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善道大师与念佛


   日期:2019/4/19 9: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导大师是我国唐代高僧,乃中日等国净土宗同尊的大祖师。大师得十方如来的心髄,作三界众生的眼目。依止《无量寿经》,独赞持名念佛。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超世希有,古今同钦。日本净宗称大师为高祖、吾家、宗家等,并有尊奉弥陀为净宗初祖、善导大师为二祖、法然上人为三祖者。

  日本法然上人赞善导大师之《观经疏》中说:“此疏是弥陀传说,此文是弥陀亲讲”,并赞大师是“弥陀愿王之垂迹”。日本亲鸾上人说:“善导独明佛正意。”

  我国莲池大师说: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俦。呜呼大哉!可见中日净宗先德,同具金刚正眼。故对大师崇仰尊敬,异口同声,如出一舌。

  大师为什么能长受后人无限崇高的尊仰呢?只因大师依止《无量寿经》十念必生的本愿,拈出持名妙法。指出径路修行的径路,显示弥陀愿王的本心。

  大师出家后,初依《观经》修观,已成深妙。贞观15年,师29岁(691),于玄中寺蒙道绰大师授予《无量寿经》。日本大野法道教授说:“如临昊天之云霓的寓言,似亦不足表示大师对《无量寿经》研究的热烈。”从此,大师一心持佛名号,笃勤精进,如救头燃。

  《新修传》中描写善导大师修学的情景说:“入堂则胡跪合掌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甚至寒冷亦须流汗。”又《往生传》说大师念佛“如是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口中出。十声乃至百千声,光亦如之。”

  大师的《观经疏》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又于《观念法门》中,为使弥陀第十八愿文义明确,乃将愿文写为:“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按魏译经文中原作“十念”。“念”字则有想念,忆念,参念,或为观佛之念等义。今写作十声,则只含“称念佛名”之义,不容更作别解。所以,法然上人说:“须将此文常唱于口,浮于心,遇于眠。此文是四十八愿的眼、肝、神。”我国善导以后莲宗诸袓,亦皆同遵此旨,宏唱持名念佛。

  又《新修传》说大师“出即为人说净土法”。《往生传》说:“续至京师,击发四众弟子,无问贵贱。”《往生传》说,“士女奉者,其数无量。”又《往生西方略传》说,“三年后,长安城中,已被念佛者所充满。”可见大师宏化之盛,冠绝古今。

  夫念佛法门为易行道。优于余法,故称捷径。但念佛有四:一实相念,二观想念,三观像念,四持名念。持名念佛,更为简易精深,直截了当,契理契机,万修万去。故持名一法称为径中之径。《阿弥陀经》说“执持名号”,《无量寿经》说“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经》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可见净土三经,同赞持名念佛。

  又此法门,乃十方如来所同赞,千经万论所共指。或问六字片言,为什么有这样无量功德?此一问题,实难酬对。因此一句名号,乃如来自证境界,唯佛与佛,乃知究竟。我等一介凡夫,何足语此。故只能略综显密教典,禅宗公案,一抒盲人摸象之见。

  净宗之妙,首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即是如来大觉圆圆果海,以此果海,作我因地修行之因。从果起修,所修即果。性修不二,因果同时。直截根源,千了百当,不历阶梯,非因造作,至圆至顿,不可思议。

  所以,《弥陀要解》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

  又,近代太虚大师于所著《佛教宗要论》中,归纳印、中、日三国大乘佛法为教、理、行、果四门。

  一教门,以言教为宗,三论、唯识、天台、华严等宗属之;二理门,唯显真理,不假言说,以心为宗。临济、曹洞等宗属之;三行门,注重行持。律宗、莲宗(指偏重自力实修之净土宗)属之;四果门,依佛果福智圆满之身土,加持自之身土。密宗、净土真宗等宗属之。净土真宗乃日僧亲鸾上人所倡。此宗所凭,唯一个“信”字,纯依他力,唯以佛果功德为依,与密宗相类。太虚大师分净土为行与果二门。实则我国之净宗的承传,正是果门。

  如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是谓往生关键,全凭信愿。往生后品位之高下,则由持名之深浅。日本净土真宗之说,即全在其中。先师夏莲老常说“净宗是密教显说”,今承其旨。

  又密净不二之说,曾屡闻于贡噶呼图克图与贝嘛布达金刚阿阇黎等诸位金刚上师。唯以藏密红、白教法初来东土,汉地信受未广,故暂不征引。兹谨从东密大德日本兴教大师遗教中,恭录数则,以作说明。大师说:“毗卢弥陀,同体异名。极乐华藏,名异一处。”

  又于《阿弥陀秘释》中说:“天竺称阿弥陀,唐翻无量寿无量光等。……一者无量寿,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二者无量光,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偏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中略)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珠像。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

  兴教大师之说,不但深明密净不二之义,且将持名一法中果觉因心之旨,剖露示人。洪名中一个“阿”字,即是平等不生之本心,亦是一切真言与一切诸佛之母。故知持名,是称性而修。

  又密教所以能即身成佛者,在使行者之身、口、意三业顿同如来之三密。唯三密齐修,乃上根利智所能行。故东密大德,圆融无碍,即一即三,指出一密相应,亦必成佛。如大师所说:“唯诵一明一字成佛,唯相应必定即身成佛故。”净宗持名即是持咒,即修语密。但能一念相应,即是一密相应,亦必即身成就。可见净宗,即是果门,乃密教之显说也。

  上明密净不二。其实禅净,禅密都是不二。如兴教大师引《观经》说:“‘是心是佛’,本来一体,更不可求。‘是心作佛’,迷却(按:‘却’即‘除’义)智显,即身成佛。”

  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乃《观经》之纲要,今则亦正是密教即身成佛之真谛。密净不二,于兹益显。

  又“是心是佛”即马祖之“即心即佛”。“是心作佛”亦即宗下之“真参实悟”,请问禅净二宗,又有何别?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能作佛者,是本妙明心;所作之佛,即佛即心,别无他物。故知能作所作,能念所念,浑然是个妙明真心。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如蕅益大师说:“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以即佛即心故,“念念佛”即是念念心。大师此论,精彻无比。

  至于直显禅净不二者,莫过于《大集经》所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可见持名不但是禅,且是无上深妙之禅。因为此禅,不待参究,当念即是。不论迷悟,全体现前。故先师夏莲老有诗句说,“念沸即是自心现”。古德也常说念佛之人,譬如“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问长安”。

  又如临济禅师常说的“孤明历历”。念佛人万缘放下,一念单提,这就是“孤”;清清楚楚,相续无间,便是“明历历”。又“孤”即是《金刚般若经》的“无住”。“明历历”即是“生心”。故持名即是无住生心。

  又如僧问洞山:“如何是佛?”答曰:“麻三斤。”又如有僧名慧超,问法眼说:“如何是佛?”答曰:“汝名慧超。”这等于说“你就是佛”。且道这与“一句佛号是佛”,“念佛之人是佛”,相差多少?

  又如《楞严经念佛圆通章》说“不借方便,自得心开”的“自得”二字,宜深著眼。盖谓不从外得,自然圆现也。所以蕅益大师说,“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元代中峰国师说,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也。

  又这一句佛号,如蕅益大师说:“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天台的圆顿三观,性具性造,一念三千等;华严宗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融具德,一真法界,都在其中,只因限于篇幅,未暇详论。

  如上所说,表明持名法门的”契理”。因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实相的正印。但持名之妙绝,更在于它的契机。机者,根机与时机。持名一法,普被三根,广应群机。

  《大毗卢遮那经》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太虚大师解释说:“须知方便之义,全在利乐众生,故可称为大乘三究竞。”今此持名往生一法,上至文殊、普贤,下及五逆十恶,但能临终十念一念,皆得往生,可见摄机至广。又但得往生,便横出三界,圆净四土,圆证不退,位齐补处,即与观音、势至两大菩萨并肩。故知此真是方便中之方便,究竟中之究竟。

  又持名一法,最契时机。昔太虚大师论人间净土,即广引《无量寿经》。盖此法门,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因持名之法,随时随地可修,不须入山潜修,闭关宴坐。故于有益世间之事,仍可照行。但能深信切愿,一向专念。若不得闲,下至行十念法,或临终十念一念,皆可往生。所以说“不废世法,而证佛法”。

  又大乘宗旨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因持名念佛,最为方便。故于当前人民,亦应随缘利乐。现居国土,正好一并庄严。如《无量寿经》释迦本师愿文中有“天下和顺”、“国丰民安”等。此与今日社会主张的“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四化建设”何有不同?故净业行人,可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且此持名妙法,不但契合今时,且亦普应将来。《无量寿经》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可见持名法门的契机,超一切法。

  粗知持名殊胜,弥感善导大师宏赞功深。善导大师说:“弘誓门多四十八,遍算念佛最为亲。”念佛何以最亲?蕅益大师说得好,“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普愿具信之士,同入不可思议果海。(黄念祖著,《法音》1990年11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善道大师)(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善道大师)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徐恒志居士: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 

 黄念祖居士: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五、记我与黄念 

 黄念祖:不要总想什么事都如意,什么都好了那就要有麻烦了 

 黄念祖: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 

 黄念祖:有许多活生生的事例,证明佛教的轮回之说 

 黄念祖:一生补处 

 黄念祖:住正定聚 

 黄念祖:大势至之功德是不可思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