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专题讲座第8集 三菩萨慈悲大权示现03


   日期:2019/4/2 19: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量寿经》专题讲座 第8集

  三 菩萨慈悲 大权示现 03

  刘老师 讲于2019年2月25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下面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往下讲。

  二 六和敬

  一 见和同解

  贤公具足佛法之正知正见,故与海墨等三师于桐柏山塔院寺结庐共修时,相得甚欢。贤公秉承净宗正见,曾云:‘咱这里是专修念佛,不搞经忏佛事。宁可没有庙,不能没有道;宁可没有人,不能没有法。’无论住止任何道场,皆与大众见和同解,和合无间。

  二 戒和同修

  贤公善于以戒勉励大众,做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善巧晓谕众居士:‘俺这是小庙,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你们来这儿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里要守哪里规矩。’

  三 身和同住

  贤公为人忠厚善良,一生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待人一团和气,大众皆乐于与他亲近。与海墨法师等当代三位大德结庐时,虽所修法门不同,却能和合共住,精进互勉。此为末法最重要之示范,盖当今和合僧团实不多见也。

  四 口和无诤

  贤公语业清净,未曾听说他与人争吵,或毁谤、轻视过任何人。尝言:‘跟人不要争高论低,就没烦恼,忍者自安啊!’

  五 意和同悦

  贤公性情温和,从未有人见他发脾气,从未令大众起一丝烦恼,故无论行至何处,皆受人欢迎。常对弟子言:‘在我眼里,一切都好,没有啥不好的。见啥都说好,见啥都高兴,心里才能经常充满法喜,心里才能清净,才无烦恼,才不生气恨人。没有这好那坏之分,也没有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一切都随缘,心里就安心踏实啦!’

  六 利和同均

  贤公一生尽己所有以供养大众。有人来寺居住,即提供寺里物资,尽量满足对方需求。

  三 三学

  一戒学

  贤公严持净戒,律己秋气,待人春风。出家九十余载,持戒善始善终。

  二 定学

  贤公坚持定课不断,每日清晨三时即起身,拜佛、绕佛、念佛。尝言‘心专无难事’,与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出一辙。念佛功夫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故能工作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工作。

  三 慧学

  贤公道行高深,智慧如海,正如其言‘我啥都知道。’然又沉厚不言自身境界。但由许多事件可证其确具未卜先知之能力与无所不知之智慧。

  四 六度

  一 布施

  贤公一生为众辛勤工作,直至往生当天,仍整天工作于菜园,是为‘内财布施’;一切物品,包括所有农产品,皆欢喜施与需求者,是为‘外财布施’;贤公身行言教,勉人看破放下,老实念佛,是为‘法布施’;贤公无比慈悲,照顾病人,救济灾民,乃至对窃贼亦加宽慰,令其免于怖畏,是为‘无畏布施’。

  二 持戒

  贤公一生持戒精严,威仪具足,落实‘摄律仪戒’;一生乐善好施,勤修善行,落实‘摄善法戒’;一生全心全意利益众生,一切为众生着想,落实‘饶益众生戒’。

  三 忍辱

  贤公忍辱功夫了得,一生未见其发过脾气。遭诬陷时,安忍不辩;诬陷澄清后,对造谣者毫无指责埋怨。遭到无理之打骂时,默然承受,安忍不动心,诚如所言‘他打了,算是给我抓痒哩;唾沫吐到脸上,当是洗脸啦。跟人不争高论低,就没烦恼,忍者自安啊!’是为‘耐怨害忍’。一生忍苦耐劳,艰辛清修,‘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日间劳动累得头晕眼花,夜间仍整夜念佛、拜佛,是为‘安受苦忍’。了知诸法如幻,信解佛性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诚如所言:‘老实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为‘谛察法忍’。

  四 精进

  贤公发菩提心,不畏艰难,精进不息,‘不许念佛时,即于内心默默念;不许拜佛时,即于夜间悄悄拜。’无论闲忙,佛号不断,是为‘披甲精进’;一生勤修善法,与道相符,锲而不舍,须臾不离,是为‘摄善精进’;非但净化自心,且普利众生,度生不倦,是为‘利乐精进’。

  五 禅定

  贤公念佛功深,早达三昧之境,曾言:‘不要以为念一句两句就行了,不念到一心不乱不算念佛。’心中恒常念佛,无有间断,乃至开显智慧神通亦沉厚不言。念佛三昧为‘无上深妙禅’,亦名‘宝王三昧’。

  六 般若

  贤公一句佛号念至明心见性,深悟众生本具之理体‘实相般若’,故能说出:‘拜佛要拜出自性,拜出清净心啊!’贤公时时念佛,即时时观照实相,故言:‘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是为‘观照般若’。贤公善巧分别世间诸法,‘什么都知道’而又沉厚不言;唯遇必要之时,方略显所知以利济众生,是为‘方便般若’。

  五 普贤十愿

  一 礼敬诸佛

  贤公恭敬一切众生。对母诚孝、对师恭敬,并将此真诚恭敬扩展至对待一切人、事、物,从而体现‘礼敬诸佛’之行持。贤公从不在拜垫上拜佛,总在地面上拜,对佛恭敬至极处,是为礼敬过去佛、现在佛。见有猫、狗等物类,总是分食与彼,并嘱人不可伤害,言:‘这都是众生,跟咱们人一个样子,都有灵性啦。’是为礼敬未来佛。

  二 称赞如来

  贤公极力赞叹讲经法师之功德。又每提及结庐共修往事时,无不极力赞叹其他三位法师修持功夫。贤公此生最后即表‘僧赞僧’之法。2013年元月13日,当居士们携《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一书前来看望时,贤公如见盼望已久之宝,无量欢喜。立即穿袍搭衣,持书主动要求照相,表达内心期盼佛门团结之愿望。表此法三日后,即安详自在往生,一生表法功德圆满。

  三 广修供养

  贤公一生力行‘广修供养’。‘内财供养’体现于其‘一天到晚都不闲着,还什么活都干’;‘外财供养’体现于其以粮食供养僧众及救济百姓、灾民;居士们供养之钱财,全数留于所在之道场,作为放生或印经之资。

  ‘法供养’体现于其身行言教,劝化大众念佛。一生奉行传戒师教诫,一句佛号不拐弯,是为‘如说修行供养’;时时以具体行动利益众生,念佛度化无形众生,是为‘利益众生供养’;亲切和蔼慈悲,令众生乐于亲近受化,是为‘摄受众生供养’;承受阿弥陀佛嘱咐,为众生长年住世表法,是为‘代众生苦供养’;每日精勤念佛、拜佛、绕佛,对世间一切看破放下,对净土法门信心坚定,是为‘勤修善根供养’;一切时修行六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疲不厌,是为‘不舍菩萨业供养’;时时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时时念佛不间断:‘念佛念到一定时候,不管啥时候都在念佛……别看我在干活哩,我还在心里时时念着佛哩……’是为‘不离菩提心供养’。

  四 忏悔业障

  贤公每日礼佛忏悔,乃至文革时期亦未曾间断。数十年礼佛不用拜垫,真诚至极处。一生无论闲忙佛号从不离口,做到所谓‘守口摄意身无犯’,是为‘心地无非自性戒’。诚如忏悔偈所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五 随喜功德

  贤公随喜讲经法师之弘法功德,随喜结庐共修法师之修行功德。一生隐恶扬善,随喜一切众生之功德,将‘随喜功德’之行,做到妙处。

  六 请转法轮

  贤公一生重兴祖庭,修复道场,令众得亲近佛法,朝暮熏修,即是‘请转法轮’之行。赞叹讲经法师,令众对之生信乐闻,亦是请转法轮。为众方便开示,令得正信,正见正行,是请自身转法轮。心不离佛,明心见性,则是请自性佛常转法轮。

  七 请佛住世

  贤公一生修建十一所道场,其中不乏千年古刹,令佛法得以长住世间,是为‘请佛住世’之行。佛不离心,彻悟自性,为众示现修持典范,则是请自性佛住世。

  八 常随佛学

  贤公出生学佛世家,母氏长斋茹素,贤公自幼熏习佛法,善根深厚。一生身口意业无不契合佛法,活出佛法之精神,慈悲为怀,智慧方便为门,是为‘常随佛学’之行。

  九 恒顺众生

  贤公处处‘恒顺众生’,见啥都说好,见啥都高兴。无论男女老幼、僧家俗家,亲近贤公无有不生欢喜心者。信众要求照相时,贤公主动配合,满足其一切要求,百岁之躯折腾辛劳亦在所不辞,慈悲至极!

  十 普皆回向

  贤公所修一切功德,皆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是为‘回向菩提’。贤公所修一切功德,皆回向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为‘回向众生’。贤公所修一切功德,皆了知虚幻,无有一法可得,是为‘回向实际’。

  《无量寿经》云:‘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谚语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贤公一生真修实证,圆满实践《无量寿经》之教诲,落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字。其成就之关键在于专精,虽不识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亦能念至明心见性,推为净宗第十四代祖师可谓实至名归,名符其实。我辈净宗后学,咸应学习贤公榜样,老实听话真干,真诚清净恭敬,则皆能成就净业,圆满无上菩提。唐朝禅宗出一不识字之祖师六祖惠能大师,现代净土宗出一不识字之祖师海贤老和尚,则弥显净土法门之三根普被、博大精深也。”

  上面我用老法师为《来佛三圣永思集》一书所写的序文,把一代高僧海贤老和尚介绍给同修们。这位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老和尚,实是我们净宗学人的骄傲,亦是一切学佛之人的榜样。愿我们从老和尚的平凡里悟出他的非凡来。

  以上四位大德的情况介绍完了。前三位大德的文字材料取材于网络。在此对写作者和材料的提供者,一并表示感谢。你们的功德无量,随喜你们的功德!阿弥陀佛!

  五位大德到现在介绍完了四位,还剩一位刘素青老菩萨,明天上午接着给大家介绍。

  下面的时间我想说说,这四位大德我介绍完了之后,我有什么样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专题。

  刚得到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让我把五位大德介绍给大众呢?我想,大众都知道啊,对这五位大德应该说是很了解了。我当时真的是这样想的。但是既然给了我这个专题,我就要守规矩,就要把它讲出来。

  现在四位大德讲完了之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题为什么要现在再来跟大家说。为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不认识这五位大德,或者说认识得是比较肤浅。

  可能有同修听了我这个话以后,不太理解,大家都认识,你怎么说不认识呢?我现在真的是这样认识的。我们确实不认识这五位大德,或者说认识得比较肤浅,这是我现在新的认识。为什么这样说?以我自己为例,原来我知道这五位大德,我也说我认识、我了解,因为我看的资料比较多。

  但是现在回忆一下,我当时所认为的我认识五位大德认识到什么程度呢?

  一 知道夏莲居老居士是《无量寿经》的会集者。

  二 黄念祖老居士是集注者。

  三 老法师是弘传者。

  四 海贤老和尚是作证者。

  他们都功德无量,我非常尊敬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佛门大德。我的认识仅此而已。

  这一次我讲完了之后,我告诉大家,我们对五位大德要重新认识,为什么?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如果注意,去年我讲《无量寿经》时,前面的片头是四位大德出现,没有刘素青老居士。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事实真相,那是我做了一件蠢事。因为当时毛片做出来的时候,小于给我看,是有刘素青老居士的。我当时就告诉小于,把我姐拿下去。大家注意没有?我说这句话,把我姐拿下去。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就说明我对我姐没有足够的认识,我只把她局限在她是我姐。因为有人总拿这个说事,所以我想,别惹麻烦,就别把她放在上面了。我知不知道那一次刘素青老居士也应该在片头出现?这个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明知故犯,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我刚才说,我做了一件蠢事。

  为什么这一次讲专题讲座片头里出现了刘素青老居士?因为这一次我不敢再给拿下去了。因为什么?我不能单单地把她看成是我的姐姐,她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再一次把老人家从片头上拿下去。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一个真实的事例。我真是这样做的。

  所以说我们对五位大德不尽认识,或者是认识得太肤浅了。这次讲完了之后,我觉得我们对五位大德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认识的高度,真的还不应该低,我这两天就很有感受。这是为什么要讲这个题,我原来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

  第二个体会,我想说说“大权示现”。

  我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说了,拿到这个题以后,我对什么是“大权示现”,我不清楚。后来是有法师替我查的,在网上查的资料,然后把查出来的资料给我看了,我才明白什么叫“大权示现”。然后,老法师对“大权示现”又有一段精辟的解释。这句话我讲课的时候说了,是这样的,什么是“大权示现”?就是佛和大菩萨隐去真实的本来,而示现跟普通人一般的样子,以便度化众生。老法师对“大权示现”是这样给我们解释的。

  说实在的,我刚开始知道这句话的时候,仍然是没有深刻的理解,就是说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根本都看不出来。结合实际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这些大菩萨们示现在世间,度化众生,从表面上看他们和光同尘,和普通人一模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实际上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和普通人真的是不一样。只是我们太愚钝,我们没有看明白,没有看清楚而已。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夏莲居老居士。

  这次讲完之后,可以说我是这样认识的,这个老人家的一生应该是不一般的一生,为什么?你看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就是他的家祖祖辈辈都是做官的,他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然后他的志愿是什么呢?是以学术报国,以学术济世,这是他的理想。但是怀才不遇,不得施展。这个方法、这个愿望看来是行不通了。

  所以后来他步入佛门,找到了正路。是不是他找到了正路?他应该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他是来示现的,他来干什么来了?

  夏莲居老居士来到这个人世间就一个使命,会集《无量寿经》,他就是干这个来的。

  所以我是这样看的,老人家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可以说有些神奇的色彩。

  通过我前两天的介绍,不知道同修们注意没有,和老人家交往的,用现在的话说,都是大家,都是高层人物。你想,他接触的是高层人物,是大家,他本身能是一般人吗?一般人能接触得上吗?你们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个。

  而且我们都知道,他老人家会集出来的《无量寿经》是最善本,得到了慧明老和尚的印证,得到了梅光羲老居士的高度评价,这都不简单哪。

  是不是我们通过介绍,对老人家的认识应该有一个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看到老人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那作品,得到陈毅副总理和郭沫若的赏识,这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吗?可能以前我们就知道他会集了《无量寿经》,对他的这个经历,大家不太了解。所以这次我认识到了,这一次给我出了这么一个专题,让我把五位大德再一次介绍给同修们,是完全有必要的。

  比如再举一个例子,他示现的是和普通人一样,但实际上,他和普通人不一样。再举一下黄念祖老居士的例子。

  第一个让我震惊的是,大家记不记着黄念祖老居士是什么时候开悟的?22岁。是不是佛门奇才?到现在为止,我真的还没有听说过谁22岁就开悟了。而黄念祖老居士初开悟是22岁。而且他开悟的时候,是身体处于大光明之中。我们读佛经的都知道,什么叫大光明?了不起的人物。再往下看,他读大三的时候,有一天读《金刚经》,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的时候,他受到了大震动,震动到什么程度?全身清凉如醍醐灌顶,这个时候他生起了对佛法的大崇敬之心。

  大家听我说到这里的时候,你能不能想起另外一个人,我觉得有同修会想到的,谁呀?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一个大字不识,他怎么开悟的,他就是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他开悟的。六祖惠能大师是24岁开悟的。大家想一想,黄念祖老居士和六祖惠能大师,是不是可以说两人同行,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在前两天我跟大家说过,黄念祖老居士是多次遇死。大家看这个词啊,是多次遇死!这个难大着了,但是他没死,他活过来了。你们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是黑五类,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批斗、劳动,受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但是他活过来了。如果是一般人物,早都折腾死了。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老同修们,回想回想文化大革命那时候,那个疯狂的年代,人性全都泯灭了。是不是这样?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黄念祖老居士能活过来,可能有人说他命大。那是你的认识。他为什么能够多次遇死,都没有死掉?因为他一直坚定一个信念,持咒、读经不间断。在遇到龙卷风的时候,别人惊慌失措,慌不择路,干什么?逃命。逃得了吗?很多人死了。他站在原地持咒不断,安然无恙。你说奇怪吗?你说这是神话吗?但是,这是真的事实啊!

  再给大家说说,这五位大德,示现在净宗。奇怪不奇怪?不奇怪。

  为什么我前面曾经说过,说这五位大德,是组团来的,他们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干什么来了?到娑婆世界就是为《无量寿经》而来的。你看看,哪个人不是为这件事?

  夏莲居老居士会集大经,与大经有关系吧;黄念祖老居士给大经写注解,离不开《无量寿经》吧;老法师弘扬、宣讲的,不还是这部《无量寿经》会集本吗?然后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居士两位作证者,为《无量寿经》作证。一位是出家众作证者,一位是在家众作证者。

  大家看一看,全了,什么都不缺呀。

  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你不感到高兴吗?你不感到幸运吗?别的宗、别的门有这个好事吗?好像没有,我没听说过。

  我们净土宗真是太幸运了,五位大德组团来弘扬《无量寿经》。恰恰我们选择了这个法门,我们修持这个法门,你说我们是不是最幸运的人?你这生不成佛,冤不冤?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我还有一个什么体会呢?就是老法师给《喜送姐姐回家》那本书写了一个序。

  一月八日那天发给我了。说真话,我看了以后吧,我有好几个地方不太理解。说不理解可能也不确切。确切点说,我觉得是不是太高了。真的,我当时看了好几遍,其中有几句话,我心里是这样的有点嘀咕。我说这个评价是不是太高了?其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我今天再给大家说一遍。什么话呢?

  老法师说:

  “此为极乐菩萨来娑婆世界之表演示现,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

  就这句话,重点在哪儿我不理解——九千年。

  我当时就想,我没想别人,我想我姐,我说这个我可不敢说。说那么一些,人家都直批判呢。我再说我姐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那还了得了。我当时心里想,我可不敢说这话,真是的。

  这一次我讲完了四位大德,我还没讲我姐呢。明天上午讲。我讲完了四位大德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豁然大悟了。我明白了老法师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老人家说的是真的,那才是高瞻远瞩,看得远哪。我们是鼠目寸光,就看眼前这一点点。

  这五位大菩萨到娑婆世界来示现、来表演,他们留下来的《无量寿经》,是不是救度末法九千年众生的一部真经?没说的,就是真经。

  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靠什么来救度?就靠这部《无量寿经》。你说我们对五位大菩萨的认识,是不是应该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我,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把刘素青老居士就当作是我的姐姐,我要提高一个新的台阶,认识到她是来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大菩萨。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感受。

  我的再一个体会是,《无量寿经》问世,真很难,而且流传也不容易。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就是问世不容易,流通也不容易。我们看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大经,他是1932年发愿的,开始会集这部大经。1946年定稿的,这个定稿就是最后定稿是四十八品,原来是三十多品。为什么这中间经历了十五个年头?就是刚开始会集完了以后,有人提出异议。我这个异议这个词,就用得比较好,是不是?咱别说别的,人家提出异议。这部经虽然是会集出来了,但是没有得到流通。一直十五年之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吧,才使这部大经问世,开始流通。你说多不容易,就是这样一部大经,是救度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的一部真经,不得顺畅流通。

  就是到现在,不还是有这种情况吗?受持这部经的,你得有点抗压能力。如果你没有抗压能力,别人一忽悠、一批评、一批判,你就跑了,那就太可惜了。但是说可惜也不可惜,那是你自己的因缘。你非得要跑,我也不拉你,那你就跑吧。但是跑了的结果,你可别后悔,我在这里告诉你,后悔药是没地方买的。

  我们现在能够选择净土念佛法门,能够受持《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你就偷着笑去吧,你太幸运了!我要表扬表扬你,你太有智慧了!你的福德太厚了!你自己要不知道珍惜,那我也没有办法。

  我告诉大家,如果说我们受持这部大经,修学这个念佛法门,我们占大便宜了。就是你占不占这个大便宜,你认不认这个大便宜。如果你不认:我不觉得它是什么便宜,我不要,那你就不要。

  我给大家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现在受持《无量寿经》,修学净土念佛法门,就好比是你抱着一块金砖,很宝贵吧,宝贝呀。但是有人拿着一块砖头,把那个砖头武装武装,包装包装,来跟你换。人家说这个砖头如何如何好,你就信了,和人家对换了,人家把金砖拿走了,你怀里抱的不是金砖了,是一块砖头了。你说,你是有智慧还是愚痴?拿金砖换了一个烂砖头。如果你现在放弃了《无量寿经》会集本,放弃了净土念佛法门,你就是这个样子,你就是拿金砖换去了一块烂砖头。到时候你哭去吧!来不及了,真的是这样。

  我还有一点体会是什么呢?这五位大德可以说是五个第一。

  怎么五个第一呢?

  会经第一,注经第一,讲经第一,作证第一,作证第一。

  两个作证第一,刚才我说了,一个出家众作证第一,一个在家众作证第一。

  你从头到后仔细想一想,太不简单了吧。

  为什么我刚才给大家说了,夏莲居老居士他的一生不平凡。我说了,黄念祖老居士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神奇的一生,他既和普通人一样,又和普通人不一样。

  比如说黄念祖老居士,刚才我说,他22岁开悟。他写出来的东西呈报给他的恩师,夏大师,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夏大师看到他写的这个东西之后,他写的什么呢?是《大经玄义提纲》,把这个呈报给老师看。然后,夏大师赞叹“具超师之见”。

  这句话,“具超师之见”,什么意思?就是说,他具有超过老师的见解。这是老师赞叹学生啊。

  大家想一想,老师对学生那可不是忽悠啊,那说的绝对是真心的话呀。而且之前那个王上师是这样说的,“汝如是,我亦如是。”什么意思?说这个学生和他自己一样了,就是一个水平、一个境界了。这是两位老师对他的肯定。

  而且夏大师还给他做了印证。印证什么呢?说国内红、白密与显教大统均归于念公一身。这个评价可真是高啊!

  我们大家仔细体会体会,那不是说,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啊,是红密、白密,包括显教大统,均归于念公一身。

  另外,他那个《大经玄义提纲》被老师赞叹之后,老师嘱咐他弘扬这部大经。在弘扬这部大经的时候,他可以怎么做呢?允其直抒己见,讲解中可任意发挥。这是老师给学生说的话呀。老师能对学生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这个学生的信任度高到了什么程度!让他直抒己见,允许。然后讲解中可任意发挥。那说明什么?老师给他印证,他开悟了。所以我们说,面对这五位大德,我们要重新认识,千万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五位大德。原来我们对五位大德的认识,真的是有点太肤浅,太肤浅!

  如果我不讲这个专题,可能我不会有这些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啊,是每天都在提高。我现在可以跟大家这样说,去年讲《无量寿经》,今年讲专题讲座,谁最受益?我自己最受益。写稿的时候提高了一把,这次坐这儿跟大家讲,又提高了一把。所以我说,这佛法太奥妙了。

  有的时候,可能是半小时前,你还没有什么体会,可能半小时之后,你那个体会就出来了。我今天面对大家说的这些话,什么时候出来的?就是我这个新的体会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就是我上午讲完课之后。因为上午讲完课之后,待了一会儿,我们就该用餐了。用餐完了之后,中午休息,到我下午给大家讲课之前,就这一段时间,就是我刚才跟你们说的我新的体会,对五位大德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就是这么短暂的时间。不是多少天我怎么寻思的,我怎么琢磨的,这都不是。就是总共算上也就几个小时吧,你再加上中午还休息一会儿呢。

  我建议大家,把我对这几位大德的介绍,以后出光碟或者是出卡,或者是出文字档,大家仔细看。这次讲有一个什么问题,我要跟大家说,就是比如说,有的我是属于复讲,因为我这一次讲,还是以复讲为主,然后加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是这个程序来跟大家说的。有的属于我复讲的地方,我必须尊重原文。这样,我可能看稿的时间多一些,因为我不可能把二十多万字的稿我全背下来,我没有那么大本事。不是复讲的、不需要我看原文的,我基本就可以这样面对大家说。我觉得这个说,可能对我个人来说,我更自在一些,你们听得可能也更自在一些。

  比如说今天讲的海贤老和尚这一部分,可能大家会多少感觉到有点枯燥,讲得有点枯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我是完全要依照原文,所以我几乎得是照着原文念的。这一部分是哪儿来的?是老法师给《来佛三圣永思集》那本书写的序,这个不说一字不易也差不多。但是我讲的过程当中,可能有的字多一个,有的字少一个,这个待将来下文字档的时候,一定要恢复到原样,要和那个序言一模一样,要尊重原文。这是我跟大家说的。

  这次,我整个讲这十个专题,从理论上来说,要比去年讲《无量寿经》高一些。

  我身边有居士跟我说,说这次讲得比较深、比较高,有的地方听不太懂。这个我估计到了。因为什么?这次讲十个专题,一定要在理论上帮大家,逐步地提高。不能因为大家听不太懂,你就一直不讲,那也是不行的。因为大家修学的层次也不完全一样,我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同修们都能听明白一部分。我尽可能讲得接地气一些。

  如果同修们听后,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反映过来,今后加以改正。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无量寿经)(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无量寿经)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