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日期:2019/1/22 1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段一方面指出了阿弥陀佛的悲心,同时也揭示了净土法门这种方便教法的依据。 “激”就是激励,“扬”就是鼓扬,激励、鼓扬在生死里面轮转的凡夫,让他们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这种“欣厌”就是净土法门的“愿”,是“信、愿、行”中“愿”的核心内容啊!

  这个“愿”怎么发得起来呢?这是一桩很难的事情。难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揭示一个原因——“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诸众生”就是指二十五有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人道的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是沉迷的状态。“沉迷自性”,我们本觉的佛性昏迷了,“沉”是修饰语,就是迷到了极点。

  就好像在酣睡中,一个梦接一个梦,梦里面你扮演了一个角色,就高度认同自己是那个角色,而忘了躺在床上的自己了。所以在这个沉迷的过程当中,众生就“甘受轮回”,在三界里面不断地轮回。

  这个“甘”就很麻烦了,心甘情愿,认为就是这个样子。他不知道轮回是虚妄的业心所变现的境界,而认为是真实的,在这里受苦受难,以为这就是应该的。

  他甚至在妄心变现的境界中还在寻找一种乐趣、幸福,在这里待久了还不愿出去。就好像关到牢里面,已经失去了自由,但关久了,还觉得很好。把他释放出来,给他自由,他还不要,他害怕。他很乐意关在里面!

  这就很麻烦,麻烦就麻烦在这个“甘受轮回”,没有出离之心。

  所以“旷劫至今”哪,就是旷劫以来,一直到今天这一期的轮回中,没有这样地反省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形式是不是我们应该有的?他没有这种内省能力,他不明白这个真相。

  没有这种内省、不了解真相,当然他就不会振奋起来——想要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在轮回里面的基本相状。

  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因地)观察我们这些轮回的、沉迷的众生已经很清楚了,就要找一种度我们这种根机的方法,于是就施设了净土法门。

  为什么我们甘受轮回?就是还不了解我们在轮回的生命状态的苦难、无常。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明白这个事情?法藏菩萨就要建立一个真实的、快乐的、本来的、清净的世界,来跟我们这个世间产生一种对比。

  用那个世界没有众苦、纯一快乐的极乐状态,来跟我们这个世间种种的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产生一种比较。

  这就必须要施设一个参照,没有参照我们是不会醒过来的啊!于是就开出“折摄二门”。

  “折”就是折伏,要跟我们讲述这个娑婆世界的种种残缺、不如意、灾难、无常——就是五恶、五痛、五烧,来折伏我们这颗沉迷的心。

  那“折”了之后,我们就会想:哎,这个世界是不好玩啊,是很苦啊。生出了苦的感觉,也许就会反省:我为什么会这么苦?这个苦能不能解脱?

  当众生有一念想要解脱的心的时候,摄受法门就派上用场了。你想离开这地方?好,我有一个好的地方给你安立。所以折伏用一种威的力量,摄受用一种慈悲的力量,这两者要同时来施设。

  光有“折”没有“摄”的话是不行的。如果只是调动了他的厌离心,他觉得好苦好苦,但没有给他一个安立的地方,一个安心的方法,他可能就要跳楼去了。所以一定要有个“摄”。

  这样,通过“折摄二门”就能够激励出众生的厌离之心,透过极乐世界这个参照系的建立,扬起他的欣慕之心。这就有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

  这种愿心是要靠这个法门、靠弥陀愿力来把它激活的。这样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就是“胜心”——殊胜的解脱心。

  这样就从轮回的、五欲六尘的泥坑里,绽放了一朵莲华,绽放到虚空里面来了。

  这就超越凡夫的心。原来我们的心是名利的心、欲望的心、瞋恨的心、愚痴的心,现在忽然生起了求往生净土的心、出轮回的心、得解脱的心、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这样的心一旦发出来之后,它的力量很大。

  这种心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但由于我们的无明,被严严密密地遮盖在潜意识里面了。

  透过 “折摄二门”的施设,欣厌心发出来之后,就“若决江河,沛然莫御”,要赶紧把这个愿心落实在持名念佛的行持当中,这样你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就可以成就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轮回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轮回       大安法师)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