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念佛人想要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日期:2019/4/10 1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个表达。

  一心不乱,诸多的注经家又分为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蕅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就是伏断见思惑。伏住见思惑,可能是观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断见思惑,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进而还有尘沙惑。要达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破一品无明的境界。破一品无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证的是跟十方诸佛同一个东西了。

  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浅深的差异。

  但总之,从哪下手呢?还是要从降伏、对治粗重的烦恼念头开始。那降伏、对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后面会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你的佛号从心里念出来,耳根听进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声产生一个紧密的关联。你能念清楚听清楚,你的心就在当下,叫念兹在兹。你的心跑了,你这个佛号是听不清楚的。想到自己手上还有很多股票:怎么今天是熊市啊,亏几十万哪!他的思想就到那上去了,你念佛是念不下去了,你再念阿弥陀佛,可能念成股票、股票。

  所以,一定是心声相联,这样念久了,你的念头才渐渐地澄清。

  慧远大师讲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专思寂想也,就是你的思和想都处在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和想,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就是心猿意马,就像孙悟空一样的,一下子到天宫去,一下到地狱里面去。所以这要把它摄住。

  莲池大师站在唯识的角度,就谈这个专思寂想怎么下手。这个八识心王,心王有心所,在心王当中有八种识,你一定要把八识以及这个心所给它摄在一处—— 制心一处。

  开始是用耳识,其实念佛也是作用于耳根的,但你听到的那个声音还不属于闻性,还是属于耳识的范围。先用耳识闻这个佛名,然后用意识来专注忆念。你的第六识给它专念故,那就不会跑,就把六根摄在这个佛号当中。最难摄的,一个是耳根,一个是意根。擒贼先擒王,你的耳根就是自念自听,意根为什么专注忆念?如果万一意根还摄不住,那就用记数法,念一句佛号记一,念一句佛号记二,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摄意根的。

  其他四根都好摄。眼根,你念佛的时候眼睛垂下来,不能东张西望,看看别人穿件衣服是不是时尚的衣服,还要分析一番,眼根不要去看这些。鼻根,不要到处乱嗅。舌根,你就拿舌去念佛。身根,你端正自己的身业。一般耳根和意根摄住了,眼鼻舌身都好摄住。

  那这个六根、六识都让它不产生活动状态,这样你就去念,念念念,念之久了,叫念极而忘。而忘,就是我执、法执没有了。我执、法执没有了,第六识就脱落,不去分别它。其实我们众生就是分别心太重,慢慢地就不分别,不分别美丑、善恶、谁好谁坏。吃饭也不要分别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好吃的就贪心,撑得肚子要摸着墙壁离开,看到不好吃的就皱眉头。所以你看我们众生贪瞋痴,就在吃一顿饭当中都体现无余。好吃的,贪心上来了;不好吃的,瞋恨心上来了;然后吃饱了就要睡觉,无明上来了,昏沉。

  第七识是末那识,它一般是不断地去思量的,但如果第六识不跟它输送思量的材料的话,它也会中止下来,这叫思寂,思惟就寂下来。

  第六识、第七识,这两识是修行当中最重要的,要把住的。《华严经》释迦牟尼佛成佛讲: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唯有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他讲妄想执著,就是指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的妄想就是分别,第七识就是执著。那这两个淡下来,忘之不已,忘极而化,空性你能契入。而空也不执著空相,空空亦空。在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当你妄的那一面消解之后,那你的真如这一面就会彰显出来。这样,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行”的话(不活动的话),原来我们的心,心意识里面都是波翻浪卷的,有时候是万丈波涛,又很浑浊,所以你的七识、八识不行,原来很湍急的浊水就成了静止的水,原来八识的浓云薄雾,这时候都一片晴空,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时候我们本具的真如自性,一心,就彰显出来。唯是一心,更无余法。这时候就契入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么境界呢?那当然可以见到佛,也可以见到极乐世界的情形。莲池大师有一段契入念佛三昧的表述,就是:你所有的妄想杂念都休止了,清净一心,就是一心不乱现前了,那是“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那这个很美的语句。当下不离跬步,就在当下这个空间当中,实际上就是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涌出青黄赤白的四色莲华,不离开这个庭院,当下就是黄金地,七重行树遍布,到处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其实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都在讲经说法,我们现在听不到,你证得念佛三昧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现量地在讲法,处处阿弥陀佛在说法。时时莲蕊化生,就是在这个七宝池里面,那个莲华化生的菩萨,时时都涌现出来。从佛光里面化成的种种百宝之鸟与这个世间的鸟,共同发出哀雅的音声。极乐世界七宝的楼阁与我们这个世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共同放出奇异的光彩。那不是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就在一处吗?

  所以讲多维空间问题,重重世界的问题,平行世界的问题,实际上佛经以及修证的境界可以透显一些信息。

  所以,念佛三昧透过能念之我和所念的佛号契入到三昧境界,这是念佛法门最终的归宿。得念佛三昧,修净土法门就到家了。

  我们要通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这个外循环转为内循环,那么你就懂得念佛了。什么是转为内循环?你不受六尘的染污,不被六尘所影响,只是六根自己一个内部形成一个循环,这样修行就对了,这样念佛必定往生,这样念佛能够迅速地成就三昧,根器好就很快,根器中等七天七夜都能够成就念佛三昧。

  我们讲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实际上非常短,只有二百四十几个字,但是她就像我们的《般若心经》一样,是佛法的心要,净宗的核心精髓都融在里面。

  怎么修呢?就是三个字:内循环。你自己让六根形成一个内循环,它自然就能够入三昧,这样来修才是对的,才是真正地懂得念佛。正念佛时,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令六根缘六尘,六用不行,因为六根自己形成内循环了,它不去缘六尘,所以六识就不行,所以它就不会去起种种的分别。

  六根要都摄,关键是三根:意根、舌根、耳根,这个三根你懂得转了,转过来了,其他另外三根就跟着来了。

  我们念佛的时候,能够专注于佛号,我们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号,这个就是摄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这个就是摄舌根;耳听得了了分明,就是摄耳根。这三根摄了以后,那么其他眼根、鼻根、身根自然就收摄了。

  所以念佛的窍诀,如果用三个字来归纳,就是“内循环”,如果用四个字来归纳,就是“自念自听”。

  在一个内循环的反馈系统之中,由意根起心念佛,这是起因,意根心念一起念佛,通过舌根就念阿弥陀佛,就传递到耳根,耳根就把这个佛号收进来,回到内心。

  再由意根起因,然后舌根念佛来传递给耳根,耳根又把它收摄进来,又回到自心,这样形成一个内循环,就能够将生理、心理、物理现象这个三要素总摄在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中。

  久而久之就自然能够入流闻性,就不会像凡夫一样寻尘出流,一直向外去攀缘,而能够入流闻性,一切时中自然就真正地能做到佛号历历分明了。当然你在修证念佛三昧的这个过程之中,他会有很多的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物理现象的变化。

  这样是成就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作为修证念佛三昧的方法,久而久之你在修证的过程之中,这个根身器界都能够渐次地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又因为我们这个耳,耳是属于什么?如果你懂得中医,耳是属于肾,对不对?它跟肾相通,所以它是通于我们先天的肾气,它是通于气海的。先天之气能够相通,自念自听,就能够将人体的气脉磁场将它由无序的混乱的状态转化为有序化。有序以后,你就能够起到强身祛病的功效。而且自念自听,你的心就会越来越敏锐,因为它不再受六尘所干扰了,就能够使你的心越来越敏锐,越来越清明,领悟能力就越来越强,最容易激发我们的潜能。

  念佛的时候要用这个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关键是意根、舌根、耳根这三根形成一个内循环。那么这样来修行的话,当然就一切六尘不能入,不能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