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受益良多的精华小语


   日期:2019/2/2 10: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随缘,随缘生死。

  2. 渡众生要有智慧;修行根本为慈悲心、欢喜心、卑下心,是修行的次第,以慈悲为根基,进而生出欢喜心,再以卑下心作为处事准则。

  何谓慈悲?慈是爱护众生、不忍其受苦,悲是拔苦与乐、导正教化;真正的慈悲即是教化众生,使其不要犯过。

  何谓欢喜?即平等正觉,以平等心面对众生,不论其贫富贵贱,都心生欢喜,一视同仁,无分别心。

  何谓卑下?即是慈悲心与欢喜心之大集,以恒心、爱心、耐心、悲心来面对众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懂得忏悔、反省与改善 自己,并能谦虚地容纳听取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心系苍生,有教无类,不起分别,随缘渡众,导正众生使其免于六道轮回之苦。

  3. 世事要圆满,心要想得开、放得下;只要心中坦荡荡、光明正大,对方不正常,我们则更要正常,这样事情才能圆满。

  4. 契入佛法,要有信愿行,并循序渐进;前段回向导正修偏心性,中段回向累世业障,后段回向法界众生与去净土的福德资粮。去净土是为了到该处学习,待时机成熟再倒装下凡来渡众。

  5. 每个人的本质都是清净自在的,系在世间染尘迷失以至于跳脱不出轮回,故要好好修行、努力消业,方能恢复自性光明。

  6. 感情的本质,是一种执念,将执心放下,感情的来来去去皆随缘自在;可多念《金刚经》,会慢慢产生智慧,了解感情的真面貌。

  7. 若过去世曾出家修行,阿赖耶识会有记忆,体质易敏感,故遇干扰时,身体会有反应;若吃荤食,则更容易召感干扰;故,修行到某种程度后,应减少口腹之欲,以素食为主,长养慈悲心,不再与众生结恶缘

  8.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事都不要只听人家说,万事皆是一体两面,太极里面都有黑跟白,何况是其它地方?故,凡事要依正法来走,要以智慧判断,可多念《金刚经》,渐渐提升智慧;若只听声或观相判断,遇魔来,会被误导。

  9. 神通不是究竟,但究竟需要神通;佛和魔的神通都差不多,但佛与魔的差别在于,佛是向内修、念念利益众生,魔则往外攀、念念贪嗔痴。

  10. 每部经典都有它的妙用,念佛、念经,即净土法门;想去净土就要看您的信愿行是否俱足,心与哪个净土相契,修得好,就会往生那个净土去。修行不是只有诵经,心性要提升,才是真修行;若自己心性没提升、业障没了结,则还是要再来轮回。

  11. 心识(念)不能专一,要多静坐,每天静坐半小时到一小时;心如一个摇晃不停的杯子,杯中物混浊不堪,会看不到真正的盲点,须静置后,杂质沉淀下来,方能由上看到下,也较能有效的清除杂质;因此要静坐,沈淀心志,再加以反省,方能找出自己的盲点。

  12. 修行是导正心性、修补盲点、培养定力,不论事情对或错,都要圆满;过去世不圆满,能在本世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来世才会更好。

  13. 不论本世或过去世,若曾修入外道,系因没有用心念经,对经义没有深入了解,没有以智慧判断;凡事要以佛法正道为准则,念诵《金刚经》能提升智慧,方能明辨是非。

  14. 真正的慈悲是教化众生,叫他不要犯过;如果指导的人没教好,或其身不正,多人共修,问题会很多。

  15. 各人修各人的,不要有忌妒心、分别心。

  16.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而重逢是悲欢或离合,取决于当初造下的善恶因缘。故,事情本身对或错,都要圆满;莫结来世怨缠,不再恶性循环,善缘欢喜随缘,恶缘弥补忏还。

  17. 过去世有自杀过,本世倘若遇到困难挫折、又逢被冲犯时,负面情绪会高涨,比较容易有自杀念头;自杀一世,影响七世,因此人不能自杀。

  18. 对感情要专情,有婚姻关系就要忠诚,不要在婚姻中找别的对象,如此会犯邪YIN;犯邪YIN,刑罚很重;故,婚姻是神圣且庄重的,结婚前就要认真评估,若彼此不合适,则莫随意走入婚姻,应尽早放手,不要耽误互相;若婚后才发现不适合,则是彼此互相尊重、提升的机会,应努力经营,找到平衡点,尤其是已经有小孩的夫妻,则应以教养培育小孩为重,并忠于自己的另一半,莫再攀缘。切莫轻易离婚,少年夫妻老来伴,只要努力培养,一家和乐融融亦非难事,感情并非人生的全部,但家人是一辈子的伴,不可迷失在短暂的男女情爱上,而轻易放弃自己的婚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受益       精华小语)(五明学佛网:受益       精华小语)  

 圣旭法师:专心念佛必受益 

 空海(惟传)法师:如何拜经、拜佛、诵经,才能得到受益?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星云大师:为人处事十二个法则,看完受益一生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下) 

 刘素云:佛法要会用 当下就受益(上) 

 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佛法,能在个人境遇方面让人更受益? 

 传播戒色的力量有多大?劝人戒邪YIN,自己最先受益,赶快 

 父母多积德,儿女终受益 

 凡做万民受益的事,冥冥中天神帮助他成就 

 布施者才是最终受益人,而不是受施者 

 传播戒色的力量有多大?劝人戒邪YIN,自己最先受益,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