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续祥法师:恶业像是高利贷,会指数级增长


   日期:2019/4/2 2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朋友《佛陀传》时对佛陀头疼的典故颇为不解。

  他说:佛陀往昔只是敲了三下鱼头,受报时却头疼了三天,这不是高利贷吗?

  我说:没错,业力就像债券。比如别人借了我的财产,打一张借条给我,我的财产虽然消失了,但到期的时候我能凭借条连本带息索还。当下我们所造的业虽然已失坏了,但依靠业力,还是会相应善恶业力感得苦乐之果报,不仅如此,我们的所造的业还会增长广大,就像唐诗说的那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

  无论善业和恶业都会遵从这个规律,佛陀因地敲鱼头果地头疼三天这是恶业的增长广大。

  佛陀往昔做顶生王时,以四粒大豆入佛钵的因缘,使他统摄四天下,一粒落在佛顶的因缘,使他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当中享受快乐,这是善业的增长广大。

  就像物理学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样,业力就是造作所产生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有三大定律:已做不失、未做不遇、增长广大。

  因为和人们“一报还一报”的思维定势有冲突,增长广大是最难理解的。

  他说:这个增长广大不就是蝴蝶效应吗?

  我说,不能说业力的增长广大就是蝴蝶效应,但从结果看,业力的增长广大很像“小因大果”的蝴蝶效应;如果从过程看,业力的增长广大又很像一倒百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通过连锁反应使得自身势能指数级增长。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物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业力增长广大的法理:由外缘的串习力和业力自身的等流性合作用而增长广大。

  外缘的串习力:串习是增长爱的一种方式,随着串习的增长,我们的行为变得熟练,初习不熟练导致的苦消失,而熟练带来的快乐增长,于是就从原来的不爱转变为爱,不断串习这个行为,业力从此而增长广大。

  业的等流性:比方说你看完我这篇文章,对于业力的作用方式很感兴趣,就又百度了一些其它有关业力的文章书籍来查看,这就是“等流性”的体现。所谓“等流”,可以粗浅的理解为一种蔓延的功能,同类的行为你做了第一次,你就莫名其妙有一种力量想要做第二次,这种等流性也会导致业的增长广大。

  明白了业力会增长广大,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佛陀因地只是敲了一下鱼头就会头疼三日,如果是善业的增长广大,我们的生命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自然不必担忧;可是恶业的增长广大就令我们不得不常警常惺,灭殃灭罪。

  那有什么办法能有效阻止恶业的增长呢?

  (一):依靠觉知的观照力

  First Year

  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同样,断除恶业最根本最彻底的就是从当下的每一念心为始,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方法,就是时刻保持最大限度的觉知。

  那觉知是什么呢?

  觉知就是注意到你正在从事的所有事情:你正在吃饭,你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吃饭上,去觉知到你在吃饭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你在走路,就把所有的注意力也放在走路上,去觉知到你在走路时这三个方面所有的微小活动。

  这一点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到非常困难。

  曾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禅师回答说:“用功。”

  问:“如何用功?”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

  禅师回答:“不同。”

  问:“怎么不同?”

  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问者至此无话可说

  生活中的我们都是吃饭时,心不在吃饭;走路时,心不在走路,内心的行相非常粗猛,由于心粗,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心念的觉知与抉择。

  最初一个微细的心念,若是善的,可不断地串习,会成为强烈的善念善业。恶念亦复如是。一个微细的恶念,随着不断地重复串习,变为细、粗重。越往后其业力越大,越难对治。如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从细念变为粗念,乃至从意业变为身业、语业,那就如覆水难收,势不可挡了。

  (二):依靠忏悔的遮止力

  First Year

  觉知的下一步,就是忏悔。觉知好比瞄准,忏悔则是扣动扳机。

  忏悔这个词,是在梵语“忏摩”的基础上,加入汉语“悔”而形成的。《金光明经》文句卷三说:“忏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忏摩,体言悔过。”可见“忏悔”二字是胡汉结合的创造语。

  “忏摩”变成“忏悔”后,意义也有了加深。

  《天台摩诃止观》卷七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这比仅指“悔往”的“忏摩”显然多了一层“修来”之意。

  忏悔的作用之一就是遮止恶业的增上广大,所谓遮止,就是要限制不善的业继续发展,不再给这个业种子浇水。

  忏悔的操作虽然仪式繁多,却可以归为事忏与理忏两个法门,事忏除罪,理忤除疑。通常都是先于事忏门中,披肝露胆,口陈罪状;再从理忏门中观照实相,心徹罪根。

  正所谓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果能如此理事具足,恶业不仅会停止增长,还会如日照霜消般了无痕迹。

  在出家人每天都要做的功课中,“忏悔”是其中的“重头戏”。

  与常人的忏悔不一样的是:出家人的忏悔是不需要理由的;即使没觉得自己今天犯错,也要忏悔。

  实在没动力忏悔,就要开动想象,如《观经四帖疏》云:“譬如汤火烧身,一觉即却,岂容从待时、待处、待缘、待人,方始除也?”

  想象自己无始劫来无恶不作,积攒的业力能敌须弥能障巨海,只要一想起自己的这些业障,马上就要忏悔。就像热水浇在手上马上就会把手缩回来一样,成为本能反应,不需要思考自己有没有做错。

  我曾经问过师父这么做有必要吗?

  师父告诉我:《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做什么,我们都在“犯错”,这是我们凡夫的局限所在,是无可奈何也无可避免的事情。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通过上文提到的“觉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犯错”,这份“觉知”不仅可以避免自己犯更多的错,还能令自己改善“不自觉犯错”的习性,直到彻底从中走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认为自己没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因为这种认知障碍了你改善自身的可能性,忏悔的潜台词其实是: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修行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对自己错误的觉察和纠正过程

  时常这么提撕自己,我们就能培养出远高于常人的“自我纠错能力”,看清那些不易察觉到的错误,而越不易察觉到的错误就越有被察觉的价值——这能令你内心的杂质越来越少,内心的状态越来越轻盈,恶业的增长越来越缓慢,直到彻底被忏悔的力量所融化。

  用互联网创业时代的流行词语来说,忏悔是一种高级的“迭代”工具,通过打破认为自己没有错的自恋,不断的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进而完成认知模式的重构。

  在现有的认知模式中,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没错的,到这并不代表从更高层级俯瞰时也是这样,我自己三年前的言行举止在今天看来可能大多数都是没必要甚至有过患的,但我三年前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的认知模式在不断的重构、迭代。

  认知模式重构后,你看到的生活和世界就会不同,一切的际遇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正是无条件忏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不敢承认错误而一直活在错误里。

  无论你有没有做错事情,忏悔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它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不仅是方法,更是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境界,一种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