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恒音法师:观世音菩萨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少打妄想


   日期:2019/4/10 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迴光返照观自在

  比丘尼 恒音法师

  2013年8月1日讲于万佛圣城大殿

  上一个观音七期间,每晚都有关于《心经》的英文讨论,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上人《心经非台颂》里的一句。

  这是《心经非台颂》里的第一句,“迴光返照观自在”,这一句是解释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虽然观世音是较常见的翻译,但是把它翻译为“观自在”。上人说,迴光返照就是往内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打妄想。怎么知道我们有没有打妄想呢?当有人对我不好的时候,如果我打个妄想“他对我不好”,那我就错了。

  基本上,只要起一个念头,任何的念头,那就是错了,因为当下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自性。所以,观自在就是观自己在不在:我在这里吗?我在当下吗?如果打妄想,我肯定不在,而是在别的地方,在过去,或者在未来。所以这里把修行的方法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往内观,看看我们是否在打妄想,是否念兹在兹。

  当然,观音菩萨也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少打妄想,这方法就是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犹如身陷危难之中的殷切呼救,念念不空过。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同时,还要聆听自己称念的声音,就像给观音菩萨打电话一样。

  观世音菩萨是通过反闻闻自性而悟道,所以当我们拨打观世音菩萨的号码时,我们就能与观世音菩萨的自性接通。当聆听自己称念观世音菩萨,也就像在听闻我们的自性,因为我们的自性和观世音菩萨的自性是彼此相通,没有差别的。

  然后,慢慢地就能了解,原来那个平常所认为的“我”是假的,是有局限的。不论我们认为自己是谁,比如我叫什么名字,我在哪里出生,我的父母是谁,我属于哪个文化,我的种族、国籍、年龄、职业、好恶、优缺点,我的记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我相”,是非常局限的。

  人们走近佛法,通常是因为对生活感到不满。不论是生活历经苦难的人,或是生活一帆风顺的人,都会有一种不满足感。这是因为人们被有限的我相束缚住了,我相是无法与真正的自性相比。真正的自性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具足无量的智慧、慈悲喜舍,拥有种种无量的功德;却因为我们不认识它,不会善用它,因而被遗忘了。

  虽然如此,内心里依然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诉说着对生命的不满,虽然已经是个成功的工程师,或者成功的父母,依然感到不满足,依然感觉若有所失。于是我们来到这里,学习持名称念,学习聆听自己称念的音声,学习与自性连接,想起最究竟之处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了修行的动力,来改正自己的习气,不再把自己认定为一个狭隘局限的“我”,并且继续努力修行,直到照见真正的自性。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修行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自性是无量无边的,具足无量的智慧、慈悲以及种种功德。

  而我们脑中的我相,实际上是非常局限的,是假的。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常生活里跟人相处,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不可以觉得我一定是对的,其他人是错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因为每个人的观点、知见的产生,都有他个人的因缘,所以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是对的。

  如果我们可以学习观世音菩萨,学着去聆听每个人的声音,去尊重、了解、接纳不同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去反对不同的意见。包容,我们才能集思广益。

  当然,有时候接纳他人意见真的很难,特别是当别人的想法和我们的观点相反的时候。因为这是直接挑战我们的我相,试图瓦解我们的自我意识。所以我们会感觉很痛苦,很不舒服。

  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好事。我们应该把这些人当作善知识,因为他们在帮助我们去除我执。

  “自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它影响着我们对所有事物的看法。比如说,如果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父母爱我们不像爱其他兄弟姐妹那么多,那么不论父母亲如何尽力来爱我们、表扬我们、关心我们,我们都会怀疑他们说的话,或者用一种加强我们童年的自我形象的方式来解读。于是,不但无法感激他们的爱与关怀,反而会觉得他们处处都在批评自己,然后我们就不断地觉得自己是不被疼爱和关心。或者小时候曾经被弃置在害怕的环境中,丧失自信心,那么当我们长大以后,不论事业上多么有成就或者社会地位多高,我们还是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

  所以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发掘我们的佛性,也包括发掘儿时形成的我相、我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才能了解并且去克服它。这些儿时埋在意识里的种子,有些可能是负面的;但是现在诵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我们种下了正面的种子,来增益我们无畏而圆融的佛性。同时,我们也学习去除心里的妄想,使内心变得安定、清净;当别人来攻击我们的我相时,我们就不会反应,因为我们明白那个我相是假的。

  作为一个团体,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不仅对个人的修行有益,对团体本身也是有帮助的。各种观点百家争鸣是很好的,因为这样才可以周全地考虑各种情况。

  比如说在学校,需要决定接受哪些学生,聘用哪些老师等等。有的人很慈悲,所以希望接受每位想来的学生和义工。这是种值得称赞的菩萨精神,但是学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实际需要,所以有时候没办法立刻帮助到每一个人。有的人因为学业或者其它原因,尚未做好加入这个环境的准备;或者如果坚持进来之后,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为目前因缘还没有成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心底保持着与他们结善缘的善愿,希望将来可以帮助他们。

  最后我想说,很高兴看到各个翻译小组正在蓬勃发展。虽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是它们发展的速度真的超越了我的想像。现在有很多小组在翻译不同的佛经或是不同的章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共同参与,各尽所长,尽其所能。他们不仅仅把佛经翻译成英文,现在还有西班牙文,我知道好像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的翻译也开始了。虽然我没有帮上忙,但是希望在此提出并且随喜大家努力的成果,也随喜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帮助大家互相学习。另外还有一个线上中文研讨小组。

  现代的科技,让那些家附近没有寺庙的人们也可以参加这些活动。在这个时代,佛法的传播尤其重要,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恐惧和苦难,大家都很迷茫,都在寻找一个和这个物质主义、犬儒主义、暴力、冷漠充斥的世界不同的东西,人们在寻找真正能和他们自性相应的东西。即使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圆满,只要我们尽力去传播佛法,就能给更多人接触佛法的机会。

  还有上人说过,讲法时不能带着一种我慢的语气来讲。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至少我自己有这个毛病。讲法的时候,应该用接纳和宽容的态度,不要让别人觉得被排斥,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因此上人提醒我们,要思考如何善巧地让听众接近佛法,而不是不经思考就讲,结果把别人吓跑了。

  请问有没有问题?

  问题:你认为在万佛殿讲法或是在外面讲法,哪个比较容易?

  回答:没有一定的。在外面的听众大部分是没有佛教的背景,所以不能用太多的术语,有时需要引用不是佛教的用语来解释佛教的观念,让他们可以理解。阿弥陀佛!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521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世音菩萨       恒音法师)(五明学佛网:观世音菩萨       恒音法师)  

 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找到如意工作 

 大寂尼师:解答初学之人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疑问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二 

 傅味琴居士:《2004年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开示》之一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圣轮法师:闻声救苦靡不应 人间处处有观音── 做个闻声救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