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恒长法师:回向有什么意义?要用什么方法回向?


   日期:2019/4/10 9: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回向的意义

  恒长法师 讲于万佛宝殿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七日

  无论是拜忏或传戒,它们的仪式都是一样的。首先是净坛,净我们的道场,好像我们现在拜〈万佛宝忏〉、拜〈梁皇宝忏〉,等到七月份的传戒都相同的,先要净坛场。其次要修供养,然后奉请诸佛菩萨降临道场作证,而后是忏悔、发愿,最后是回向。

  这回向是每个法会必修的,因此,我要跟大家谈一谈“回向”有什么意义?要用什么方法回向?

  我们要回向三个地方,若是会运用观想来回向给这三个地方,就是圆满修行菩萨道。这三个地方就是(1)众生、(2)菩提、(3)实际。昨天已大概介绍过众生的意义。

  第一种回向是要回向给众生,例如朋友、亲戚,或是父母、兄弟等,如果他们有哪些病痛,你把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快点好。有时候他还不需要马上得到功德,例如,见到常做恶事的人,你愿意他成佛,你就“回向”,希望他将来会成佛。这种回向给他的功德,他不一定会马上收到,但是将来藉这回向的功德,他会成佛的。

  至于回向功德给众生,有很多方法,有(1)回小向大:小的功德令它增大。(2)回少向多:虽然只是拜一拜这么少的功德,若是会应用,就能变大。你若会应用,用观想,也可以回向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完全看我们心量运用得如何。回向给众生有好多种类,不是人人都一样的,这也好像修行一样,有种种法门,南北传都修行,但是修的方法不同,不是说有秘密的方法,你和别人在同一个地方修行,同念一本经,同样穿衣服、吃饭,但要看你心量用得是怎么样。

  我们在这里,大家一同拜〈万佛宝忏〉,看起来差不多,人人都拜,拜很多,不是九千也有七千,或者一万也说不定,人人都拜,但是在心里面你用心是不是一样的呢?有的人就在拜的时候,把心放在吃饭上;有的人就放在打瞌睡上,趁机休息休息;有的人拜得很诚心,每一拜都好像佛在面前;有的人拜了忘记自己,只看到佛名号;有人拜佛时很专心思惟每尊佛的名号是什么意思,所以每个人用心不同,业报也各自不同。

  在道场中,有的人有感应,有的人没感应,就看你用心如何?不是说师父传一个秘密的法给你,你修得比较快,我没有得到师父的秘密法,不是的,这看你用心用得怎么样。好像学武术一样,打拳或打功夫,每个人都一样学,要看你如何用心?用心最圆满是无论你做什么修行都回向到三个地方,也就是刚才说的(1)众生、(2)菩提、(3)实际。

  那么“菩提”和“实际”有什么不同呢?两个名字好像指同一样东西,对不对?菩提和实际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题目。

  看看我们在〈万佛宝忏〉结束时,有没有办法应用这方法来回向,把我们所修、所拜的一万拜圆满变成无量无边的拜。有没有人知道“菩提”和“实际”有什么不同?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说明,譬如现在你是上司,有人没钱,你拿钱给他,根据因果的道理,你给了人什么东西,以后你就会收到什么东西,这是因果。为什么有这个道理呢?因为在因果定律上这么讲的:宇宙上的平衡状态,好像“零”字状态,本来平衡了,现在你给人家一件东西自然这边就缺少了,一定他得补过来,才能平衡。一旦你给人什么东西,你的平衡状态就改变了,所以你必要得到某样东西,以便把平衡状态恢复过来,这是因果的道理。

  所以现在你替人做什么事,将来人替你做等量的事来还你。现在你给人一点钱,帮助人一点,或给人房子,或做一点功德,将来人一定会给你这笔钱或还给你房子,这叫有漏果报,叫因果定律。现在你修行菩萨道,你看到有漏果报的不圆满,你不愿受这种果报,你说:“好了!现在果报来了,我就回向给别人,好的东西,我应该受的,我回向给别人。”这是(1)‘回向众生’的意思。

  你说:“‘回向给菩提’好了,这果报本应该我受,但我不愿意受,我愿意这福报用来培养我的善根,让我在菩提道上不走错路,让我快点觉悟我的佛性。”如果你这样子发愿,就是(2)‘回向菩提’。为什么?因为这是趣向菩提,令你不堕落不走错路。本来你种这因是帮助人的,不是属于开悟,而你回向菩提道,愿意这福报令你趣向菩提,令你走到菩提这条路,因果不合这趣向,所以这回向叫‘回因向果’,这是‘回向菩提’的意思。

  这“因”是你帮助人,布施他们一点钱;“果”呢?引你走到菩提道。一旦走到菩提道,有一天一定会开悟的,但不是马上就开悟,没有这么快,这果报会帮助你,令你走到菩提道,令你快点觉悟,所以叫“回因向果”。这可分两种,第一叫回自己的因向自己的果;第二回自己的因向他人的果。第二种就是菩提正果,你也不要了,你要别人证果,不愿自己证果,你要修菩萨道积功累德,这也是一种回向,所以看你如何用心。这种回向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人所必备的,你拜〈万佛宝忏〉,得无量无边的功德,你就回向给众生。同时,以普通话来说,就是我快点成佛。再者,我成了正果,他人也要同登彼岸,这种叫“回向菩提”。

  我相信各位都知道我们上人的作风,他每次做什么事,有什么功德,就说:我这功德、这福报回向给众生,我不愿意要,我愿意做别人的工人,众生的工人,我不愿意受这种福报。

  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菩萨道的精神?为什么菩萨不受种种福报?因为他看其他人很穷,没有福报,他受不了,为什么我自己在享受,其他人在受苦,这怎么对得起众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还在地狱受种种苦,因此,上人说:“受苦是了苦,享福即消福。”有这种精神的菩萨不愿意享受福报,你一享受修行就完蛋了。

  因此,如果有人给你好吃的,你要 Stop one step ,退一步看一看,因为你有一点点享受了。如果人送给你TV录影带,你也要退一步想一想,如果我这样接受TV,天天看,能不能对得起在地狱受苦的众生?自己反省一下。出家人应该很淡泊的,不要有什么要求,能受得了苦才知道你修行的功夫,看得破自己的我相了没有?如果这法门修得通达,无量无边的法门也都能通达。

  法门之所以不能通达,就因为我相太重了一点,苦受不了。有时别人讲话快一点,也受不了,有什么事情发生,心里常常有种种挂碍,一挂碍便受不了。所以,烦恼不是外来的,是看不破自己的我相,这个我相非常厉害,它令我们看不清自己,所以我们要应用这回向的法门,所谓“普皆回向”。

  不论修行什么法门都要回向,如果你还有一点功德存在身上,表示你的我相还没破。

  人通常害怕我修的功德回向就没有功德了,那怎么办?如果我修什么、拜什么都回向给他们,那他们都成佛了,我自己不成佛,这怎么可以!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是吗?因为我没有功德,所以还是不要修回向吧!我自己快点成佛,不给他们了。其实,你不知道,回向本身就是要破我相,不要有这个“我”,有这个“我”在这里受功德,还有个“我”在这里受福报,这是不应该有的,所以要回向菩提,回向众生,不要有任何东西。

  现在讲“实际”,“实际”和“菩提”有什么不同?“菩提”就是我们的智慧,“实际”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可以打开我们的智慧,证得菩提。“实际”就是这样子如如不动,说个譬喻大家就明了“实际”是什么?“实际”不单单是真如,也不单单是妙有的境界。

  什么是“妙有的境界”?很多人讲真空妙有,不知各位知不知道妙有的境界是什么境界?我们美国人,每次吃饭以后,就把垃圾集中在垃圾桶。几乎每周都有大的垃圾车到万佛圣城把垃圾载到垃圾场。久而久之,垃圾场中集满了垃圾,把场地都盖满了,如果你进去那垃圾场想找个立足之地是找不到的,这地在地图上变成一座垃圾山,如果你有机会去看这地方,就知道我讲的是什么。

  以此类推,这垃圾场可说是我们愚痴、嫉妒、障碍的行为,这种种我们叫它“妄心”的东西,是我们的垃圾。本来这场地没有垃圾,对不对?是因为人把垃圾放在那里才形成,这地本身是干净的,那么,这地比喻什么?它象征我们的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有真的一面,也有妄的一面。

  某一天,有一个人看见这垃圾堆如天高,觉得很不好,他说:“好了,我来把垃圾除掉。”他就驾着直升机,用一把大铁钩,把所有的垃圾都勾掉,直升机飞到外面空间把它丢了,或者说不定是丢到另一个地球,当然这只是想像,不是实在的。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大家想一想,直升机把垃圾丢到外边,三四个月以后,你们再回去这垃圾场看看,现在没有垃圾了,是不是?是一块平地,非常干净,没有垃圾,空空如也;“妄想心”现在已经没有了,嫉妒、障碍、贪、瞋、痴都没有了,那时,这“地”表征我们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出声)。

  我们可以说是“无垢净识”。现在这阿赖耶识可以说完全是善的种子了,没有坏的垃圾种子,没有污染的种子在里面,但是此时真如的作用还没现出来,等到二三个星期,或者三年以后,你重回这场地,现在没有垃圾了。春夏秋冬四时循环着,冬天时下很多雨,春天来临,忽然间地就长出很多青草,花、草树木都在发芽;再过一年,你又回去,光景更是不同,草木生长得更高更茂盛。你看,它们很自然地长出来,这草木和以前的垃圾是不是一样的东西?“不是”,不一样的,这草和木又比喻什么,有没有人知道?

  草木生长出来,这叫“真心的作用”,真如熏习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这作用会长出草和树木,这草和树木叫什么?就叫“妙有的境界”。从前,在“真空的境界”是没有草木,没有什么垃圾丛。我们修行,有人说:“你打坐,打坐证入真空的境界,就空了,成一块木头,不讲话,什么感情也没有,这样修行干什么?成一块木头了,别人讲什么你也不懂,这不是很危险的境界吗?”不是的,如果你能证到真空的境界,自然有无穷无尽妙有的境界。

  妙有的境界是菩萨所有,是《华严经》所讲的境界,非常的庄严。我们拜〈万佛宝忏〉就是这种境界,如果没有这境界你不能知道这么多佛菩萨的名字。

  回向的境界也是一样,要这样想,有无量无边的佛,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回向给他们,没有一点障碍,我们要这么想,才能有“妙”的境界。这个“妙”是我们现在说的“实际”,‘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这种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境界。

  “实际”和“菩提”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实际”是一种本性,一种性质,“菩提”则是一种智慧。你得到这种般若的智慧,才能观照,照见你的真如,体入你的真如,具有这种功能的叫“菩提”,用来修我们的“智慧”。“实际”呢?是这种境界、这种本性,你回向这种境界,修种种的功德,令这种种境界快点成就。这种种功德就好像下了青草、树木的种子,它还没长成呢?等你修圆满了这种实际的境界才能成就。

  现在我要再重复讲一讲“实际”是什么意思。首先要问问在座的出家人,每当我们洗手时,有一首偈颂要念,大家能不能念出来?“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大众答)。

  这是个令你们从苦痛变成“实际”的境界的方法,怎么讲呢?洗手,普通人都会洗手,人人一天都洗很多次手,对不对?但是,没有修行的人,洗手就是洗手,修道人呢?洗手不是洗手,怎么说洗手不是洗手呢?因为洗手时你念“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这清净手,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手,清净手是个“实际、究竟”的意思。凡夫是污染的手,受持佛法,就是究竟的法。现在你把很普通的事──洗手,变成很高尚,超过凡夫的境界,变成圣贤的境界。

  所以修道就在我们的每一举一动,把它观一观,转一转,这是属于修道方面的。出家人最基本的条件要背出“毘尼日用五十三小咒”,用这五十三小咒可以把凡夫的境界变成“实际”的境界;回向,就是把这件很普通的事转换成“菩提”,或“实际”。所以“回向”可以说是回“世间法”向“出世间法”,也可以说回“差别的行门”向“圆融融的行门”。“差别”的差不念差别的

  chā,而是cī,意即把很普通的法门,变成圆融的法门。

  例如,你常常被人打、被人骂,你接受了,受人打骂这是一个法门,人骂我,我就算了,接受了,这是一个法门呢!因为这行门并不容易修的,不过这个法门是差别的法门,你骂我,我就受了,忍了,我不管了,这种心态还很普通的法门,如果你说:“你骂我,真是一个好善知识,因为我是一个很愚痴的人,你骂我,因为我长相也不好,本性也很粗劣,现在你骂我,把我的业障消灭了,你骂我真是令我得到无穷无边的利益。”

  如果你能这样观想,就把挨骂的法门成为圆融的法门,因为你看这骂不是一件坏的事情,因为这种观想使人很自然地回到“实际”的地方。‘回向实际’有这种功用,所以如果我们拜佛、拜〈万佛忏〉时,你要回向实际。什么是‘回向实际’呢?有没有人知道?现在正在拜〈万佛忏〉,我们把功德回向“实际”。“回向菩提”的意义很容易明白,就是当拜完一万拜的时候,愿意把这份功德令我走向菩提道,令我觉悟菩提,其他的人也一样觉悟菩提,不会走错路。观察众生,很多都有种种困难,我愿意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能罪消业灭了。

  而回向实际是如何发愿呢?‘愿满足一切菩萨诸波罗蜜,从于今日,我学过去、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修行大舍,破胸出心施于众生。如智胜菩萨及迦尸王等,舍妻子等布施贫乏,如不退菩萨及阿翅罗那王,须达孥及庄严王等,久于地狱救苦众生。如大悲菩萨及善眼天子等,救恶行众生。如善行菩萨及胜行王等,舍顶上宝天冠,并剥头皮而与……。’

  为什么会回向实际呢?刚才念的是〈万佛忏〉回向文的一段,这文太长了,我们提出一小段作代表,这一段文很重要,因为它说明菩萨怎样修行令圆满波罗蜜。为什么我们拜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拜万佛?佛为什么要讲菩萨牺牲性命等种种行为?布施眼睛、布施舌头、牙齿啊,这些东西,有什么含意呢?为什么佛要告诉我们这些?

  其中的道理就是因为佛菩萨祖师大德愿意教我们最后要回向,“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要人圆满十波罗蜜,或六波罗蜜,也就是观想,发愿做这事情。回向本身就是发愿,回向和发愿是二而为一的,所以要回向就用这方法来观想,你发愿说:“我愿意和菩萨一样圆满波罗蜜行。”菩萨没有住处,他是无住处涅槃,无住处涅槃是菩萨的境界,无住处境界就是常修波罗蜜没有停止。

  所以你一念这段文,一发这种愿时就要观想:“我一定要做这些事情。”这就叫“回向实际”。因此,〈万佛忏〉的这段忏文非常非常地重要,不可以随梆唱影,你唱我也唱,唱得很好听,不是这样的,而是要观想:“菩萨这么修行,我一样也要学这种做法。”每一位菩萨都有他的故事,他的因缘。今天没有时间再多讲了,不过我们要知道最后这段文就是“回向实际”。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 第257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回向       恒长法师)(五明学佛网:回向       恒长法师)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回向文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 

 正如法师:所有善根 心心回向 

 张秉全居士:青海玉树大地震念佛回向偈 

 张秉全居士:三种回向,熏修正辙 

 开愿法师:回向要兼顾众生与自己的冤亲债主吗? 

 黄智海居士:《回向文》白话解释 

 圣旭法师:回向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二、无量之回向 

 慧光法师:回向的意义 

 慧光法师:回向众生、回向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