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5


   日期:2019/4/4 1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癸二、约客尘显见性不动二。初默请。二正示。子、今初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但闻见性是心。尚自不知见性寂常妙明之义。所以未悟。此盖但听法音。从语生解。而不能直下返观故也。

  子二、正示三。初征名验解。二现相证成。三结会责失。丑初、又三。初如来问。二陈那答。三如来印可。寅、今初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鹿园。地名。即世尊初转法轮处也。阿若多。此云解。即佛为憍陈那所印之名也。五比丘者。一阿湿婆。此云马胜。二跋提。此云小贤。三拘利。亦云即摩诃男。四憍陈那。此云火器。五十力迦叶。此云饮光。前三是佛父族。后二是佛母族。佛初出家时。父王遣此五人侍卫。佛先于雪山苦行。三人畏苦行者即散去。后受牧**乳糜之供。二人乐苦行者复散去。共在鹿园别修异道。佛成道五七后。方往度之。三转四谛法轮。陈那最初得解。故名阿若多等五比丘也。客尘烦恼。义关四教。今言鹿园初唱。似属小乘。实则圆音妙诠。随人异解。况今借此以显寂常。断断不可偏属三藏。请略申之。三界依正。总名客尘。即是苦谛。烦恼即集谛。不为所误。即是道谛。客尘烦恼永灭。所显涅槃。名为主空。即是灭谛。此藏教义也。客是主家之客。尘是空中之尘。何必灭客尘而后见主空。但不为所误。则无烦恼。此通教义也。客尘无量。同居方便实报依正皆名客尘。烦恼无量。见思尘沙无明皆名烦恼。用无量道。灭无量客尘烦恼。方显无量主空佛性。此别教义也。主是客人之主。客是主人之客。以客归主。则无客非主。以主殉客。则无主非客。空是尘相之空。尘是空中之尘。随缘不变。则性尘真空。不变随缘。则性空真尘。此圆教义也。今经虽借鹿园证成。实惟为显圆义。试于九番一一审玩。自得其旨。此章以佛手开合为客。阿难头动为尘。以见无舒卷动摇为主空。然头手是见家之头手。见性是头手处之见性。此无是非是之一征也。次章以自童至耄为客。发白面皱为尘。以见性不皱不变为主空。然非于生灭之外。另有无生灭性。而即此无生灭性。又复举体舍生趣生。此无是非是之二征也。次章以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乃至昏扰扰相为客尘。以妙明真心。譬如澄清百千大海者为主空。然心外无法。海外无沤。此无是非是之三征也。次章以诸可还者为客尘。无所还者为主空。然由无所还之见性。方见诸可还相。亦非离于诸可还相之外。另有不可还之见性可指。此无是非是之四征也。次章以物类差别为客。见性无殊为主。大小内外为尘。见无舒缩为空。然因差别。方显无差。因于无差。方见差别。又空体本无方圆。方圆不离空体。此无是非是之五征也。次章以见与见缘并所想相为客尘。以菩提妙净明体为主空。方乃直唱无是非是之言。以显前来五番。并初番直指见性是心。无非明此菩提妙净明体也。次章以因缘自然。不因缘不自然。皆为客尘。以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为主空。又次章以明暗塞空。见闻觉知。俱为客尘。以见不能及者为主空。又次章以和合不和合俱为客尘。以非和合非不和合而为主空。见性既尔。法法皆然。然后遍历阴入处界。会归藏性。当知但是广略之殊。而主空之性更无二也。以生灭去来为客为尘。以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为主为空。从始至终。无非圆顿。更不可作前浅后深解释。诬罔经宗。愿读经者。思之择之。由不达三界依正唯是客尘。误起见思烦恼。所以不成阿罗汉果。由不达实报方便依正亦是客尘。误起无明尘沙烦恼。所以不成无上菩提。问曰。旧皆以客尘喻见思。今何以喻依正。答曰。依正是依他起性。可喻客尘。见思是遍计执性。毫无自体可得。非可以客尘喻也。且见思则须断尽。方证涅槃。客尘岂须断尽。方显主空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