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圆融是什么意思?这里有全面的解释!


   日期:2019/1/7 1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圆融是什么意思?

  圆是「周遍」,融是「融通、融和」。谓破除妄执,圆满融通。一切万法,如果以分别妄心去看待,则有种种差别相;但如果从本质上观察,则融通无碍,无二无别。比如,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众生即是佛。因此,圆融表明的是诸法实相,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楞严经》云: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中国的天台及华严二宗,对圆融之理,发挥得最详尽。

  圆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融是圆满的融和、圆熟的融合、完全的交融。融和是不冲突,没有利害、彼此、前后的冲突。融合是不对立,没有你我、内外、大小的对立。交融是大同不碍小异,同则不会摩擦,异则各显其用。譬如:这间教室里的八盏灯,同时打开,则每盏灯的光,互相交错,彼此不相妨碍,这就是融和、融合、交融。灯和灯彼此是个别独立发光的体,但所发出的光是相互融通的;换句话说,是在差别中不否定整体。差别的任何个体各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价值与价值彼此之间,不但不相妨碍,且是相辅相成。

  各辞典对圆融的解释

  《佛学常见辞汇》的解释

  圆融,圆通、融合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圆融的道理。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

  圆融,(杂语)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槃,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此法门为性宗之枢机,实大乘之极谈。楞严经四曰:“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止观曰:“若就分别妄执之事,即一向不融。若据心性缘起之用,即可得相摄。”宗镜录九十九曰:“事理圆融者,即种种事称理而遍。以真如理为洪炉,融万事为大冶,铁汁洋溢,无异相也。”

  《俗语佛源》的解释

  圆融,佛家谓破除妄执,圆满融通。“圆”指周遍,“融”指融通、融和。若就分别妄见而言,则宇宙万有,光怪陆离,千差万别;若就一切法本具的理性来说,则事、理万法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与波,称为圆融。《楞严经》谓:“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华严、天台二宗有关圆融名目很多,华严立“三种圆融”,天台谈“圆融三谛”。又如唐·符载《庐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铭》:“灵以静生,境因圆融。”亦用以指文辞之周密畅达,如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以高旦中志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纯一)

  《天台教学辞典》的解释

  圆融,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称“隔历”,圆融即与隔历互为一种绝对,而又相对立关系。华严宗所谓之“行布门”为一种由浅至深,依序渐进修法,“圆融门”则对立于“行布门”,而即使处于极低品位,亦可完成究极之觉悟。台宗基依‘法华经’所说实相一理,而立圆融三谛、圆融三观等教义。又华严宗则基依‘华严经’所说法界无尽缘起说,而立事事无碍、六相圆融等教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分享转发,自利利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圆融       融通)(五明学佛网:圆融       融通)  

 方立天教授: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 

 李利安教授: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 

 杨曾文教授:华严宗的法界圆融思想和 21 世纪的文明 

 陈永革博士: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 

 潘桂明教授:天台宗的圆融哲学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界诠法师:净土法门与他宗之圆融无碍 

 赖永海教授:因果圆融与即本即始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