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32


   日期:2019/4/22 12: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壬三、明十二处性二。初总征。二别释。癸、今初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处者。方隅处所。指眼耳等为内六处。指色声等为外六处。凡夫以三界依正为处。二乘以方便依正为处。菩萨以实报依正为处。佛以常寂光土依正为处。处无实法。即空假中。故曰本藏性也。此中破妄显真惟眼色耳声。各各二法对破。余皆专破外尘。以内六处。前已破显。今意正在破外六尘故也。

  癸二、别释六。初明色与见即藏性。至六明意与法即藏性。子、今初

  阿难。汝且观此只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中诸文。亦各四节。初云观此树林泉池者。由汝观故。方知林泉由林泉故。方显汝观。此正举出因缘所生之法。即总示中所谓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也。次从于意云何至谁明空色。正显因缘即空。三从是故当知至二处虚妄。显因缘假名。四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显因缘即中。以对总示中文。如前可知。次文先双征。次双破。破眼根生色相。云见空非色。色性应销者。既许色尘从眼生。必许空尘亦从眼生。是色以眼为性。空亦以眼为性。今见空之时。既非是色。则空性已起。色性应销。以空色二性相反。不容并立故也。然设许色性销亡。则便一切都无。既无色相。亦何能显明空质。以空色二法。又必相待故也。空亦如是者。见色非空。空性应塞。塞则显发一切都实。空相既无。谁明色质也。次破色尘生眼见。云见空非色。见即销亡者。既许见从色生。则以色为见性。观空之时。既非是色。见性即应与色并销。然见性既亡。则便一总都无。又谁明此空色耶。见从空生。例此可知。故不复说。第三文中。意显十界见与色空。俱无实处。不过幻妄称相。第四正显惟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藏性也。惟其色处即空假中。故优波尼沙陀悟之。尘色既尽。妙色密圆。

  子二、明听与声即藏性

  阿难。汝更听此只陀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只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若复汝耳往彼声边。如我归住只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中第二推破之文。与前后诸文不同。另为一局。当知佛语巧妙。大有所关。今为出其言外之旨。略有二意。一者诸文彼此互彰意。二者密显此方教体意。初意者。若取前章法式以破耳声。应云。此等为是耳生声相。声生耳闻。若复耳根生声相者。闻静非声。声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声相既无。谁明静相。静亦如是。若复声相生耳闻者。听静非声。闻即销亡。亡则都无。谁知动静。若取后章法式以破声尘。应云。此声为复生于汝耳。生于钟鼓。为生于空。若复此声生于汝耳。称耳所生。应从耳出。耳非钟鼓。云何耳中有钟鼓声。称汝闻声。当于耳入。耳中出声。说闻非义。若生于空。空性常恒。声应常在。何藉他人击鼓撞钟。若生钟鼓。钟鼓常在。应常出声。何须撞击。若生于桴。应是桴声。非钟鼓声。又桴亦常在。声应常出。若生于手。亦如桴破。若生撞击。今除钟鼓桴手虚空诸相之外。安得别有撞击体相。体相尚无。声从何出。是谓以彼彰此也。又取此章法式以破色见。应云。此等为是色来眼边眼往色处。若复此色来眼边者。此色已来阿难眼处。目连迦叶应不俱见。何况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举眼同见。若复汝目往彼色边。仰观日时。汝目已往日处。其余诸色。应皆不见。又取此章法式以破香闻。应云。此等为是香来鼻边。鼻往香处。若复此香来汝鼻边。目连迦叶应不俱闻。若复汝鼻往彼香处。忽有臭气。亦应不闻。是谓以此彰彼也。说此意者。谓治众生无量戏论习气。法应尔故。次意者。只一钟声。圆应一切而无匮。陈那所谓妙音密圆。只一耳根。圆闻一切而无杂。观音所谓圆照三昧。故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或谓此是破妄。不可约真心反难。恐塞悟门。此大不然。佛之破妄。元为显真。倘于此处瞥悟。正畅如来说法本怀耳。若无来往亦复无闻者。谓若计音闻各有实处而无往来。则又不成闻矣。惟其声处即空假中。故憍陈那于此悟明四种四谛。具如下文所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