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守口如瓶是最大的修行


   日期:2019/4/22 1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这个说话太容易的时代,我们或许忘了,守口如瓶,是品质,更是一种修行。

  《增广贤文》:“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

  《维摩诘经》有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不让杂念侵扰内心,不让言语随口而出,是为人处世一大戒律。我们或许做不到防意如城,却应该警醒,真正的智者,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防意如诚,守口如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三国时期,杨修在魏军中担任行军主簿。曹操进军汉中与刘备决一死战,两军对峙,刘备据险不出,曹操率领大军进退两难。

  一天夜里部下向曹操请示军中守夜的口令,曹操脱口而出:“鸡肋”。

  杨修听闻,立即命令部队收拾行装。大家围上来忙问何故,杨修自鸣得意地说:

  “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明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职于海军时,一位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座岛上建潜艇基地的事,罗斯福看了看四周,仿佛是害怕别人注意,然后轻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守秘密吗?”

  朋友回答道:“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

  罗斯福笑了笑,接着说道:

  “那么,我也能守口如瓶。”

  “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

  谋者之心,机事之密都不可随口而出。宁因不言被人责怪,毋因多言惹祸上身。

  守住了口,不吐露他人的秘密,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品德。“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不吐露自己的秘密,也守住了成大事的智慧。

  一个和尚曾传授贾平凹成就大事的秘决:心系一处,守口如瓶。何谓守口如瓶?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言而不当,不如不言;

  旧事重提,不如不言;

  知而不行,不如不言。

  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获得信任

  《欢乐颂》五个女孩里面,最受人欢迎的,是高冷得有点不近人情的安迪。在两季的电视剧里,几乎所有人碰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安迪。

  樊胜美把身份证、银行卡都交给安迪保管;曲筱绡的家庭大战爆发时找安迪帮忙;关关把喜欢赵医生的秘密告诉了安迪;王柏川公司破产,也拜托安迪保守秘密。

  在二十二楼里,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秘密,和不想大肆宣扬的是是非非。在他们向安迪倾诉和求助后,不管当事人是什么态度,在安迪那里这些秘密都是一个句号。

  正是如此,所以每个人都对安迪保持绝对的信任。

  对他人的秘密守口如瓶,是对别人的生活领域的尊重,也是赢得他人的尊重的利器。守口如瓶,是为人处事最聪明的策略。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信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赢得尊重

  如果说,明知不问是人格魅力。那么,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顶级修养。

  宋丹丹就具有这种魅力。她在24岁时,有过一段闪婚,仅维持一年,鲜为人知。有人问起,她说:

  “对任何人,我都不曾透露过那段往事的印迹。因为我答应过他,绝口不提。”

  办完离婚手续后,她们一起看了场电影,吃了顿饭。在饭桌上,他认真地对她说:

  “丹丹,我跟你结过婚,娶过你做我的老婆,已经很幸福了,但是有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

  她看着他:“什么事?”

  他说:“将来你如果有名了,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永远别提我的名字。”

  二十多年过去了,宋丹丹履行着承诺,一直守口如瓶。她说:

  “我不说,是因为尊重。”

  《增广贤文》里写:“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意思就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

  这么多年,外界一直揣测着宋丹丹的几任婚姻,但她始终不辨。

  她是聪明的,知道有些话不能贸然说出口,伤人不利已。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尊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四、沉默的智慧

  孔子一日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可子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通情感流露,却让孔子转身就赏了他一声冷笑,这热脸可是大大地贴上了凉屁股。

  孔子事后也解释了冷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不是说你讲得不好,而是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太不像样。

  孔子一直强调“敏于行而慎于言”,遇事须机敏麻利,雷厉风行。可讲话最忌“抢”,一定要思虑清楚,等时机恰当,再慢条斯理地说出来。

  急着发话,本就易失之慎重。即便话本身没什么毛病,若说话的时机不成熟,好话也多半成了坏话?

  在这个舆论迅速发酵的时代,适时地沉默,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我们拥有了太多发声的渠道,却唯独失去了保持沉默的智慧。

  智者先思后言,愚者先言后思。

  想要守脑如玉,首先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沉默(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五、潜藏于心底

  有一句话,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它包含了一个道理,就是当计划还没有变成现实的时候,它还仅仅是一个计划。一个计划要从空想变成现实,期间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变数。

  每到放长假或者过新年,朋友圈就会有很多人兴致勃勃地分享假期计划。

  “我要每个月看一本经典名著。”

  “我要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五个小时。”

  “我要去国外旅游。”

  但在现实情况里,这些计划往往是无疾而终的。对计划和目标言之凿凿的人,只是用计划的讨论来取代计划的实施。

  同时有一些人,他们常年不出现在朋友圈里,但只要见面一聊天,你就会发现他们悄无声息得取得了很多成就。

  埃尔温·斯特里马说:

  “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便善于沉默,谁没有这些,谁便只好夸夸其谈。”

  这就告诫我们,如果我们内心有了一个计划,那么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将它保守于心底,不露声色地一步一步将它付诸实现,而不是第一时间把它坦露出来。适当地保持缄默,培养守口如瓶的品质,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良好表现。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宁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六、宁静致远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言不在多,希言则贵。

  杜月笙看人有一条标准:

  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古龙也曾有言:

  “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自就更高。”

  我们都有一条思想的河流,而语言随时会翻滚起巨大的浪潮,守口如瓶,是让浪舒缓下来,我们在静默中,方知水的深阔。

  守口即守心,舌乃心之苗,当人止语时,心是宁静的,安静的人,强大无比!

  转自丨“京博国学”(微信ID:jingboguoxue)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守口业       慎言)(五明学佛网:守口业       慎言)  

 大安法师:慎言慎行 自求多福 

 口业警示集47(第七章 谨言慎行 十三、背后慎言) 

 对于放生请谨慎言行,莫让言语阻断千万苦难生灵渺茫的生机 

 口业猛如虎,慎言慎言!! 

 口臭说明你口业很重,所以要守口业、修口德 

 我们守口业有什么好处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能弘法师: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慎言 

 守口业、修口德—众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的因果对应 

 大安法师:慎言慎行自求多福 

 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事以慎言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