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海大和尚:修行也有极限,怎么才能突破


   日期:2019/3/13 5: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门讲“大死大活”、“悬崖撒手,绝后再苏”。死,然后复活,这是我们生命在修行中发生转换或者突破的一种模式——死掉旧的,活出新的来。如果我们守旧,迁就自己,一定是原地踏步,最后对修行产生怀疑。

  ——明海大和尚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什么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呢?因为通过修行我们才能体会到法喜、禅悦。这种快乐不来自于外在的物质享受,不依赖于外在的因缘环境,而是修行本身给我们带来法的喜悦。

  释迦牟尼佛就是希望我们能体验到这种快乐,体验到这种快乐,内心就会对世间的五欲六尘之乐生起厌离心。我们以法喜禅悦安心,逐渐生起对五欲六尘的厌离,当然最终也要把法喜禅悦放下。

  我们说修行在某个阶段可能也是最痛苦的事,是指在我们没有真正得到法喜、禅悦的时候。修行是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挑战我们生命的极限。我们每个人在身体、精神方面都是有极限的。我们知道人跑得最快能多快?跑得再快也有极限。我们在修行中碰到的身心的极限的表现多种多样。

  打禅七有个规律,通常在第三天到第五天的时候就开始碰触到我们的极限点了。腿痛就是我们的极限点之一,可能坐到一个时间段,痛、坐不住、烦躁,这是身体的极限。

  也有心态上的极限,就是我们在静坐中出现的最主要的几种障碍:第一个是散乱,妄念纷飞;第二个是昏沉,昏昏欲睡;还有我们内心可能会现前一些情绪,一些过去的经历,和过去生活有关联的情节,总是放不下,冲不过去,这个也是心理的极限。当然继续深入修行,身、心两个方面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极限,要向极限挑战。

  修行中的极限点,其实与我们的执著有关,修行也就是挑战极限点,挑战极限点就是挑战我们心中的执著,所以我们修行中经常讲的话,叫“难行能行”。什么叫难?难就是极限点,就是执著。对于一个喜欢抽烟的人,让他不抽烟就是难,那对他是很难的,因为他执著那件事。我们每个人,我们的性格、个性,都是由种种的极限点构成的,由种种的执著构成的。

  佛教里有些术语,有些字很值得我们体会,比如,有一个字叫“聚”,聚集的“聚”、还有一个字叫“集”、还有一个字叫“蕴”。聚、集、蕴,就是我们种种的执著聚集到一起,形成我们每个人生命的特征,一切特征都是由这些执著构成的。修行就是要向这些聚、蕴——执著的蕴、执著的群落发起冲击。

  修就是修正的意思,修正心念、修正习气,向难处行,所以痛苦。苦跟快乐都是相对的,没经过痛苦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说,在修行的路上都会碰到我们的难处、痛处、不可逾越的极限处,这好像是个规律。

  如果不碰到你就进步不了,你碰到难处、痛处、极限处,如果把自己保护起来,就后退了,难以进步。所以为什么要勇猛?勇猛就是在痛处、难处、极限点敢于往前冲。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勇敢的人,所以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在打七中,我们有的道友忽略了一些情形,勇猛心发不起来,对此要做正思维。什么正思维呢?其实那些话我们都听过,也是释迦牟尼佛教导的最重要的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这几句话就足以让我们勇猛。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四大无主,国土危脆”。对于“国土危脆”,我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体会最深,现在我们经常遇到的雾霾天气,也是国土危脆的一种表现。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过去曾经有,现在没有了,变了,或者很少有,这些都让我们生起精进心。

  在修行路上,刚才讲的其实都是一些小的“极限”,更大的“极限”还在后面呢!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为什么降魔才成道呢?所谓的“降魔”就是跨越,释迦牟尼佛做的是一种示现,示现跨越三界内所有众生尤其是人性的那些极限的点。来到悉达多太子面前的、显现出来的诱惑都是我们人性的弱点,都是我们最难克服的,但他都能通过,无障碍,最后看到天边的启明星而彻悟。

  佛陀示现的是一种规律,历代祖师大修行人也都示现了这种规律。虚云老和尚一生历经九磨十难,在扬州的高旻寺开悟。在开悟以前他也经历了很大的磨难。他在长江边上步行,不小心掉到江里,在江里载沉载浮几天几夜,最后被渔民救起来,休养了几天,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扬州高旻寺挂单打七。

  人会问,虚老在江里几天几夜怎么没被淹死呢?这个在《清净道论》里有答案,其实这是一种神通。神通分很多种,这是其中一种——神力,神力不是因为他作意,乃是由于这之后他要明心见性,要有殊胜的果证,有殊胜弘法利生的大业。后面殊胜伟大果证的力量,反过来会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发生作用,使他避过危险。

  在《圣弟子传》里也有这样的案例:有一位阿罗汉的出生很奇异。他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之前,妈妈死了。人们把她的尸体放到柴上要火化,刚一点火,尸体的肚皮裂开了,一个小孩子露出来,哭了,还是个活的,后来人们把他救活、养大,后来出家、证得阿罗汉果。按照常理他会胎死腹中,但后来的阿罗汉果证产生很殊胜、很伟大的力量,使他不死。

  接着说虚老。虚云老和尚拖着虚弱的身体到扬州高旻寺打禅七,维那在禅堂里请他当值,因为身体不好,他不应,但他又不说原因,那就要被打香板,最后在禅堂奄奄一息。在那种时候他还随众坐香,严重时口鼻流血,但还坚持坐香,不退失,这个时候这个人一定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人一旦把生死置之度外,心念就凝聚、纯一了,最后虚老在茶杯掉到地上的清脆声音中顿断疑根。

  古来的大德参禅也经历过这些规律。如无门慧开禅师,参禅时曾三天三夜目不交睫。目不交睫的意思就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皮都不合,更不要说睡觉了。

  他怎么做呢?他坐、坐、坐,之后行,在廊子里行,坐、行,坐、行,就这样——追溯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大德,几天几夜不睡觉参禅的很多,这也是挑战极限——无门慧开禅师三天三夜目不交睫,最后听到一声鼓开悟了。

  

  人在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情况下,身体精疲力尽,但正念的力量没有间断,在身体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反而得到了解放。用功的人长期以来就是观照、观照、观照,对自我的观照、对话头的观照、心念的观照已经成片,当身体越虚弱、越疲惫到极点,或者像虚云老和尚,最后奄奄一息,这种观照的力量反而会达到极点,在外缘的触发下,心念会发生前后际断,会“嘭”一下爆炸。这些规律很值得我们体会。

  我们现在一切现成,不愁吃、不愁穿、很暖和,但在一切现成,一切有保障的环境中,碰不到极限点,也没有拼命一搏的勇敢,所以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法喜禅悦。要得到修行的大乐,必须要经过大苦。所谓的“大苦”,其实就是要向你做不到的地方冲击。这是一个规律。

  所以宗门讲“大死大活”、“悬崖撒手,绝后再苏”。死,然后复活,这是我们生命在修行中发生转换或者突破的一种模式——死掉旧的,活出新的来。如果我们守旧,迁就自己,一定是原地踏步,最后对修行产生怀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海大和尚       修行)(五明学佛网:明海大和尚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