就是信解没有完全成就,戒力不是很精严的人,大部份生到边地。但是说“现在我已经生到净土了。”但是,最终以戒缓,就是持戒的力量比较弱,仅得地居。

  从汉、吴两译来说,极乐世界的宫殿,有的可以升到虚空,有的只在地面,所以他就不能跟菩萨大士一样升到虚空楼阁里面去。但是,幸亏他宿世的智慧猛利,又作过《西方合论》的功德,赞叹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的度化众生之力,他能感得飞行自在,能够到他方世界去闻佛说法。

  袁宏道透过袁中道,就带些话给我们这个世间的修行人。大概是乘戒俱急,往生的品位最高。乘,就是指智慧层面。戒,就是你持戒的力量。这两者都很好的人,他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就是,持戒持得比较精严,他往生最稳当。如果只是有点般若的智慧,但他不持戒,大多数都会被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中去。袁宏道说,这样的人,我见得可是很多。尤其注意杀戒!没有说每天你去杀众生、吃肉,就能往生净土的。虽然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往生之事呢?

  这个是袁中道在他的《珂雪斋》外集里面,记载的一个事情。

  所以,你看历来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他接触净土法门,常常就是由于信心不足,有怀疑,生死心不切,再加上他的文人习气,让他往生不了。

  大家也知道陶渊明总是很清高,很有隐士风范的人,慧远大师很想摄受他,很想摄受他到莲社念佛求往生。陶渊明说:“我爱酒如命,你们佛家不让喝酒。”慧远大师为了接引他,甚至是特开方便之门,“你只要能来,喝酒也没关系”。那陶渊明就来了。来了,据说念了三天佛,攒眉而去。

  就是跟东林寺比较密切相关的白居易,我们从《净土圣贤录》找,早年我也看,他往生没有往生,但一看,也没有他的名字呀。但一想,他的一生,也确实修行比较杂。早年又曾经求过兜率内院,又有点修长生不老之术,晚年也曾经画阿弥陀佛变相图,也有求往生的愿。但是,可能这些文人的习气比较重,就做不到一往情深,斩断一切,就这一件事情,唯此唯大,尽自己全部生命去做。他达不到这个份上,就感应不上。所以,未能往生。

  所以,这些真的是易往而无人啊!这是非常的感慨啊!

  其国不逆违。这是进一步表述容易往生的情况。就是极乐世界的所有依正庄严,阿弥陀佛所有的愿力,都在慈悲的等待着十方一切众生。只要你信愿念佛,这个国土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摄受过来,不会违逆你的愿心。

  但是,如果你没有信愿称名,这么一个庄严的净土、大磁场,对你也不产生感应。你是一根草,跟这个磁铁也不发生关系。你一定是一根针,才跟这个磁场发生关系。甚至你就是一块玉,也不跟这个磁场发生关系。就一定要信愿持名。所以,这是其国不逆违。

  自然之所牵。这是谈“无人”的问题。如果你感应不上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的名号愿力,那自然而然的,就随着你的业力去轮转。这个“自然”就是没有人来主宰,没有一个上帝来决定你的命运,是你的善恶业来决定你到哪儿去。这叫自然之所牵。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和盘托出。

  所以,佛在这里就悲心的劝勉啊!大家何不弃世事啊!这是一桩何等重大的事情,还不赶紧抛弃这个世间的轮回之事啊!你一天到晚还想到赚多少钱,做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事业。这都是轮回之业啊!

  何不抛弃这些世事,勤行求道德。要非常勤勉、精进地,来修行。求道德,“道”就是往生净土之道,你只要信愿称名,就能得到往生净土之果。是这个道理。

  你往生净土,可得极长生。“极长生”就是你得到无量寿,法、报、化三身,法身的无始无终,报身的有始无终。极长生,就是应化身也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的寿命。这就说明,你到极乐世界能得涅槃的境界——极长生。

  寿乐无有极啊!你的无量寿,你的种种的安乐,是没有极限的,没有限量啊!是我们生命的故园啊!本地风光啊!快乐无有极啊!

  所以,还在这里不去念佛求生,痛苦煎熬,那可不是可怜悯者吗?

  好!南无阿弥陀佛!

  【讲述:大安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