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你知道吗?


   日期:2019/4/1 1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安法师: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的二大胁侍之一,代表着阿弥陀佛的慈悲。这位菩萨,他的由本垂迹是不可思议的,按有关经典记载,他是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他的慈悲誓愿有一点表达他慈悲的,就是寻声救苦。

  《楞严经》观音菩萨的圆通章,他的这个入流亡所,断六结、证三空,就契入到这种耳根圆通。耳根圆通的表现,就是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证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心体。

  苦难的众生在呼喊救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能观照到世间呼救的音声,给予救度。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仅可以示现正报的身,还能示现依报的身。草原、桥梁、大山,这些都能够变现出来以救度众生。

  我们知道了观音菩萨这样的神通广大(十四种无畏、无作妙力,三十二应),具大慈悲,又有大威神愿力,千手千眼,所以我们要投靠他。

  所以,要发出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

  为什么要发这个心呢?

  当我们碰到这些苦难的境况时,不要怨天尤人,了知一切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感。宿世和今生的恶业,这些都是我们的罪过所导致的,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些苦难,首先从根源上就要有一个发心,要形成一个新的善的业力,以改过迁善。

  要把这个自利利人的心发出来,发出来之后就至诚恳切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念念不间断,这样也就感应了,观世音菩萨早已成就了十二种大悲愿力,三十二应,种种神通妙用,都已经成就了,只要一感通,马上观世音菩萨的悲愿、威神就能兑现出来,就能蒙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护佑,来解决一切苦厄。

  这都是有经典的依据的。《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些经典大家都可以去看。

  但是如果自己仍然存着一颗不善的心,你心没有改变,虽能称念观音名号,但这只不过是种下了未来的善根,现世不能得到感应。所以这里面感应的道理是非常深奥奇妙的,里面包含着甚深的义理,绝对不是迷信。

  这要用心来感心,不是说你还是一个躁妄的罪恶的心就能感通得了的。

  为什么呢?

  由于观世音菩萨只成就人的善念,绝对不能成就人的恶念,如果他成就人的恶念,那就不是佛菩萨了。那既然成就人的善念,我们就要把善念发出来,改过迁善,这就是善念。

  如果你只是听说念佛菩萨名号具有这样的好处那样的好处,而你不把心念转变过来,总是希望自己恶事的成就,那是绝对不能感应的。

  所以不要发诸如此类的颠倒心。这就是说,我们念观世音菩萨的心态一定要转变过来。

  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钓誉。此种心行,实为天地鬼神所共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原理,不仅提示我们要改过迁善,同时也在启示我们:一个念佛行人,在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世音菩萨       大安法师)(五明学佛网:观世音菩萨       大安法师)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大寂尼师:解答初学之人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疑问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圣轮法师:闻声救苦靡不应 人间处处有观音── 做个闻声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