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盘点佛教与树的不解之缘,愿心中菩提落地生根!


   日期:2019/3/12 1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佛教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佛陀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有着不解之缘。

  本文特集录大德相关开示,摘录与佛教有甚深因缘的“树”之典故,愿大众以善愿导航善行;千光宝树,在佛教传统中荫蔽日月。普愿见闻者:

  心中菩提 落地生根

  显若金山 尊如聚月

  壹 · 植树发心 菩提愿王

  我们是在阿弥陀佛慈悲的光明注照之下,有幸在这里种植一棵树,这也是我们多生多劫的佛缘善根所至。这棵树也是我们内心和我们的行为催长的一棵菩提树。

  佛陀告诉我们,菩提树要以菩提心为种子,以大悲水来浇灌,以禅定作为它的躯干,以菩萨的万行来作为它的枝、叶、花。最后结一切种智的佛果。

  我们种植这棵菩提树是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之下,也希望我们不仅种植它,也把这种心愿灌注下去。

  ——恭录自大安法师植树祈福法会开示

  贰 · 甚深因缘 佛教之树

  01

  无忧树下 佛陀降生

  佛陀并没有诞生在皇宫,而是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原因是古印度的风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

  佛陀诞生地

  摩耶夫人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夫人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

  因此无忧树又被尊为圣树。

  02

  菩提树下 睹明星悟道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关于世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

  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

  这是释迦牟尼佛悟道的环境,其实每尊佛都是在树下成佛的。

  《十住毗婆沙论》卷五中说: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邠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孙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尼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将来成道的弥勒是那伽树(龙华树)。

  03

  娑罗双树间 入般涅槃

  在《佛遗教经》中说:

  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

  佛陀涅槃

  是说释迦牟尼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

  04

  七叶窟中 经典集结

  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的落叶乔木,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

  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

  05

  山林丘壑 伽蓝安之

  寺院一般建在幽静的山林之中,一方面利于僧人修行,又由于文人与僧人交游往来,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适意会少的生活,又可以超脱“红尘”,有利于文人“澄怀观道”,甚至还包括希冀延年益寿的生理需求在内。

  唐以后的禅宗,更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禅师们常常沉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生命的真话。

  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对少室山,群山环峙,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林木茂盛,景致幽雅。因其位处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

  正如清景日眕《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06

  十方丛林 法门龙象

  中国的寺院又称为丛林,和树有密切的关系。

  《大智度论》卷三:

  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

  后泛称寺院为丛林。

  07

  禅机妙语 以树为喻

  种树爱树,自古就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以树来抒发内心的境界,最著名的公案就是五祖弘忍大师门下神秀禅师和惠能禅师的偈颂。弘忍大师准备传法给门人,验其功夫,于是就命大家写出体悟的境界。

  神秀大师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08

  古树阅世 气蕴宝坊

  庐山“五大丛林”中,有一座以树命名的寺院,这就是万杉寺。

  万杉寺在唐代原名庆云院,至宋景德年间,诗僧大超任寺中住持,他在寺院周围种下了万株杉树。尔后宋仁宗便将此寺改名为万杉寺,并赐了御书“金佛宝殿”的题匾。

  从此以后,万杉寺名声大振,殿阁巍然,僧徒济济。

  以树命名的寺院在中国还有很多,比如重庆双桂堂、广东六榕寺、河北柏林寺、长沙松柏寺、石家庄白果寺、天津蓟县桃花寺、成都白杨寺等。

  09

  头陀离尘 以树为依

  在佛教的行持中有头陀行,即修治身心、除净烦恼尘垢之十二种梵行。

  《四十二章经》中佛告诫修头陀行的比丘:

  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修道人,以天地为庐、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住。这个树下,既可以避雨,又很凉爽,所以在树下住。不求任何人的供养,所以在树下住。

  10

  弥陀净土 宝树妙花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也离不开树。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极乐世界的树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自古寺院皆古木参天,华叶蔽日,皆赖历代僧众檀越栽种维护。

  植树造林之功德多见于佛经之中,《佛说诸福田经》中说:

  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

  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

  即种植树木使人得清凉为七种福田之一,广行则生梵天。

  在一年新春的植树节,我们要给人生的规划开辟崭新的篇章,爱护环境、种植树木的同时,更要守护好身口意、精进修行、弘传正法,在自己和众生心中播下智慧的种子,让代表佛法智慧的菩提树在心中生根发芽,早日开花结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       树木)(五明学佛网:菩提       树木)  

 大寂尼师:何谓菩提道?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