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曾文杰:心心之火16


   日期:2019/3/29 16: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心之火

  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表妄心,妄心可说灵感,未必究竟正确,真心凡夫难现,所以依法不依人,文中观点大家自己用智慧判断,不当之处大家可以留言,感恩!)

  这是一些平时佛学群自己发的一些言论,多数是分享一文后发表的一点体会感想,收集一下看看也许大家能有自己的心得,上面日期,分享文章名(要看可以网上查),下面言论,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2019.3.29 不要修佛修成魔!愿所有佛子深思!

  何谓修行,以正法明确的善恶标准为参照,修正自己的行为。许多信佛人研究佛法,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对别人的善恶行为似乎一目了然,但却忘了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这叫搞佛学,而非学佛,于己并无真实受用,却往往会把佛法作工具,多造许多不善业,不如学会止语。修行是自己的事,如人吃饭,代吃不饱。普度众生是你作为一个修行人的基础上,有德行,作众生的榜样,影响众生向好转变。若自己不修,专以佛法说教别人,好为人师,那不是真正的法布施,功德无量,而实质是为求名。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不可不慎啊!许多道理,三岁小孩也能懂,八十老翁行不得,为何,因为我们随顺自己的习气,不愿修正自己。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是自照,不是照他人。

  文中学佛的老人,说实话,相比多数人,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对自己,人家可是真修实干,我们许多人还只是口说佛法,说食不饱。对其自身的修行,我非常赞叹,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普遍父母都会具有的望子成龙的想法,知道佛法的好处,强求家人跟上步伐,而缺了善巧方便,随缘教化。许多人对家人子女,都想着以自己的思想改变别人,却不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作自己的主,改变自己,影响别人,强求改变别人,往往适得其反。佛在世尚且难度无缘之人,极乐虽妙,自己不愿去,阿弥陀佛也没法强行接你走。

  还有一点“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有人说人可分三等:下等人没本事,脾气大得很!中等人有本事一定有脾气。上等人有大本事没脾气。第一种人,例如有的人吃喝嫖赌,打骂父母,虐待妻儿,自以为是,别人对他一有什么不满意的便大发雷霆,甚至拔刀相向,社会称为垃圾人。此种人的脾气,大多是嗔恨心,怨气盛,一有缘就发泄。第二种人,例如诗仙李白,文采非常好,但个性亦十足,此类人的脾气主要是难于放下割舍的习气,个性,喜好。第三种人譬如各宗教领袖,高僧大德,诸佛菩萨,有德行的人充满了慈悲喜舍,和颜悦色。粗浅的脾气是毒,能时刻明了,火气一上来就要反省,慢慢学会不发脾气就是基础的修行。

  2019.3.28 紫柏尊者:圣则无我而灵,凡则有我而昧

  金刚经曰,菩萨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若言有,即非菩萨。楞严经佛告诉我们,六识,六根,四大等皆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换言之,我们真如自性是周遍法界的,超越时间,空间。菩萨无我相而灵,随意分身示现,我们凡夫因执我相而昧,执取一水泡而以为大海,故名颠倒。一水泡相无常,生死刹那。以为此色身就是我,老死,隔世之阴,心性随宿业起相,又从无明开始十二因缘,再开始下一断生死相。

  2019.3.27 宗宝道独禅师:欲超生死,必须见性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欲超生死,必须见性,以生死从迷性而起。”我们要了解,生死是相,以自性迷,而妄见生死。性本无生,若真见性,则知生死是妄相,自超生死。还是以简单比喻作说明,譬如一块坚冰,遇热融化为水,我们认为冰灭了,其实冰只是水具水性,遇冷而凝结成的一种相,相有生灭,性无生灭,遇热转化为水,液体相,也是水性所起的相,若再加热,水汽化成了水汽,水消失了,其实只是水性转化成为另一相而已,水性本无生灭,不同因缘呈不同相而已。相有生灭,相是虚妄,生灭亦妄。我们众生亦复如是,本性无生无灭,着相迷惑颠倒,妄造诸善恶业,循业因果,而现天人,阿修罗,人,动物,鬼神,地狱众生诸不同相。妄心不息,因缘不止,如水化汽,汽凝冰,冰化水,无始劫于六道相中,轮回现相不止。故佛说我们无始劫来,于六道中,枉受生死,苦不堪言,而不知我们真如自性,本无生灭。水性是什么,既非方亦非圆,既非热亦非冷,而是能起各种相的特性,无相的。我们佛性亦如此,见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是有个性的相可见,离诸语言分别,强名为见,若解为见,还是见相,不是见性。所以佛告诉我们“着相即迷,离幻即觉。”性本无相,相非是性,相不离性,性离相不显,性相一如,非离非即,能所俱离,便是真如。见性不易,但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方有正知见 方知是迷惑人。梦中知是梦,迷人知是迷,则梦醒终有期,破迷开悟易。

  2019.3.26 宣化上人:修行人有一点魔考是没有问题的,不要不认识当面关!

  宣化上人说“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现出本来佛。”要成就忍辱菠萝蜜,就需要魔来磨。世尊往劫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戳身体,就怀着感恩心感激魔考,言成佛后要第一个度他。成佛后也第一个度乔陈如尊者,就是往劫时的歌利王。没有魔考,很难成就忍辱菠萝蜜,忍辱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软弱,打碎牙子往肚里咽,这是积怨业,而是为破我见我执。我执严重,你忍不下了。大家看许多电影电视,一个人被骗被抢等,面对强大势力,无处申冤,但内心憋着一肚怨气,一旦势力反转,势必加倍惩罚对方。所以常说“我失去的,一定要加倍要回来!”这就不是通过魔考,而是魔难,造冤冤相报轮回罪业。要成佛必须离相,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佛性显露,方能转境。佛最后菩提树下成佛,最后一次魔考,天魔派魔女色诱,软的不行来硬的,魔兵魔将攻打。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么多魔兵魔将不能伤害到佛,箭射过来,在近身前自然化成莲花。我们说佛神通不可思议,此时佛已觉悟圆满,境随心转,故没有什么相能害佛,倘若魔带颗氢弹,也只会化成一朵大莲花。

  2019.3.25

  师兄们早安吉祥!近来工作太忙,心难静,灵感不现,故没给大家分享佛法常识,望见谅。此世界名娑婆,堪忍诸毒,五浊,五痛,五烧……人生于此,能一生无牵无挂,安心修行是可遇不可求的。此非净土,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流浪乞丐,为国事,家事,衣食住行……总有操不完的心,了不完的担忧牵挂。就是佛氏门中,出家僧众,亦难有几个能不问世事,专门自了修行。若把修行与生活隔离开来,那只会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即是俗人,就无法避免俗事,但若只攀缘于俗事,生死了无期,所以生活修行必须融合一体,做到佛法在世间,要在世间觉。如何在俗事中修行,还是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住着就会迷,无住通往觉。譬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心有挂碍,得失,旁观者得失与己无关,心无挂碍,则远离颠倒梦想。手心手背本一体,烦恼菩提本一心。背觉向迷是生活,返迷向觉是修行。万法皆是一心现,了悟自心便自在。迷时看山便是山,修行识心之时看山非是山,觉悟之后看山还是山,迷悟前后虽是山,境界感受大不同。有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有个穷人无事看海晒太阳,富商问他怎么年轻浪费时光,该去捕鱼挣钱,有钱成立公司,雇人替自己干活,挣更多钱,最后可安然享受生活,看海晒太阳。穷人笑说我现在不就在看海晒太阳吗,何必多此一举。同样是看海晒太阳,无钱与有钱的境界能一样吗!福报不同,体验是不一样的。觉迷亦是如此,迷时不自在,悟后大自在。

  2019.3.6 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

  我们看到佛经经常描写佛一场讲法之后,在场多少多少众生发菩提心,得不退忍,证果等。现在哪怕知名辩才无碍的大法师给上千人说法,如慧律法师香港弘法,主题“正法眼藏”,几千上万人听法。讲的是正法吗?当然,但现场有人能当下证果开悟吗,我想几乎不太可能。同样的法,为什么佛住世时讲出来,现场效果大为不同!根本的原因在于听法众生的根性。如六祖慧能听几句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我们听多少正法,还是没法相应顿悟。何为根性利钝?我们常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为何正法时期,守戒律就容易开悟?因为正法时期,人心醇厚。如文中扫佛精舍的贫妇,虽贫没啥世间福报,也没什么知识文化,但天性善良,知道供养三宝是修福正因,无钱身布施,至诚之心获福无量,不像现在的人,修福都想着能获多少功德,比之文中妇女用心天差地别。另一长者花钱买妇女的福报,妇女获得五百金巨款,却没想过自己享用,而是用来广修供养,完全没有严重的自私我执,故修福便会得无量出世间福报,所以一次听闻佛陀开示的当下,就证得道果!我们只会赞叹她利根深厚,却未必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根性。昨天我谈过我见我执是最严重的障碍自性的罩,我们现代人普遍自私自利观念都比较重,不是有句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见我执非常严重,如同一颗石蛋,牢牢囚住我们的真心,智慧的光芒难于透出,所以地藏菩萨说我们“其心坚固,难调难伏。”隔着这坚固的我执障碍,任何正法也难于相应而得受用。我执坚固就是根性钝的意思,所以要想根性利,就必须破我执,把心调柔软。我执破除之时就是心大放光明,开悟之时。要想证果,需要巨大的出世间福报支撑,何为出世间福报,就是发菩提心,一切修福不为求自己安乐享用,而是求开智慧,回向一切众生,一切不为我,为众生,我执就慢慢消溶。倘若你死执自我,一切修福,只为获福多少,今生来世能大富大贵,这样修的福就不清净,只是世间福。世间福报对提高自己根性,开大智慧却是没有多少实质性效果的。

  2019.3.5 梦参老和尚:一定要惜福

  惜福,我们要清楚,福是个易耗品,人一生能成熟的福报不是取之不尽的。享受之时就是耗福之时,福尽之时就是寿终之时。人活世上不可无福,犹如汽车行走不可无油。化现成财物的福报可以给他人享用,自己则是播种布施修福,虽然修的福未必能有缘今生成熟今生再享,却是未来世享福的根本之因。福虽无常,本质是空,却不能无中生有,遵循因果。另一方面必须清楚,我们能享受到的,都是我们宿福遇缘而成熟的,别人布施给我们,本质是我们的福报遇缘成熟而得,能享用都是在消耗着我们的福报,并非是占了别人的便宜。别人请我们吃大餐美食,并不能占别人便宜无中生有多得福报,都是耗自己福报来的。能生豪门可享财物无数,并非是侥幸,而是宿福深厚必遇良缘成熟化现出来。所以人生能享的福其实都是自己宿世福报的化现,要懂得珍惜,利用化现的财物,再修福报,才能带到未来世。积功累德,福报才能逐步向圆满方向迈进。贪污,浪费,不正享乐则是在严重消耗福报,是福报的有漏之因。正常的享用如一桶水正常饮用挥发,桶是无漏的,异常的享用则如桶上有漏,福报流失。勤修戒定慧,是惜福修福,正常享用远低于修的福报,福就越来越大。智慧亦如是,故说三无漏学。所以大家记住,自己能享用的,其实都是自己的福报,不是别人的福报无因能给你享用的。无福要命终时,别人送来山珍海味你也没办法享用,所以叫无福消受了。共业环境亦如是,我们现代人福报还好,所以还能享受金银琉璃,丝绸玛瑙等,到末法人寿十岁时,众生福报太小,金银七宝等自然没地不现,大地荆棘毒虫等,都是众生共业福报小自然感得的外境。

  梦老说了一句“如果你光想到自己,就为我,不想到别人,你学什么法灵感也是空的。”这话我们要牢记,你若想着一切为众生,把自己得失都忘了,你就是行菩萨道,这个我见就弱了。我见是最严重的障碍自性的分别障,分别人我,不知自性是无分别的,不知诸佛众生同一体性,性是无相的,落入人相我相,就如一灯芯加上色罩,透出的光芒就不是光的本色。我见越严重,色罩颜色越深,光越偏离原色。由人我见到我执,障碍自性的因素越严重,所以学什么法,经过你的我执解读,往往就偏离了佛法真实义,你自己的灵感往往也就容易变成邪知邪见。天魔波旬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能转向正知正见觉悟成圣,就是这个我见放不下。佛度众生离苦,他则认为魔子魔孙减少了,自己的势力减弱了,无法破除我见。凡夫我见往往都比较严重,所以恩怨很难化解,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得       体会)(五明学佛网:心得       体会)  

 唐仲容居士:谈谈学禅的体会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禅七心得 

 其它:心得解脱(吕芳民) 

 细心体会佛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学佛应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蔡惠明居士:信愿行是净业三资粮——学习梦东大师语录的体会 

 陈星桥居士:《维摩经》教学心得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