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五疑」之设疑作答(一)


   日期:2019/3/26 7: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五疑」之设疑作答(一)

  我们今晚大家共同继续来研究《净土十疑论》,上回我们说到第四疑,我们今晚继续从第五疑接下去。

  请翻开经本第四十五页,第五疑这个论的文师父来读一遍让诸位对照一下: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具缚凡夫这个缚就是束缚,具足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束缚着我们的真如本性,使我们真如本性如来智慧德能无法显露,这种的凡夫就叫做具缚凡夫。在座诸位!我们就是属于具缚的凡夫,恶业厚重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所起行造作的杀、盗、YIN、妄之恶业很厚重,一切烦恼一丝毫未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连一丝毫的都未断。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超出三界,所以出过三界就是超出三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三界外的净土世界,那么我们这种具足了贪、瞋、痴三毒烦恼的凡夫众生,一品惑都没有断尽,没有断掉,那么这样要如何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问题就问得非常好。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

  为什么没断烦恼的凡夫众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二种因缘:第一自力的因缘,第二他力的因缘。

  首先来看自力:

  【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第一部份从自力来论,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在这里修道实在没有得到往生西方净土。因为若是以圣道门的修行,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断惑证真,就不是一定求生西方净土,所以叫做实未得生净土。

  是故下面智者大师就引《菩萨璎珞经》的经文来论自力的修行,那么这段戒经经文里面世尊的开示,很值得我们净土门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来认识自己。机就是我们众生,认识了机,彻底无力能够修行出三界,这时候才会老老实实来依靠法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我们要看清我们自己,我们就将圣道门的教法是不是能够我们这种凡夫来修成就,机和法能相契相应吗?那我们彻底来了解法,自然我们就会认清自己。

  我们来看这段《璎珞经》的开示。

  「始从具缚凡夫」,就是说开始从具缚的凡夫,这样在修道,「未识三宝」,还不知什么叫做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就是说还不知道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善恶的因缘果报。这个时候初发菩提心,以什么为本?信。从具缚的凡夫不了解什么是三宝,什么是善恶因果,开始修行初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所以这个时候以信为本。

  请诸位翻到后面批注第四,我们来看什么叫做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有很好的批注,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

  《华严经》曰:

  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

  信能超出众魔境,示现无上解脱道。

  普度大师在《莲宗宝鉴》这样说:

  【信为万善之首,信为百行之宗,故华严以十信为成佛之始,法华以正信为入道之门。五根以信根为先,五力以信力为最。是故三世诸佛、诸大菩萨、历代祖师,修诸功行,具大愿力,入佛境界,成就菩提,未有不从信字而入也。】。

  所以我们看这个第四的批注,知道初发菩提心的人,最要紧的是什么?信。尤其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最强调信。为什么?因为净土法门修学的要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就是要信,所以「信」这个字对我们学佛的人而言,尤其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是特别要紧的。

  所以初发菩提心对我们而言,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目地就是为了要成佛,成佛就是为了要度众生,所以这份心就是菩提心。所以以信为本,对自力的圣道门行者呢,初发菩提心尤其是要信,要不然你看《华严经》在说十信,以信为成佛的开始。

  《妙法莲华经》在说入道的要门,就是以信为入门,所以信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若不信,怎么可能会学佛修行?不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教,怎么可能会依教奉行呢?不肯相信自己有佛性,怎么会想要做佛呢?不肯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所以信是最根本,所以以信为本。

  下面说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这圣道门的行者,一发菩提心要修道,当然要住在佛家。那么住在佛家是以什么为本呢?戒。

  再翻回来五十一页,来看批注第五:「戒 」,佛祖所说的戒律,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佛修行,当然有很多很基本要去做的本份事断恶修善,所有一切只要对自己,对众生有恶没有好的,没有利益的当然要禁止,断恶。只要对自己,对一切众生有利益、好的,当然要去受持,要去做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来看批注第五:

  【《大集经》曰:具足戒故,则能成就一切佛法,得大利益无上大道,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戒名大灯。

  《大智度论》云: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而住处。】

  「戒」,世尊所说的戒律是要让我们众生来自我要求自己,让自己不要去为恶做错。因为自己所做的错事会将来因缘和合而产生果报,这个果报就当然是恶,是苦,所以为恶受苦报也是自作自受。所以守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够让我们带来解脱。不论哪一宗、哪一派都要依世尊所制定的戒律为本,因为这是每一个身为佛弟子都要去遵守的。

  今天我们信仰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念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是一样要遵守世尊制定的戒律。所以我们不能说我就有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我就可以犯戒了,我就可以杀生,可以邪YIN,可以妄语,可以饮酒,可以为非作歹,能够这样吗?当然不可以啊!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

  我们学习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难道就不用多念佛了吗?多念佛可以把我们的妄念慢慢的降伏,纵然降伏不了,我们多念佛总是比少念佛要来得好,对不对?当然!不是说我对阿弥陀佛的本愿非常的相信,机法两种深信已经建立了,所以我就能够放逸懈怠,不必多念佛,三福也不必做了,早晚功课也不必做了,到最后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必去了。

  所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对一般的人来说,还不至于造作那么下劣的恶业。但是口业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妄语,很多人容易犯。意业的不贪欲、不瞋怒、不愚痴,当然很不容易做得到,但是口业的四过,你有心一定能够做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净土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