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修行人一定深信因果


   日期:2019/3/22 1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钞原文:

  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者,谓为渺茫无稽。则成捨善因善果,取恶因恶果矣。以信因果,则战兢惕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聿修厥德。不信因果,则放僻邪侈,天命绝无畏惧,圣言敢于轻侮,而肆无忌惮。故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之兴衰,国之治乱,莫不因此而致。故孔子欲人明明德,而以格物为本。物者何,即自心不合理之私欲也。格者何,如勇夫与贼战,必期私欲相率远遁也。自心之私欲既去,则本具之正知自显。是是非非,悉皆明了。意诚心正而身修矣。然则格物一事,乃明明德之根本。既能格私欲之物,断无不合理之邪知谬见。由是而进修不已,欲不到圣贤地位,不可得也。惜世多不察,率以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致知格物。是以枝末为根本,以根本为枝末,其失大矣。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最初一步,只在能格物与否耳。能格物则高登圣贤之域。不格物则或入禽兽之伦。学佛之人,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亦致知格物之意。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笃修世善。又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日常称念。久而久之,与佛气分相合。自可生为圣贤之俦,没入如来封疆矣。(三编·卷三·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P875)

  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且人之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P1204)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人生天地之间,藐尔七尺之躯。其与广大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仰体天地之德,皆可以为尧舜,皆可以作佛,以参赞其化育故也。故圣人于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强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载物法地教人。夫自强不息,则闲邪存诚,克己复礼,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以复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载物,则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当必本忠恕,行慈悲,胞与为怀,物我同观,非尽其参赞之天职弗止也。……

  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而时和年丰,人乐其业。加以慈和仁让,相习成风。纵有一二愚顽,亦当化为良善。(增广·卷二·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P459)

  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不能显现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物也。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续编·卷下·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P359)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增广·卷三·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P517)

  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以戒定慧,制伏其心,俾贪瞋痴念,无从而起,其居心动念,所言所行,无非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及其积极功纯,则福慧两足,彻证自心,以圆成佛道。(增广·卷四·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P83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深信因果       修行)(五明学佛网:深信因果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