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日期:2019/3/27 10: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是“教起所因”的第四点:净土法门要教化、引导、摄受二乘行人回归净土。

  二乘行人指的是“执著空性,不修净土法门”的修行人。他们有个特点——“乍得我空,即生耽滞”。

  二乘的声闻行人修四圣谛,见苦、断集、证灭、修道, 刚刚得到断“见思惑”的寂灭,就觉得到家了,就不再向前进了,不再努力去侵断“尘沙惑”“无明惑”了。

  在这样的偏真涅槃里,二乘行人就自认为已经得到究竟解脱,这种人就叫定性声闻,迷失了本具的佛的菩提觉性,这样就会丧失正知正见。

  其实,断“见思惑”只是得到一切智,只得到了“人我空”,进一步的“法我空”还没有证到,“尘沙惑”“无明惑”还在。

  二乘的缘觉(辟支佛)行人,可能通过十二因缘的修法,断“见思惑”,侵断一部分“尘沙惑”,但也还不是究竟解脱。

  所以在三车里面,声闻属于羊车,辟支佛属于鹿车。二乘行人,无论是声闻还是辟支佛,总的特点就是得到“人我空”,就沉浸在这样的空性里,即“堕无为坑,饮三昧酒”。

  大乘佛法讲“空”有四种:一种是“人”空;一种是“法”空;第三是“空”空(“空”也得要空);第四种是“空空”亦空,一空到底!表现为十八空,毕竟空、无所有,扫荡一切,不立一尘,是这样的。

  现在二乘行人在四空里面只是得到了“人空”,就认为到家了,有增上慢了,就“即生耽滞”了(耽恋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不能进步)。

  这样“得少为足”的定性声闻,即便听闻到净土的境界,以及建立净土教化众生这样的目的、发心,都生不起喜乐之心。

  《法华经·信解品》中说,佛的四位大弟子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听到舍利弗被授记作佛,就有所觉悟了,向佛顶礼禀白:“我们都位居在僧人之首,是上首弟子,也渐渐地年迈、老朽了,常常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涅槃,没有进一步修道的必要了,所以就不再去求证无上正等正觉。

  “(说明:对话或引文较长,要分段的话,规范的做法是从第二段开始,每一段的开头都要加前引号,对话或引文没有结束就不要加后引号,后引号加在最后一段)世尊在以往(方等时、般若时),其实都已经在说大乘法,也说了很久了,我们这些人虽然在座听,但感觉到身体疲劳,内心懈怠。听大乘的法,也用小乘的心去对待,只在念空、无相、无作,现在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大乘佛法不仅要观空、无相、无作这三解脱门,还要以悲愿生起修一切善法的心。但是声闻没有这种发心,对于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等自利利他的菩萨法,不能心生喜乐。

  为什么不喜乐呢?这就是他们不了解佛的方便法。世尊之所以最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讲四圣谛),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担荷大乘圆顿佛法,才由实法开出权法,先让他们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

  在法华会上,佛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又授记舍利弗成佛,这桩特殊的因缘,令这些声闻弟子一下子醒过来了,他们就生起大欢喜之心、大庆幸之心:原来我们这些声闻也能够作佛!

  就好像一个贫子,忽然得到无量的珍宝,喜出望外,不求自得。

  佛教化声闻弟子是循循善诱,以方便力,柔伏其心,令他们回小乘心向大乘心。在净土法门,让二乘行人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就是“回小向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