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不要忽略身边的善知识


   日期:2019/4/23 20: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大家好。

  现在有好多人把“皈依”,当成了新潮,还有的把“皈依”,当成了挡箭牌。

  有些人来找我,说“信佛”,还有的人急来抱佛脚,这样的类型,使我头疼。

  这时候的所谓的信佛,简直就是把佛法当成了一种潮流似的。

  装饰得很华丽,念珠也弄得很时尚,从表层看很专业,其实呢,都是把功夫下到形式上了,实际功夫没有,习气不但没有驱除而且加重。

  遇到了困惑,束手无措,平时练点绕口令,嘴上功夫,佛法对自己来讲不得力。

  果报现前了,来问我,如何能够立竿见影的转变,就是找佛也是无济于事。如是因,如是果。

  都是自心所现,佛已经向大家来说明了,若想化解必须要从内心,下功夫。忏悔过去,改变自心,驱除业障。

  可是又有谁去做呢?不是说佛法不灵,而是我们没有如实,按照佛所引导的方法去做。

  修行岂能戏论,修行不是形式,必须要务实,它是为了让我们众生超凡入圣,脱离六道轮回,永得解脱的方法,佛法的价值是无法衡量,无法比较的。千万不要认为佛法无足轻重,对它的忽略。

  现在学佛的人很多,但是目的很复杂。其实这都是属于对佛法的误会,把佛法错误的理解。

  现在还有的,去哪个地方,见上师,活佛,高僧,大德等等。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说,拜见他们不好,非常好的事情,能够与善知识结缘,非常幸运。

  但是也有些事情要谨记,什么事情呢?

  对他们不是光结缘,光见到他们,就认为自己信佛或自己开悟,成佛。见面相识,但是要不断地向他们请教,修行的方法。

  如果我们与善知识不能够长时间的沟通,就没有办法跟随他们的教导,另外老师也没有办法对我们跟踪、程序的引导。

  这样子我们还是要安下心来,努力学习经典,对身边的善知识,要多亲近。要对经教,多投入,多了解。比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等,要一门深入。

  不要认为自己见到高人,就心生傲慢,盛气凌人,对身边的真正的善知识轻慢,对经典的轻慢,这是无量无边的罪过。

  真正的善知识他们的智慧是等同的,千万不要对他们的轻慢,真正的善知识,他们是非常平常,绝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谨记,不要忽略自己身边的善知识,他能够不断的对我们跟踪、程序的引导。

  我曾犯下这类型的错误,去什么地方,千里迢迢,拜见,回来认为自己有老师了,而且是佛,其他的善知识,都无所谓,这样子的心态持续的很多年,后来发现自己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这种傲慢的心态,把自己耽误了很多年。追悔莫及,等自己醒来,可是自己身边相随的善知识已经远去他乡。

  现在回想起来,犯下大错,所以希望众亲,千万不要走我的路,这是最大的错误。一定要珍惜善缘,虔诚请教,虚心接受。

  修行,就是修正 ,修正迷茫的思想。努力把自己的心态安住,若想让智慧的展现,必须要把妄念静止。

  就是说智慧是展现在静态,聪明是展现在妄念。千万不要误会,把聪明当成智慧。

  心态的安住,这个功夫是日积月累,不是一朝一夕。所以修行首先要从把自己的心态,妄念止住,先从这个程序开始。

  等到妄念安住了,功夫成熟了,然后再进行下个环节,做到净。静与净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过程。这个净是展现在动态中。

  好了,以后详细说明。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桑吉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释桑吉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