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一编(上)教相判释


   日期:2019/1/27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宗之教起所因

  教相判释

  净土宗在中国弘传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作为大乘佛教中的胜异方便,由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然就众生接受层面,有一由隐到显、由狭至广的过程。昔释尊于菩提树下悟道后三七日,为界外法身大士称性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便已然宣示净宗念佛法门,然而与会阎浮提四众弟子,杜绝视听,不堪担荷念佛圆顿之法。释尊便退归鹿野苑,鉴机宣说四圣谛与十二因缘法。循循善诱,待根机成熟,便和盘开示念佛法门,俾令众生悉得离生死苦得涅盘乐之大利。

  原始佛教包含声闻乘与独觉乘。闻佛的教声而修证者谓之声闻,独自觉悟而修证者谓之独觉。声闻弟子虽获解脱烦恼生死,尚无大智大悲大行,故对大乘说为小乘。原始佛教纯以出离生死轮回为指归,然对于未具出生死善根者,亦以人天善法渐驯化之,一则令这类众生修人天善因福报,不堕恶趣;二则令福德深厚者回心向佛,远作道种。释尊示现于世,广度众生。针对通行于当时印度民众中的生天福乐思想,释尊以善巧方便,用念天升天的方便教法,令其解脱现时的痛苦。《大智度论》云:“未得道时,或心著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YIN欲,则生上二天界中(色界与无色界——注);若不能断YIN欲,即生六欲天中。”世尊为根性暗钝或眷恋五欲的人,先以生天的福乐引其入信,然后进一步敷演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出世教法,消除贪瞋痴三毒,出离三界之苦患。小乘六念处中的念佛与念天生天思想的融合,隐藏着念佛往生净土的因子,只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堪担荷出世大法,未曾和盘托出而已。

  大乘佛教相对于仅求自己觉悟的小乘佛教而言。乘是车乘的意思。大乘不仅自度,并且运载一切众生安抵涅盘彼岸。净宗念佛法门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原理,持名念佛,普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安养,究竟成佛。净宗的理念与方法,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髓。大乘经典所介绍劝赞的净土甚多,诸如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阿閦佛的东方妙喜净土等。由于马鸣、龙树及天亲菩萨造论盛赞,阿弥陀佛净土信仰得以在五天竺广泛弘传。净土法门体现着古印度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凝结着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乃至十方诸佛济度众生的悲智,乃般若系、法华系、华严系诸经典之归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