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三编(上)


   日期:2019/3/9 13: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编教相判释

  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次第,洞然心目,进修有据。

  早在古印度佛典中,已有简略的判教萌芽,如《法华经》分大小二乘,《楞伽经》分顿教渐教,《解深密经》列出有、空、中三时,《涅盘经》标明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等。虽未明确提出判教,实已具备了原初判教的内涵。

  佛教传入我国,至东晋晚期,传译尤盛,大小乘各种经典次第迻译。如果不把经典条分缕析,给以时教宗趣的合理辨析,势必给学人带来头绪纷繁,无从抉择的困惑。于是判教应运而生。迄至南北朝,判教体系有十八家之多。其中著名的有“南三北七”的十家判教。自唐以来,得到佛学界认同共遵且体系较为完备者,是天台与华严的两家判教。兹拟天台判教系统、华严判教系统、净宗祖师之判教三方面,略施讨论。

  第七章天台判教系统

  天台判教系统始于南岳慧思禅师,整理勘别诸多典籍,立天台教观。其后的智者大师,仰承南岳慧思禅师之遗绪,在分析研究“南三北七”判教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时八教”的判释系统。五时是依据《大般涅盘经》的五味说;八教中的化仪四教,是参考南地诸师的说法而加以提炼,化法四教是参考北地诸师的说法而加以提炼。因此,智者大师的判教,是集前人精萃大成而发展起来的,细密圆融,对后世影响极大。兹分述如次。

  第一节五时:时间维度的判属?

  智者大师首以时间为参照系,依据华严三照与涅盘五味之说,将释尊一代圣言分为五个时段。其五时是:一华严时,二阿含时(又名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盘时。五时中,华严、阿含、般若、法华涅盘,依所说的经名立时。方等时就所说的教法立时。兹分述如下:

  1.华严时

  释尊于寂灭道场,始成正觉,最初三七日间,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之众,说自证法,即《华严经》。华严时乃五时之首,一代之始,如日初出先照高山。说明佛说法是从高处说起,对上根利智菩萨演说。此时人间尚无知音,不见不间,譬如从牛出乳。从佛的教化意趣看,向钝根机类弟子,拟说佛自证法,试其能否领会,又名拟宜时。

  2.阿含时。

  对上根利智菩萨能得利益的华严大法,不能三根普被,非佛本怀,次十二年,于鹿野苑等,说三藏教四阿含等经,宇宙万有世出世法,了解因缘,深悟生灭,革凡成圣。如日出渐高,照临幽谷。譬如转乳成酪。从佛的教化意趣看,诱引三乘根性,又名诱引时。

  3.方等时。

  二乘果位,非佛本怀。次八年间,说《维摩》、《思益》、《入楞伽》、《首楞严》、《金光明》、《胜鬘》等大乘经典,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以启发弟子们耻小乘向大乘之心,自悲败种,如从乳酪出生酥。从佛的教化意趣看,名弹呵时。

  4.般若时。

  因诸小乘人,经方等会上的种种弹斥,虽已回心向大,但其执情未舍。次二十二年间,佛说《般若》性空之教,导引人心归于真理,淘汰与洗涤二乘人的我法二执。心渐通泰,自知萤火不及日光,敬伏之情,根机转熟,为法华会上授记作佛的前提。如从生酥转成熟酥。从佛的教化意趣看,又名淘汰时。

  5.法华涅盘时。

  经前四时拟宜诱导,弹呵淘汰,钝根小种,众机渐调,智慧随熟,堪闻真实法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临灭一昼夜说《涅盘》。《法华》以开三乘方便权门,显一乘真实,会三乘归一佛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授成佛之记。《涅盘经》具明佛法之理,为防止末世钝根众生起断灭见,便扶持戒律,叙说常住之教。上面二经,为如来称性极说。如正午日光,遍照高山幽谷;譬如转熟酥而成无上醍醐味。五时教判,有别有通。别五时,历然有序,如上所述。通五时,因众生的机感不齐,故教法通于初后。其根机最钝的声闻大众,必须经过上面别五时的调停与陶铸,才能入于一佛乘实相;而根性利者,不必经历五时,有的经历四番或三番的陶铸与调停,甚至随遇一法便可悟入一乘之理,因而,通五时义得以成立。蕅益大师特别注重通五时的意义,认为佛陀说法是神力自在,任运度生,根据实际情况而设方便之教,不可思议;虽有时别,而绝不受时所限。

  净宗经典在别五时中,属方等时,然更多的是表现为通五时义。

  第一华严时,善财童子遍参知识,首于德云比丘座下,得闻念佛法门,末后于普贤菩萨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证知净宗念佛法门,实肇始于华严,广被大机利根的菩萨。

  第二阿含时,原始典籍处处内蕴净宗萌芽,阿含时的声闻众,如憍陈如、舍利弗、大目犍连、阿难等,均在灵山法会上,聆听净宗妙法,发愿求生极乐国。?

  第三方等时,净宗无上大法,始唱于华严时,此需大机上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何况凡夫众生。直到方等时,释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以冀若凡若圣之三乘根机,现生出离生死苦海,往生净土究竟成佛。是故方等经典,处处指归净土。密部经咒,悉皆护持行人往生极乐。

  第四般若时,《般若》为众经母,大小乘显密诸教,无不从此流出。《大般若经》六百卷,义富文繁,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释之,谓佛说此经,欲令众生修念佛三昧,得增益故。

  第五法华涅盘时,《法华》纯圆独妙,经中开示女人受持斯经,往生极乐世界,用作未来众生的榜样。又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与念佛法门,异曲同唱。?

  由上证知,净宗法门在五时圣言量中,彻始彻终,通前通后,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净宗法门称佛本怀,是故释尊多次宣说,重重诲勉,具通五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土宗教程)(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土宗教程)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