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为什么不能解脱轮回?


   日期:2019/4/18 1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四念处?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依照这四种念处来修行,

  可以证果,可以解脱。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什么是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依照这四种念处来修行,可以证果,可以解脱。

  我们为什么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解脱轮回?就因为没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执着有个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土地是我的。等到一口气不回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是我的。

  所谓“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不知种善德,亏心把孽造,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空手见阎王,悔心把泪掉。”

  今将四念处大意解释如下:

  ① 观身不净:

  我们的身体是不清净的,九孔常流不清净的东西,如眼有眵,耳有垢,鼻有涕,口有痰,加上大小便等。知道身体不净,是个臭皮囊,就不应该喜爱它、执着它。如果不执着,就得到解脱,不会再被身体所累。老子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无有何患?”他明白观身不净之道。

  ② 观受是苦:

  凡是所接受的都是苦,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苦。

  什么是三苦?

  就在于苦苦、坏苦、行苦。

  (A)苦苦:

  就是苦中苦,苦上加苦。好像一个人,本来没有房子住,又遇到下雨的天。本来没有衣服穿,又遇到寒冷的天。本来没有饭吃,又生病。生病没有钱请医生,这是穷人的苦中苦。

  (B)坏苦:

  没有钱的人有苦苦,有钱的人有坏苦。什么是坏苦?富贵的人,所住的是高楼大厦,美丽的设备,不幸发生火灾,将房子烧光了。有金银珠宝,被人盗去。又发生意外的灾害,如战争、风灾、水灾等,这都是坏苦。

  (C)行苦:

  就是人从出生那天起,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这就是行苦。在一生之中,虽然没有苦苦,没有坏苦,但有行苦。这种苦,任何人都要受的,谁也不能避免,释迦牟尼佛在八十岁时,还要示现入涅槃。

  什么是八苦?

  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

  (A)生苦:人在出生的时候,好像在两山的中间被压迫生出来,所以小孩生出时先哭,表示是苦,开始接受苦的折磨。

  (B)老苦:人到老年的时候,四肢不灵活,行动不方便,眼花耳聋,头发白,牙齿掉,处处不自由,不听指挥,所谓“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C)病苦:地水火风四大失调,就生病,病有种种难言的痛苦。

  (D)死苦:病苦过去,死苦来了。到死的时候,好像活牛剥皮,鸟龟脱壳一般的痛苦。这种苦无法可形容。

  (E)爱别离苦: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离死别。因为有爱。爱是造业的渊薮,如果能断欲去爱,业障就轻。要是有很重的情爱,业障就重,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凡夫就是迷着在情爱上,看不破情爱,放不下情爱,所以就有苦。 爱是最大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不容易放下,爱别离苦就是本来不想离开,但一定要离开,是被强迫而离开,这种情况多么痛苦,如夫妇有夫妇的别离苦,子女有子女的别离苦,亲友有亲友的别离苦。总而言之,有爱,在别离时,就是苦。

  (F)怨憎会苦:爱有苦,憎也有苦。讨厌的人,偏偏又遇在一起,所谓“冤家路窄”,也是一种苦。

  (G)求不得苦:求名得不到名,求利得不到利,求男女得不到男女,求富贵得不到富贵。总而言之,所希望的事情不能成功,也是一种痛苦。

  (H)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不空,就是苦。好像被五阴山压住一样,一点自由也没有。没有自由就是痛苦,这种苦好像火烧一般在心中作祟。

  什么是无量苦?上边所讲的三苦和八苦,要是详细分析起来,在每一种苦里边有无量的苦,在无量苦的里边,又有无量的苦。苦是没有穷尽的,所以叫无量苦。

  ③ 观心无常:

  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了不可得,是为无常。也可以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没有恒常不变的,所以叫无常。观察人心是无常,真心才是常。为什么说人心无常?因为人心善变,好像波浪一样,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个心念生,那个心念灭,念念迁流、念念不停。又好像虚空中的微尘,忽上忽下、忽东忽西,没有一定,这种心是无常。什么是常?就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是观心无常的道理。

  ④ 观法无我:

  就是观察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法无我。假设有我,那就有我执,如果再去执着于法,那就有法执。这样,就不自在、不解脱。若能观法无我、观人无我,这样来观察,二执皆空。人也无我,法也无我,也就破了人法二执。这是观法无我的道理。

  (A)色法:凡是能看见的形相,能说出的名字,一切的一切,都叫色法。这种法,若是看不破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这种色,有外色和内色。外色就是有形质。外边的色既然有形质,里边就有个影子。内色就是影子。有影子,就有色的妄想,就不能无我。你爱这个色,就因为有我,你执着这个色,也是因为认为有我。要是没有我,就无所执着。无所执着,就没有障碍,这就是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能放下,就得到自在。

  (B)受法:凡是接触外边境界始有所领受。要是没有我,就没有触尘。没有触尘,就得到自在。换言之,有我存在,就不能自在。

  (C)想法:就是一种妄想。这种妄想的法,你为什么不能对治?就因为有个我。要是没有我,什么妄想也没有,便到无所想的境界。

  (D)行法:就是迁流的意思。念念迁变、念念不停,川流不息。好像流水一样,这是行蕴。要能把行蕴看破,就是无我。

  (E)识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这八识也介于真妄之间 ,一变就变成大圆镜智,不变就是八识。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无我。观五蕴法能无我,就是观法无我。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解脱)(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解脱)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