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修行菩萨道的人,不应该亲近这一类人


   日期:2019/4/19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菩萨道的人,

  不应该亲近这一类人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 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 欲说是经

  应入行处 及亲近处

  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想要再把这个意思说详细一点,所以再用偈颂说一说。

  “若有菩萨”:假使有菩萨摩诃萨。这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行菩萨道的这种发大菩萨心的菩萨。

  “于后恶世,无怖畏心,欲说是经”:在将来恶世的时候,没有恐怖的这种心理,想要说这一部《法华经》,“应入行处,及亲近处”:应该入身所行的安乐处,以及所亲近的地方。

  常离国王 及国王子

  大臣官长 凶险戏者

  及旃陀罗 外道梵志

  修行菩萨道的菩萨,“常离国王”:应该和国王远一点,不要亲近;“及国王子”:也不要亲近国王的太子;“大臣官长”:也不要亲近这些做官的;“凶险戏者”:和打功夫、作武术戏这一类的;“及旃陀罗”:屠人,就是杀猪、杀牛、杀羊的这种人,也不可以亲近他们。“外道梵志”:和一切的外道。外道,就是修外道法的;梵志,这也是一种外道的名字,就叫婆罗门。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不可以亲近他们。

  亦不亲近 增上慢人

  贪着小乘 三藏学者

  破戒比丘 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 好戏笑者

  深着五欲 求现灭度

  诸优婆夷 皆勿亲近

  “亦不亲近,增上慢人”:也应该离增上慢人远一点;“贪着小乘,三藏学者”:也不亲近贪着小乘,修声闻、缘觉,不发大乘心的人。三藏教,就是小乘教;专门去修三藏教理,这样的人,也不亲近。

  “破戒比丘,名字罗汉”:不守戒律的比丘,或者冒充是罗汉,只有罗汉的名字,而没有罗汉的道德,“及比丘尼,好戏笑者”:及破戒的比丘尼,和好游戏、好说笑的这一类的人。“深着五欲,求现灭度”:因为他们深着五欲,都着住到这色、声、香、味、触,或财、色、名、食、睡上边,想要求现生就得到灭度的。“诸优婆夷,皆勿亲近”:这一类的优婆夷,都不要亲近。

  若是人等 以好心来

  到菩萨所 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 无所畏心

  不怀希望 而为说法

  “若是人等”:假设这一些个人等──就前边所说增上慢、破戒比丘、破戒比丘尼、破戒优婆塞、破戒优婆夷,和杀猪宰羊的旃陀罗。这一类的人,“以好心来,到菩萨所,为闻佛道”:以求道的心,想亲近三宝的这种心,来到修行菩萨道的人这个地方,他们想要求佛法。“菩萨则以,无所畏心”:这个修菩萨行的人,就应该以无所恐惧的这种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不在这里有一种贪心、攀缘心、贪图供养的心,不怀着一种的希望,来给他说法。

  寡女处女 及诸不男

  皆勿亲近 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 屠儿魁脍

  畋猎渔捕 为利杀害

  贩肉自活 炫卖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亲近

  “寡女处女”:寡女,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处女,就是没有结婚、没有亲近过男子的女子。“及诸不男”:和“生、妒、犍、变、半”这五种不男。像这样的人,“皆勿亲近,以为亲厚”:都不应该亲近,和他做朋友。

  “亦莫亲近”:也不要亲近,“屠儿魁脍”:屠儿,就是杀猪的。魁脍,杀猪的领袖;脍,也是杀猪卖肉这一类的。“畋猎渔捕”:畋猎,就是去打围(打猎);渔,是钓鱼;捕,是捕鸟。“为利杀害”: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杀害众生。

  “贩肉自活”:或者贩卖肉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炫卖女色”:或者女人装扮得很美丽,来做不正当的职业。“如是之人,皆勿亲近”:像以上这一类的人,都不要亲近他。

  凶险相扑 种种嬉戏

  诸YIN女等 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 为女说法

  若说法时 无得戏笑

  入里乞食 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 一心念佛

  是则名为 行处近处

  以此二处 能安乐说

  “凶险相扑”:就是学武术的互相扑打,你打我、我打你,这么样子;“种种嬉戏”:还有种种玩耍游戏,这种种的行为;“诸YIN女等”:以及贩美色不正当的这些个女人。“尽勿亲近”:不要接近他。

  “莫独屏处,为女说法”:不要单独一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在屏处来说法。屏处,就是用屏障挡着,旁人看不见的地方。“若说法时,无得戏笑”:如果要说法,不要嘻嘻哈哈的,一边讲法、一边笑,不要这样子。

  “入里乞食,将一比丘”:这个修菩萨道的,到乡村或者进城市中乞食的时候,一定要有另一个比丘陪伴着。“若无比丘,一心念佛”:假如没有比丘一起去的话,要端然恭敬地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南无释迦牟尼佛。

  “是则名为,行处近处”:以上是修行菩萨道的人,他的修行处及亲近处。“以此二处,能安乐说”:以这种修行处和亲近处,能很安乐的、无所畏的,为大众来说法。

  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

  有为无为 实不实法

  亦不分别 是男是女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是则名为 菩萨行处

  一切诸法 空无所有

  无有常住 亦无起灭

  是名智者 所亲近处

  “又复不行,上中下法”:这个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也不可以修行上、中、下法。上法,就是菩萨乘;中法,是缘觉乘;下法,是声闻乘,这是三乘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有为法、无为法,实和不实的这种法,都不可以修行。

  “亦不分别,是男是女”:也不可以分别,是男、是女。怎么不可以分别?这个“男”就是“慧”,“女”就是“定”;定慧如一,定、慧本来是一个的,也不可以太过分别。“不得诸法”:因为“无智亦无得”,所以不得一切诸法。“不知不见”:心里头也不知这一切法,眼睛也不见一切法。“是则名为,菩萨行处”:像这种把心置到一个地方,这就是菩萨行处。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这一切之诸法,本来什么也没有的,“无有常住”:观一切的法相,也没有常住。没有常住,就无所执着;无所执着,就得到解脱了。“亦无起灭”:观一切诸法,也不生、不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这也是有智慧的菩萨,他所应该亲近的地方。

  颠倒分别 诸法有无

  是实非实 是生非生

  在于闲处 修摄其心

  安住不动 如须弥山

  观一切法 皆无所有

  犹如虚空 无有坚固

  不生不出 不动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处

  “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你要是有种种的颠倒、种种的分别,去分别这个法有、那个法没有,这个是实法、那个是虚法,这是有生的法、那是没有生的法。分别这一些个法相,这就是颠倒。

  “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菩萨住到幽闲的寂静处,要修摄自己的身心,安住到诸法实相上,也不起、也不动,好像须弥山王停止在那地方,不动不摇的样子。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观一切诸法,本来都无法可得,好似虚空一样;虚空是没有自体的,所以它没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也不生、也不出,也不动、也不退。“常住一相”:在长行的经文里说“实无所有”,这儿怎么又说“常住一相”呢?因为没有“有”相、没有“无”相,这就叫常住一相──常住在“非有非无”这一相上。“是名近处”:这是菩萨一个修行的亲近处。

  若有比丘 于我灭后

  入是行处 及亲近处

  说斯经时 无有怯弱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从禅定起 为诸国王

  王子臣民 婆罗门等

  开化演畅 说斯经典

  其心安隐 无有怯弱

  文殊师利 是名菩萨

  安住初法 能于后世

  说法华经

  “若有比丘,于我灭后,入是行处,及亲近处”:释迦牟尼佛说,假设有比丘,在我灭度之后,进入到这种菩萨修行的处所,以及菩萨所应该亲近的地方。

  “说斯经时,无有怯弱”:演说《妙法莲华经》这一部经典的时候,无所恐惧,亦无所希求。为什么无所恐惧?就因为无所希求;你若有所希求,就会有所恐怖。你无所希求,所谓“到无求处便无忧”,什么也不求了,也就没有忧愁了。

  “菩萨有时,入于静室”:菩萨有的时候,要入到静室里,“以正忆念,随义观法”:以正念来忆念佛法的道理,随经的文义来观解佛法的道理。所以你们学讲经的,在讲经之前,最好先静坐一个钟头,或者半个钟头,把杂乱妄想都停止下来,修习静定的功夫;然后,由静定中悟出来的道理,来讲说佛经。这是最好的一个讲经的方法。

  “从禅定起,为诸国王、王子、臣民、婆罗门等”:在入了禅定之后,然后从禅定再出定。起,就是出定了。初禅定之后,为所有的国王,或者国王的太子、或者大臣、老百姓,或者婆罗门等,“开化演畅,说斯经典”:开阐演化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无上的妙理,“其心安隐,无有怯弱”:心里也很平安、很快乐的,没有所恐惧。

  “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安住初法”:文殊师利!你应该知道,这叫做菩萨安住初法──修行菩萨道,安住的一个初步的法门。

  “能于后世,说法华经”:菩萨若能这样修行,于将来末法时,他就可以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 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萨道       宣化上人)(五明学佛网:菩萨道       宣化上人)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我对菩萨道的省思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菩萨道之二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菩萨道之一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从菩萨道到成佛 

 郑振煌居士:菩萨道的修行 

 果煜法师:菩萨道之离合 

 如本法师:万德庄严菩萨道 

 陈永革博士:从大乘菩萨道看人间佛教的社会关怀 

 其它法师:从解脱道到菩萨道(传道法师) 

 如孝法师:行菩萨道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菩萨道的修行(2)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菩萨道的修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