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38


   日期:2019/4/28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辛四、明藏性即风大性三。初破妄执。二显理性。三斥迷惑。壬、今初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十法界内动外动。总名风大。今亦且就现前外动辨之。风性无体动静不常者。正显妄无自性。破外计也。汝常整衣下。重举因缘生法。僧伽梨。此云大衣。此风为复下。正明缘生无性。袈裟此云坏色。即三衣之都名。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者。能生是常。所生亦应常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者。所生无常。以例能生亦应无常也。风空性隔者。既不达同是藏性。则风性属动。空性属静。不相为用也。不应风性无从自有者。转破不和合计也。

  壬二、显理性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此明性具十法界风。风之与空。皆性皆真。是故随缘即不变。不变即随缘。而有十法界风差别也。

  壬三、斥迷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惟其藏性即风大性。故琉璃光法王子悟之。合十方佛传一妙心。

  辛五、明藏性即空大性四。初破妄执。二明大均。三显理性。四斥迷惑。壬、今初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十法界内空外空。总名空大。今亦且就现前外空辨之。空性无形因色显发者。正明空无自性。破外计也。如室罗城下。重举因缘生法。此空为当下。广明缘生无性。刹利种。即王族。婆罗门。此云净裔。亦云梵志。如此方儒业之家。毗舍。即商贾。首陀。即农夫。颇罗堕。此云利根。即术士九流之类。旃陀罗。此云魁脍。即屠酤YIN舍诸下贱家。虚空之浅深。随其出土之多少。所谓因缘生法也。次明因缘无性中。总征三句。次先破无因。无因。即是自然。由众生于四大边多计因缘。于空大边多计自然。故先破之。次破因土出中。先破正计。次若无出入下。破其转计。谓若计空无出入。则未出土时先有虚空。虚空与土同住一处。同体相连。故出土时。空亦应出也。由其未达空土皆如来藏。别无自体。故得以此难之。次破若因凿出。亦先正破。次不因凿出下。更破转计。汝更审谛下。此理玄微。故更嘱云谛审谛观。欲其于此悟入妙性也。凿空虚实者。凿是实物。空体虚融。若未达藏性。则虚实迥殊。不相为用。故曰非和非合也。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者。又转破其不和合计。

  壬二、明大均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此以空均四大而名五大。显其皆性皆真。无二无别也。盖九界众生。于此色空二法。总未能融通为一。凡夫计四大实色。与顽然虚空。敌体相对。二乘以生死妄色。与涅槃真空。敌体相对。禀通教人。以从假入空。与从空出假。亦敌体相对。禀别教人。以空有二谛。与但中第一义空。亦敌体相对。孰知四大即空。空即四大。空即藏性。四大亦即藏性。藏性即空。藏性亦即四大。是故十法界地水火风。即是十法界空。十法界空。即是十法界地水火风。今承上文拈出一井中空。即复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和非合。非不和合。四句咸离。百非俱遣。始信十界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与彼现前地水火风。一一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彰彰明矣。由汝不悟四大元如来藏。遂以世间戏论妄想和合因缘而自缠绕。今当观此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若谓虚空有出入。是因缘戏论。破已如上。若谓虚空无出入。是自然戏论。破亦如上。若知藏性虚空随缘不变。则出入即非出入。若知藏性虚空不变随缘。则无出入不妨出入。若知藏性虚空离诸戏论。则知藏性四大。亦皆离诸戏论矣。

  壬三、显理性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此明性具十法界空。空之与觉。皆性皆真也。前文既以空均四大。则今举一空字。便是全举五大。人谓五大是无情法。名为不觉。根识是有情法。名之为觉。殊不知情与无情。皆性皆真。是故十法界若正若依。一一无非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此随缘不变之体也。随十界众生之心。应其所知大小之量。循于善恶诸业。发现而为十法界空。此不变随缘之用也。

  壬四、斥迷惑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凡外以析色归空为因缘。以顽空不动为自然。禀藏教不得意人。以灭色会空为因缘。以真空不动为自然。禀通教不得意人。以体色即空为因缘。以空理无生为自然。禀别教不得意人。以缘了二修显发真如为因缘。以真如佛性迥出二边为自然。皆由不了藏性。故终无实义可得耳。惟其藏性即空大性。故虚空藏菩萨悟之。妙力圆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