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在何处?


   日期:2019/4/13 19: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在何处”,这部分讲义是慧净法师近期编的,刚好和我们所说的内容有联系。这篇讲义不仅是法义上的理解,它对我们信心的提升也有所帮助,会让我们感觉和阿弥陀佛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念佛更加法喜。

  分为七点来说明,我们先看每一点的标题。

  第一,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第二,佛在十方,光寿无量故。

  第三,佛在名号,名体一如故。

  第四,佛在顶上,念佛之人故。你念佛,佛在你头顶上。

  第五,佛在口中,一念即显,不念不显故。你念佛,佛就在你舌头上。

  第六,佛在身中,惠以真实利故。

  第七,佛在心中,生佛相忆故。

  在这七点当中,最主要的是第三点。前面三点都是大纲:说在西方,是指方立相,有一个目标;说在十方,佛会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感觉跟我们亲近,不远;说在名号,那才更加亲近,我们可以念念见阿弥陀佛,不然的话,还觉得那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佛在哪里啊?”佛在名号,这样无形无相的就成为有形的,让我们可以接触。在顶上、在口中、在身中、在心中,这都是因为在名号的缘故。称念弥陀名号,就显示在我们周围,环绕着我们,是这样的关系。

  阿弥陀佛在何处呢?我们一般都会说,在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这是“指方立相”,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就会欣求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在那里等待我们,迎接我们。这是说“佛在西方”。

  “佛在十方”,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即使在娑婆世界,但是阿弥陀佛法身遍一切处,这让我们觉得非常安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都在照护着我们。阿弥陀佛的佛眼遍观,佛耳遍闻,佛光遍照,保护着我们。这样,我们就觉得和阿弥陀佛有更亲的关系。

  “佛在名号”,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内容,说了名体一如的关系。当我们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对这一段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会感到声声不空过,不然就会觉得自己念的这句名号空空荡荡的。所以,“佛在名号”对我们称名念佛的人来说特别亲切。这是阿弥陀佛愿行因缘所成就的,是阿弥陀佛不共于诸佛的殊胜微妙之处。

  也因为“佛在名号”,所以我们称念他,他就来到我们身边,就会在头顶上,也会在口中。

  “佛在西方”是经文所说的,西方是我们要往生的处所,“佛在名号”是根本的原理。但我特别欢喜“佛在口中”,为什么“佛在口中”让我觉得特别好呢?因为我会经常念佛,一念佛就觉得阿弥陀佛在我舌头上放光,就觉得特别好。

  正因为“佛在口中”,所以我们念佛就口业清净,口业功德圆满,得阿弥陀佛口业功德。平常讲话都是闲话,甚至错误的话比较多。“佛在口中”让人觉得很活泼。

  (1)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第一,佛在西方,经文分明故。

  《小经》言: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很明显。

  《大经》言:

  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这和《阿弥陀经》讲的一样。

  《庄严经》(《无量寿经》的另一种译本):

  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阿弥陀如来有法身的存在,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不是有所来、有所去的,是无生无灭的。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为了度众生,显现在西方,成为这样的佛,所以讲“现在西方”。

  《观经》也说:“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又说:“欲令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这几段经文来看,很明显,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

  (2)佛在十方,光寿无量故

  第二,佛在十方,光寿无量故。阿弥陀佛虽然在西方,但不限在西方,而可以在十方存在着。

  《大经》说:“开廓广大,超胜独妙,恢廓旷荡,不可限极。”这是指极乐世界的广大,没有界域的限制,所以他是遍布十方的。《往生论》说极乐世界“量”功德成就,“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这也是超越边限的。《阿弥陀经》说“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也是超越了边限。

  法身无形无声,超越时空,不生灭,不变易。

  这是指阿弥陀佛法身的存在,没有形相,也不可以仅仅作为声音来理解,他超越了时间、空间,没有生灭,没有变易。虽然这样说,这一切功能还是收摄在这句名号当中。

  阿弥陀佛“佛心常念”,佛的心恒常地忆念我们,没有白天和晚上。而这种恒常忆念,是自自然然的,是很亲切的,是佛性对佛性的吸引,就好像磁铁吸针一样。

  阿弥陀佛的心是大慈悲,是佛性彻底圆满的显现。众生都有佛性,会自然地被吸引。就好像地球有引力,自然地吸引万物。阿弥陀佛的心,吸引着十方众生,救度我们,“佛心常念”。

  “佛身遍临”,佛的法身,没有地点的区别,他普遍临在。“临”就是在这里,“遍”是周遍圆满,“遍临”是说佛身当下就在这里。

  佛在西方,佛在十方,说的都是佛的境界。站在凡夫的立场,可能觉得很难理解,比如说,既然在西方,又怎么能在十方呢?既然在十方,又为什么说在西方呢?这不是矛盾吗?有关这方面,我们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3)佛在名号,名体一如故

  ①引《小经》

  《小经》异译本言:

  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这里引用的《小经》是玄奘大师的译本。

  “名号”前加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就是说名号本身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也就拥有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诸佛成佛是以功德为体,而名号就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这就是“名体一如”,名号和佛的本体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②法然上人的解释

  法然上人释言:

  体外无名,名外无体。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体外无名”,离开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没有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容易理解。

  “名外无体”,离开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没有阿弥陀佛这尊佛本身的存在。这里我们理解起来要难一些,但事实就是这样。阿弥陀佛成的就是这句名号,如果没有这句名号,就没有阿弥陀佛这尊实体的佛。尤其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度众生的佛,他发的别愿使众生称名而往生,一切功德都浓缩在这句名号当中,这就显得名号特别重要。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这两句如同一副对联,很优美,很好懂,意思很好。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佛教修行讲六度万行,这一切万德万善的微妙本体,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名号六字”。

  比如,我们在这讲堂里燃一支香,这支香的香气会弥漫在整个讲堂当中;而弥漫在讲堂当中的香气,它的体就是这支香而已。弥漫在法界当中的一切诸佛菩萨净土,乃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一切功德,就是六字名号的本体,一切功德都是从六字名号中挥发出来的,所以“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

  一支香,放到哪里哪里就有香气;可是把香拿走之后,房间里虽然还有香气,但过一会儿就淡了。但是这支香,拿到哪里,香气就跟着去哪里。所以,如果我们拿到了六字名号这个万善妙体,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功德,都顺着这句名号来了,这是不可思议的。

  “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恒沙功德”就是一切功德,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完全具足了一切功德,这是事实。至于说这个道理,是不容易讲明白的,但只要我们相信了,也就不需要再讲那么多道理。

  人们对佛法的接受往往有两种情况,有的人偏向于理解,有的人擅长信受,到最高的佛的境界,其实就是信受。“这恒河沙的功德,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具备了?”“是的,这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成就。说那么多你也做不来,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功德都是你的,你相信了都是你的。”“那不相信呢?”“不相信也可以试着念念看,自然也会有功德,所谓‘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嘛!”

  所以,这样信受,就会觉得称念名号非常有法喜,不会觉得有所不足。因为万善妙体就是六字名号,所谓“体外无名,名外无体”“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所以,只要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功德都卷入六字。

  不仅如此,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切诸佛、菩萨、阿罗汉都会跟着来,这是佛菩萨的本性使然,佛菩萨的本性就是顺着功德走。六字名号是万德妙体,所以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来了,来到你的舌尖上,因为这里有功德。

  ③窥基大师的解释

  窥基大师的解释:

  诸佛愿行,成此果名;

  但能念号,具包众德,

  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这几句话也很优美。这里提到“诸佛”,诸佛都是这样,不过特别说起来,阿弥陀佛更是如此。因中的誓愿和行业,成就了果上的名号,这叫“诸佛愿行,成此果名”。这种果上的名号,尤其诸佛的名号,它不是没有来由的。世间做父母的生了孩子,希望他有个好的前程,就取一个很好的名字,那是虚名,未必代表就是那样子。诸佛菩萨的名号是因中愿行所成就的,所以是不虚的。

  “但能念号,具包众德”,只要念果上的名号,就完全具足、包揽了从因到果所有的功德。

  “故成大善”,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字就是大善。《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什么是大善呢?诸佛菩萨所成的果名囊括一切功德,只要称念就是大善。

  “不废往生”,往生是不会丧失的,决定能达成往生的目的。

  ④莲池大师的解释

  莲池大师的解释:

  举其名兮,兼众德以具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而无遗。

  这两句也是对联,很优美。

  “举其名兮”,把这句名号从口中一下举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就像刚才我走进来,大家念佛一样。

  我们举扬名号,当下“兼众德以具备”,“兼”是具足,“众”代表一切,所有功德都完全具足了。祖师大德说这些话都很干脆、很直接,没有讲多余的话。这就是事实,你相信、接受了,就很明了。所以,有些事情就是事实,如果一定要在这里寻个究竟,就没法信受了。

  “专乎持也”,就是要专持名号。

  “统百行而无遗”,“统”是总摄,这里的“百”不代表一百,而是百分之百、完全。一切的万善万行都统摄在内,没有遗漏。

  这里有讲什么道理吗?讲的是一个事实。所以,我们修学佛法,有时候固然需要理性的思辨,需要一些理路、逻辑思维,但真正说起来,到最后是语言逻辑都达不到的地方,那时候就要放下这一切。

  比如一只狗,你给它丢一块骨头或一块土块,它就跑来了。跑来一看是骨头,叼了就走;一看是土块,它就算了。狗很简单,它不会问:“为什么丢块骨头给我?”它不会这样问的。

  人就不一样,一看这是骨头,然后就要问:“他为什么要给我一块骨头?会不会下毒?他有什么目的?”人就有很多“为什么”要问。当然,这固然也是人类思维的优点,但是也增加了很多烦恼,“哎,他为什么这样?”增加疑虑、猜忌、猜测、恐惧、焦虑、担心,一切烦恼都来了。

  如果像狗一样,不是骨头就走呗,当下就完了。人就有很多的思维,这种思维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在修学佛法当中,特别是净土法门,给他讲有一个阿弥陀佛,“为什么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怎么有那么大功德?”想许多,总在那里思索。是骨头叼着走就完了,就是你的午餐。如果想来想去不愿意接受,就障碍了学佛的因缘。

  直心是道场,有时候可以学那只狗。阿弥陀佛给你丢来的不会害你,你就放心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单纯、质朴,佛这样说你就这样相信,心里就会非常明朗。

  我们不要无事找事,一切万法本来如此,我们就当下谛信,断绝追寻;如果追寻,就会在那里绕,一直绕不出去。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听到这里就当下相信,这叫“如是我闻”。“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也当下相信。“今现在说法”,也当下相信。“你只要念佛,我救你到极乐世界”,就这样相信,多简单!

  这样的人直心是道场,非常好,有大智慧。如果要使劲想、使劲拐弯,就费劲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本来这个法门就很难,结果我们的脑子又在拐弯,不是直心,所以连释迦牟尼佛这么大的智慧都感叹,跟娑婆世界的众生讲太费劲了,太难说了。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样的。

  祖师说话都很简单、干脆,因为一旦我们相信之后,就不需要那么多说明了。

  莲池大师又说:

  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

  “齐”是齐备。名号才一口称,所有功德当下圆满具足。

  ⑤蕅益大师的解释

  蕅益大师的解释: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万德洪名,“万德”是一切德,“洪名”就是非常伟大、洪阔的名号。“以名召德”,名能感召所有的德,“名”只要一说出来,全部的“德”都召集过来了,召到这句名号之内。“罄无不尽”,没有一个德遗漏在外。

  ⑥印光大师的解释

  印光大师解释说: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

  阿弥陀佛所证悟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全部包含在内,没有遗漏在外的。

  这几句意思都一样。

  ⑦引《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这是一首偈子,是说“阿弥陀”三个字里面,一切十方三世佛、一切菩萨、一切法门、一切广大三宝功德完全具备了。如果我们能够如是闻、如是相信,就是有大智慧,心里非常明朗。

  “我不能理解就不能相信”,很多人抱有这样的观念,要理解了才能相信。其实你相信之后,就觉得“理解”两个字太次第、太拙劣了。信了就信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信了就很好,所有的理解不就都有了吗?

  与人交朋友,或者夫妻相处也一样,如果两个人之间有信任感,不就都能理解了吗?什么事都说得开,因为有信任,透明的;如果缺乏信任,理解起来就非常麻烦。

  就像我们开车上路,有一个路标指明了去某个地方,你信了就很明白。如果把车停到路旁,对牌子看半天,“谁放个牌子在这里?他果然认识那里吗?我就不信,凭什么这样讲?我都没见着。还早着呢,那里是座大山,这个牌子说去泰山,哪里有泰山?这块牌子就是泰山啊?”较劲怎么能行呢?你说你不能理解,确实不能理解,但如果你相信了,不就自然理解了吗?自然就去那里了。

  所以,这六字名号,你称念它,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路牌就能指示你去那里。六字名号是佛的名号,有佛的本愿摄持,你称念,毫无疑问自然往生极乐。

  我讲这些,是让大家决定相信,不要以自己有限的思维来考量佛菩萨的境界,因为阿弥陀佛本来就是无量佛,所以佛怎么讲,我们就怎么信。

  像蚂蚁,它头上有两只触角,两只蚂蚁要交流信息,就用触角碰触角。它无法想象人类发明的因特网,整个世界的信息都在电脑里,它怎么能想象得到?无法想象。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样的境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就老实一点,不用想了,想来想去很费劲。它是不可思议的,只要相信了,决定获得这样的功德利益。

  如果以我们人类短浅的智慧想象,“怎么可能呢?”就是有可能。比如说,在娑婆世界要盖房子,以我们经验,一定要打地基,我们不可能想象说,不打地基能建房子。但是科学家在外太空建空间站,要打地基吗?到哪里打地基啊?不用打地基,到那里根本用不着这一套。

  娑婆世界的很多想法,到极乐世界通通作废,不要讲了。但因为我们是人,没有办法,所以讲五戒十善。这些都是打地基,到极乐世界哪里需要这些?在这里讲“不杀生”,到极乐世界哪有地方给你杀生?“不偷盗”,偷什么?整个世界黄金为地,《往生论注》说“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还讲不偷盗吗?还讲不邪淫吗?无诸女人。这些话到极乐世界都不讲了,只是在娑婆世界没有办法,释迦牟尼佛才入乡随俗,讲这些话,这些话只在这里讲一讲。

  但是这句六字名号,“十方世界普流行”,这句名号是真正的佛法,不是方便法,不是一时、一地、一机、一缘的法。这句名号诸佛菩萨都来宣扬赞叹,这才是宝中之宝。有的人以为佛菩萨只是教人做好事,那叫什么佛菩萨?当然,佛菩萨不可能教人做坏事。但因为我们是人,跟人类的众生才要讲不偷盗、不杀生,要孝顺父母。到极乐世界孝顺父母就是孝顺莲花,哪有父母给你孝顺?莲花化生。因为我们有人伦的观念,才给我们讲这些。但这些都是人天法,是很基础、很浅显的佛法。

  现在我们是在讲净土法门,不是讲人天法,也不是讲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我们是在讲“佛”法,讲成佛的法门。什么是“佛”法?这句名号具足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这就是“佛”法。念这句名号就能成佛,不是成菩萨、成阿罗汉,更不是成世间的好人,能让我们成佛的法门,才是佛法。

  净土法门,哪有讲菩萨法、人天法的?这句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这就是佛法。“以名召德,罄无不尽”“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这些话都说得干脆,到了顶峰。但是,有的人不能相信,所以昙鸾大师讲“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这个法门太高超、太殊胜了,它不是寻常的法门,所以平常人的耳朵听不进去。他心眼小,无法接受,就像井底之蛙无法接受大海一样。

  好比大海的海浪,海浪一打来,海水整体都涌过来了。人的思维就像打点滴一样,是一滴一滴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法也如同打点滴,前一滴,后一滴,一滴一滴地讲,讲多了灌不了就淹死了。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在净土讲法,需要这样讲吗?“初法、中法、后法,是此是彼,非此非彼”,这样讲多费劲啊。在净土讲法不用这样,像海浪一样,一下盖过来,全部都有了。“佛以一音演说法”,一个声音里,所有的法全部讲完了,不用第二个声音。

  在娑婆世界不行,要慢慢讲,“这是人天法,人天法就是五戒,第一戒是不杀生,第二戒不偷盗……”慢慢次第地讲,像打点滴,有前、有中、有后。到净土根本没有前、没有中、没有后,也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法门用一个声音全部灌满了,这叫大灌顶、大圆满,这句名号真正是彻底究竟。

  看其他法门诸大乘经典,诸佛的境界也都非常殊胜、宏阔,看了内心非常法喜,但是怎么看都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超过净土法门、超过阿弥陀佛名号的。这不是说我们自己学净土法门就自己夸耀,确确实实找不到能够超过弥陀“本愿称名、凡夫入报”的法门了。凡夫众生只要口称这句名号就能成佛,实在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法门了。

  所以,我们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应该欢喜,高兴得翻几个跟头,摔断腿都值得,确实稀有难得,百千万劫难遭遇啊!所以,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要发心,要把这个法门告诉一切有缘众生,因为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容易、更简单、更殊胜的了。

  这个法门不是我们自己臆想的,它有教证、理证、事证,传承清净,而且净土的祖师解释得非常干脆,毫不含糊。

  佛教的前途就在这里,就在我们心里,我们心里如果没有前途,佛教能有前途吗?很多人喜欢学佛,但心里有没有前途?表面上说“我有前途”,其实心里说“我没有前途,我哪有前途”。

  “我今生一定能成佛吗?”想一想,“不能。”

  “一定能成为无生法忍的菩萨吗?”“不能。”

  “一定证阿罗汉果吗?”“不能。”

  “一定能够生天吗?”“恐怕也不能。”

  这还有什么前途?

  “一定下三恶道吗?”“哎哟,恐怕是一定的。”想想自己有一大堆的烦恼、罪业、我执、我见、邪见、恶业,一定下三恶道,有什么前途?前途是三恶道。如果每一位佛弟子的前途是三恶道,是六道轮回,佛教哪里有前途?

  佛教的前途一定要在我们每一位佛弟子的心中展开,如果我们学佛人,像下雨一样都往生净土,佛教怎么会没有希望、没有前途?

  所以,佛教有没有前途,看我们的内心。即使全世界的佛教徒都修难行道,都感到成佛很难,但你一个人念阿弥陀佛,知道往生决定,整个佛教就有前途,就有希望。你就是种子,是佛种,不简单啊!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殊胜、超胜。

  把这个法门告诉很多人,很多人不相信,正所谓“专专指授归西路,为他破坏还如故。旷劫以来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见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我们怎么能相信呢?有时候想一想,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怎么能相信?一个字——缘。我们没有智慧信佛的,如果靠智慧信佛,我们都完了。我们哪有智慧信佛?那是有缘,所谓“佛种从缘起”,缘确实很微妙,有缘就能相信。一个老太太,满脸皱纹,大字不识一个,上讲台腿都发抖。她遇到一个大学者,简直把这个学者当佛一样看。结果五十年以后,被当作佛的大学者到三恶道轮回去了,那个被人看不起的老太太来到东方不动佛国了,“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是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从极乐世界到这里来的。”这能说得明白吗?所以这些不是靠我们的思维。

  智和愚怎么判断?你觉得这个人是愚者,站在人的立场看,她确实是个愚者,说话都说不明白,烧饭都烧不清楚。

  怎么是愚者呢?她是个家庭妇女。有一天来了一个卖货郎,挑一个小担儿,摇着小鼓。这个妇女要买顶针箍。顶针箍就是一个小圆环,上面有孔,缝衣服的时候顶针的。这个妇女就问:“你这个顶针箍怎么卖啊,要换几个鸡蛋啊?”农村妇女靠鸡蛋买东西。

  卖货郎想,一个顶针箍能值几个鸡蛋呢?他看这个妇女傻乎乎的,就故意说:“顶针箍上有坑,一个坑是一个鸡蛋,数清楚拿鸡蛋就行了。”

  这个妇女就拿来数。顶针箍是圆圈的,怎么也数不清楚,她也不识数。然后她就回到家里拿了一个瓢,装了一瓢鸡蛋来,说:“我这一瓢鸡蛋也不知道够不够,你看吧,如果够了就换一个顶针箍。”

  这样一个妇女,她有智慧吗?连顶针箍有多少坑都数不清楚,被人骗了也不知道,连一瓢鸡蛋也数不来,以一瓢鸡蛋换一个顶针箍,谁的价值高,她也不知道,确实是个傻瓜;但是如果她会念佛,可以去成佛。那个卖货郎虽然赚了便宜,但是要下三恶道。所以,什么叫有智慧?如果以世间人来看,卖货郎才是聪明人,那个妇女是个笨人;但是这个妇女念佛的话,可以到西方净土成佛。

  这是我小时候父亲给我讲的笑话。现在大概找不到这样的人了,如果能找到,我肯定告诉她要念佛,她肯定是个念佛好手。她一定边念佛边拿着念佛珠,肯定也会跟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我也不知道念了多少声,你看够不够,我一天念到晚,够了你就接我回去吧。”

  念佛好啊!

  (4)佛在顶上,念佛之人故

  经云: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冤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稳,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这一点是根据第三点来的。念佛之人,因为你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就顺着这句名号来到你的头顶上,在你头顶上住持,保护你,加持你。像观世音菩萨头上就顶了一尊阿弥陀佛,因为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他头顶上;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在我们头顶上。

  《念佛感应录》里有很多实际的例子。慧净法师有一次到一个地方,他边走边念佛,有人会看,“何来的大师?头顶上坐着一尊佛,大概离头顶一尺多高,很庄严”。其实,我们都是“大师”,只要念佛,佛就坐在头顶上。

  “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白天晚上拥抱着你,保护着你。

  “无令冤家而得其便”,不让冤家对头找到缝隙。

  “现世常得安稳,临命终时任运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所以今生今世非常安乐,心里安稳自在,临终的时候“任运往生”。

  “现世常得安稳”,你的心是不是很安稳?如果还觉得不安稳,怀疑到底能不能往生,还颠颠倒倒的,可能是有一条腿还在外面。念佛人现世一定会很安稳,这个“安稳”不代表现在就发大财、有好楼房住,不是的。是睡在桥底下也觉得很安稳,晚上没有饭吃也觉得很安稳,因为心中很法喜、很欢乐,这才叫“现世常得安稳”。

  什么叫“任运往生”呢?就是自自然然、百分之百、不管怎样都往生,这叫“任运往生”。有的人讲“怎么我念佛也没感觉阿弥陀佛常住我顶啊?”甚至说“你看某某人念佛,怎么好像也有冤家找他啊?”果然有冤家找他,说明这个人肯定没有专修念佛,专修念佛的人冤家绝对找不到他,这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不要边念佛边怀疑。专修念佛冤家还能找到你?看都看不到你了,六字名号的“隐身法”就把你装起来了。六字名号就像一个光明的袋子,你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袋子就把你装进去了,冤家对头怎么能找到你呢?六字名号的袋子全是光明的,所有冤家对头根本就找不着你,因为你隐身到六字名号的光明袋里去了,所以找不着你。

  我今天看到一片树叶,就想到,秋风一起,树叶被吹起来。树叶在树上待惯了,被吹到空中它很不习惯,很害怕,很慌张,它把握不了方向,控制不了自己。一阵大风,它就往天上飞,它很害怕,很挣扎,它想控制自己的方向。但是风中的一片树叶,怎么能控制自己的方向呢?它只有在空中不断地打滚,发出恐怖的叫声。突然,它明白了,“不管你怎么吹,我最终会平安落地的,大地就是我的母亲”。这样一想,它马上不再恐惧了,顺风上下,不亦乐乎。就这样走完了它的空中之旅,很自然、很安静地飘落在大地上,大地母亲迎接它,将它拥抱在怀中。

  风中的这片树叶就是你我他,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这棵树。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还在世间有一段人生路要走,可能今天遇到这样的人,明天遇到那样的人,有不同的因缘,这就是风。你不用害怕,不用担心,只要过念佛的生活,决定会落在西方极乐净土的大地上,大地就代表极乐净土。

  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很安稳地过日子。小偷来了,“好,小偷也是一阵风,偷吧,不担心”。真能做到这样,小偷都不会进你的门。公司、儿女、邻居,这些都是业力,就像风卷到你的人生,没有关系。不管你过得是苦是乐、有钱没钱、有房没房,都没关系,你放心大胆,安稳自在,顺风上下。如果风非要把你举起来,让你做处长,你也只好做了;再把你举高点,让你做局长,你也只好做了;现在退休,让你下来,也只好下来。

  所以,“任运往生”,就是不管什么时候死、死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因缘下,那时候一落气,当下落在西方极乐净土。就像这片树叶,不管在哪里落下,一定会落在大地上,没有被卷到云彩上不下来的。这样一想,不就安全了吗?哪里有不安全?放心大胆!所以,看见树叶就知道往生一定。

  (5)佛在口中,一念即显、不念不显故

  恋西大师言: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

  果得持名无异念,声声露出紫金容。

  恋西大师是清朝人,这四句话写得非常好。阿弥陀佛名号在我们口中,因为一念阿弥陀佛,佛就显现;不念阿弥陀,佛当然就不显现。

  “以名召德本融通”,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召集阿弥陀佛的万德,也能召集阿弥陀佛的本身。所以名号跟他的功德是不分开的,是相互融通的,所以叫“以名召德本融通”。

  “彼佛分明在口中”,你一念佛,阿弥陀佛就分分明明在你的舌头上,在你口中放光动地,这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句六字名号是真佛啊!阿弥陀佛知道我们可怜,没有法眼,没有佛眼,看不见佛的真容,但只要看见六字名号,这就是真佛。所以不要离开名号六个字另外去找佛,找到的都是假佛,受骗上当,六字名号才是真佛。

  “果得持名无异念”,一声一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也不夹杂,一句佛号念到底。

  “声声露出紫金容”,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中,都能显露出阿弥陀佛的巍巍紫金之身。大家看见了吗?用什么看见的?用心看。看见的是什么样?只有自己知道,所谓心中信受,心眼所见。

  佛法是心法,要靠我们的心来感悟,心中觉得温暖,就有温暖。我们念了佛,心中有安慰,有法喜,有温暖,这不就是佛光照到我们心中的证据吗?还要找别人问吗?自己心中暖洋洋的,还要问别人吗?不要问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也不知道。

  (6)佛在身中,惠真实利故

  下面这几段经文,我们经常念诵,就不详细解释了。主要说明阿弥陀佛成佛是为我们成的,他成佛是要把他的功德利益布施给我们,所以我们满身当中都荷载着阿弥陀佛成佛的功德。

  《大经》言: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这首偈子也特别好。“佛在身中”,阿弥陀佛和我们不分离,“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是贫苦众生,阿弥陀佛要成为拥有无量功德法财的大施主,要普遍济度众生,要把他的功德法财布施给我们,否则他不成佛。所以,他成佛的目的就是要把功德给我们。我们哪有功德?我们都是欠众生的债,是苦命人。杀生害命,欠别人的命债、情债、业债、钱财的债,阿弥陀佛来帮我们偿还。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言: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不堪”就是不能做到。如果我成佛,我的心不能恒常行大布施,不能“广济贫穷免诸苦”,做不到广泛济度一切贫穷困厄、流浪三界的人,让他免离三界六道诸痛苦,我不能做到“利益世间使安乐”,做不到利益一切广大世间,使贫穷诸苦的众生得到安乐,我就“不成救世之法王”。

  这几句话非常有力量,阿弥陀佛要成的佛不是一般的佛,“佛”称为法王,阿弥陀佛要成为救世的法王,救度所有贫穷诸苦的众生,要使我们安乐。

  《大经》言: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就是普通凡夫,没有请求,就来做帮助我们的朋友。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把我们背在他的背上,担在肩上,把我们生生世世所有罪业的担子一肩挑起。我们自己挑不动,阿弥陀佛一肩帮我们挑起来。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像一个纯孝的儿子,对他的父母又爱又敬。这些话让我们很感动,法藏菩萨来作我们的孝子。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他以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修积了大仓库一样的法宝,一切的功德都在里面,然后打开宝藏,布施给我们,“功德宝”就是六字名号摩尼宝珠。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清白之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它是清净、无染污、不颠倒的,能破除生死迷茫,让我们成佛,惠赐给我们真实的利益。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大庄严”就是大誓愿、大修行。因地一切的修行,庄严果上万德,称为“大庄严”。佛门里的字,有时候一个字显示的意义无量无边。这个“大”已经不是大小的大,是周遍整个法界。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让我们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7)佛在心中,生佛忆念故

  “佛在心中,生佛忆念故”,求生极乐念佛的众生,和阿弥陀佛是彼此不分离的,是一体的。

  ①机法一体

  有三种一体:

  往生正觉,机法一体。

  身心功德,机法一体。

  彼此三业,机法一体。

  “往生正觉,机法一体”,在《第十八愿讲话》里有说明,这是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而来的。因为第十八愿,阿弥陀佛发愿说:“十方众生,若不往生,则我不成正觉。”所以,阿弥陀佛的正觉就是为我们的往生而成的,这叫“一体”。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正觉,向众生这边看就是我们的往生,背后就是阿弥陀佛的正觉,就像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我们是以阿弥陀佛正觉作为靠山,前面是我们众生的往生,正反两面是分不开的。离开了众生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的正觉;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正觉名号,也就没有我们的往生。既然是一体的,当然就很亲切,不能分开了,所以往生一定。

  所谓机和法,什么叫“机”呢?一旦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心萌动的时候,你就成为“机”;如果你还没有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当然也无所谓“机”。“机”,本意就是机关,像枪的扳机,子弹上膛,那时就要成为机的关系;你一扣机关,子弹就向目标射去,不然的话也无所谓“机”。机是可发为义,就是这颗心到了那个点,马上就要发动了,这种状态就成为“机”。

  比如说,一个人还在求世间福报,甚至还在做人生大梦,就是机还没有发,就无所谓“机”;一旦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的关系就形成了一对机和法的关系,这是同时成立的。就像父子关系,儿子一落地,他就荣升为爸爸了,儿子没有生下来,他就不是爸爸。父和子是相对来说的,机和法也是相对成立的。机法一体,只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即和法成为一体对应的关系。

  “身心功德,机法一体”,就是佛在我心中,我在佛心中。“身”,对佛来讲就是法身,对我们来讲就是色身;“心”,对于佛来说,佛的心周遍法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这颗灵明不昧的心,这也是机法一体。

  “彼此三业,机法一体”,善导大师在讲亲缘、近缘、增上缘的时候说了“三业一体”,我们简单说明过。

  ②甚于父母念子

  《念佛圆通章》言: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这是佛怜悯我们,我们在佛的心中。母亲忆念孩子的心,远远超过孩子忆念母亲的心。

  《大经》言:

  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佛经说的话清净,慈悲,柔善,让我们听起来心里非常舒服。

  “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比父母念子还要超过不知多少倍。因为在这个世间,最纯正的爱,最无私的爱,凡夫可以理解得来的,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可是父母念子跟佛念众生是无法相比的,是百千万亿倍不能相比的。这样说大家可能都不能相信,因为我们都是凡夫,只能想到母亲念孩子是牵肠挂肚的。

  如果真正说佛念众生,佛是清净的,并没有牵肠挂肚的烦恼,但如果我们这样来说的话,众生反而会觉得“那佛不喜欢我,佛跟我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这样的,佛念众生是从佛性、天然本性去忆念众生,如同大地吸引一切万物,每一片树叶都一定会掉到地上,大地具有这种磁力、吸引力;像磁铁吸针一样,佛自自然然地会吸引我们。但是这一点我们体会不来,因为我们没有证悟佛性,所以这对我们来讲很陌生。

  我们感到熟悉的,就是父母念子。父母念子是因为血缘关系,而佛念众生不是因为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这一生就了了,“父子至亲,歧路各别”,这一生就分手了;佛念众生是佛性、佛缘、法缘,佛性是亘古亘今,是超越三世十方的,所以,这种从佛性里生发出来的大慈悲,忆念众生的紧密程度,是没法形容的。

  “甚于父母念子”,虽然语言上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但是它的内容甚深甚深,我们无法想象,“彻骨彻髓”也无法形容。佛忆念一个众生,他会永恒无尽地跟随他。众生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后就不再念了,去流浪了,到了三恶道,佛也一直跟着他,一定要把他跟到西方极乐世界。

  父母念我们能这样吗?也有父子关系不好的,现在还有父子打官司的,缘分一散都不认儿子了。佛对众生,众生无论如何忤逆,对佛教不敬,诽谤佛法,佛都不会有半点的厌嫌,甚至会更加怜悯众生的愚痴,而要大悲救度他们,因为佛是冤亲平等。众生不念佛,真的是不知好歹啊,我们都是不知好歹的人。

  ③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观经》言: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这里说到是“诸佛如来”,还有“十方如来”“释迦如来”,阿弥陀佛更是如此。这句话出自《观经》第八观“像观”,是说明阿弥陀佛的一种德。

  “法界之身”,昙鸾大师和善导大师都有解释。《往生论注》里说“法界是众生心法也”,“法界”即众生界。“界”是一个界别、范围,就是十方众生所有的起心动念,我们也叫它“城”。这个“界”就是诸佛法身存在的地方,所以诸佛如来以众生心为道场,众生的任何起心动念,就是佛的法身所缘的对象。

  比如说我们的眼睛,眼睛所看到的色界就是眼界,色法只有眼睛才能看到,眼睛看不到味道,眼睛所缘的就是色法。耳朵所缘的就是声尘,就是声音。诸佛如来所缘的是众生的心念,这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我们任何的起心动念,诸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任何色法,眼睛都能看得到,但是起心动念眼睛看不见。我们的意识固然也可以缘这个法,但是我们没有他心通,没有像佛心那样,彻证宇宙的一切万象。所以,佛菩萨的法界身是以众生的心成为法界。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我们一念阿弥陀佛,佛就来到我们心中安家落户,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把阿弥陀佛请到我们心中安家落户了,这是非常好的,这就是佛在我们心中。

  为什么我们也在佛的心中呢?“光明遍照十方法界”,佛的法身遍一切处,这就是佛心。“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们一旦念佛,就在佛的大慈悲光明的摄取当中,所以,佛在我心中,我在佛心中。

  善导大师说:

  弥陀身心遍法界,影现众生心想中。

  这也是解释《观经》的这两句经文。我们平常往往也会说到“佛在哪里?佛在心中啊!”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理解的内涵就有很大的深浅差别。

  有的人说这些话,就是个托词,他既不到寺院去拜佛,也很少念佛,然后说“我心里有佛,佛在我心中”,这就是一种托词。他心中并没有那么深切地感受到和佛之间身心功德彼此不相分离,没有这种感受,还说这样的话,那就不好了。

  “佛在心中”是非常庄严的,佛果然在我们心中,我们的生命就活泼了,我们的生命就有光彩了,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容光焕发,所以,人的可贵是因为有心。佛在你的心中,那么你一定是发菩提心的人,因为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佛都在你的心中了,心的正觉之芽就一定会发起来,一定会蓬勃生长,一定会茁壮成长,欣欣向荣。

  佛在你心中看着,你怎么会躲起来,不发心为大家做事啊?你怎么会烦烦恼恼啊?这样佛怎么在你的心中?这就是佛没有真正地来到你心中。当然,我这种说法,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要求太高了一点吧?我心中是有佛的”。

  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这颗心。佛在心中,要让佛的光放出来,而我们以心供养佛。我们会到佛堂里供上水果、鲜花、净水,如果用我们的身心三业、整个的心来供养佛,作为供佛的佛堂,这是最宝贵的供养。

  有的人在家里念佛,或许没有条件设佛堂。其实我们最宝贵、最庄严、最清净的佛堂,最配让佛来居住的佛堂,倒不是家里设的佛堂,而是我们每个人这颗心。以这颗信顺不疑的心,来做阿弥陀佛庄严的佛堂,以我们的称名念佛,以我们的这种菩提心、愿生心供养阿弥陀佛,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说“阿弥陀佛在我心中”,就会感到很快乐自在。阿弥陀佛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不一样的,真的不一样。

  在人体里,肝脏很重要,肝脏的作用是排毒。但是贪瞋痴三毒,肝脏排得了吗?排不了。我们的色身是用肝脏排毒;我们的法身,如果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中,我们就得到了阿弥陀佛的肝,贪瞋痴三毒决定会被排掉。我们就会感到法身舒坦,而且法身非常健壮有力量,这就是佛在心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弥陀佛       佛在何处)(五明学佛网:阿弥陀佛       佛在何处)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去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附:上师阿弥陀佛修 

 张秉全居士:一句阿弥陀佛,成佛有余。 

 张秉全居士:释迦本师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吗? 

 梦参法师: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梦参法师:念阿弥陀佛要这样念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于东林寺开示: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阿弥陀佛的誓愿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六讲 念得心中莲花开 阿弥陀佛自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九章 往生品位 

 清净法师:本尊阿弥陀佛 第八章 净土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