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八)01


   日期:2019/5/4 14: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九章行门

  第一节念佛原理

  当前位置:无量光明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八)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八)

  净土经论 | 发表时间:2014-07-23

  第十九章行门

  信愿行三资粮中,行门是将信愿具体地落实在念佛行持中。念佛行门简易便捷,然细究之,亦有难易浅深的不同。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四种念佛中,实相念佛专念自性天真佛,门庭高峻,非上根利智难以措手;观想念佛,凡夫众生心多散乱,难入微妙之观;观像念佛,像在可修,离像则难,净因易断,相续甚艰。唯持名念佛,万德齐圆,三根普被,下手易而成功高,契合末法众凡的根机与现代生活环境。所以,古今祖师大德特倡持名念佛一行,从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一脉相承,殷殷劝化。本章拟以持名念佛为准范,探究念佛原理、念佛方法与净业助行,俾令对净土行门有较为完整而明晰的了解。

  第一节念佛原理

  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兹谨依圣言量,对念佛原理,略施诠释。

  一、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深知十方众生,无始以来,念念不停,如急流水,漩洑不止,阿弥陀佛大悲愍念常没众生,以悲智愿力建立名号,令众生执持称念,以起借一遣万,以净破染之功效。

  阿弥陀佛名号,不仅凝聚着阿弥陀佛三身四智无量功德,而且,阿弥陀三音亦是本着众生的心性而建立,乃佛法界的内在音声。阿字是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表法界体相、空义、因义。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在生理效应上,持念阿音可以打开人体内脏的脉结,清理脏腑之间的各种宿疾,华严四十二字中,阿为第一字。弥字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阿弥陀秘释》云:“是故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

  阿弥陀名号是法界大密咒,是阿弥陀佛万德的载体,是圣凡同构呼应的媒介。名号所在之处,即阿弥陀佛愿力光明遍照之处。净业行人念佛之时,即是蒙光照触护念之时。名具万德,名召万德,信愿持名,即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法门的特质之一,就在于以阿弥陀佛果觉名号,作净业行人修持之因地心。即固即果,因果同时,至心称名,圆转五浊,圆成五清,一句名号,极平常极玄妙,念念相续,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味。究竟大安乐法门,无过于此。

  二、心作心是,系念佛界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段经文昭示念佛的根本原理,阿弥陀佛是本觉之理,遍在一切众生的心念中,念佛即是始觉之智,佛与众生的想念不相隔离,诸佛正遍知海,依众生的观念而得以显现。众生若不念佛,则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轮回,去佛遥远。是心是佛即性德,是心作佛即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吾人妙明真心含藏在尘垢中,难以自现,今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力,清除垢障,显明清白,声声唤醒自己,就路还家,领略本地风光。

  现前一念为升沉苦乐之根因。无念心体唯佛独证,九法界众生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心念佛德,即佛法界现;心作恶业,即地狱法界现。《好生录》记载,有一常探巢取卵以食的小儿,在桑田中自见一四门紧闭之城。满城热铁碎火烙足,小儿号注狂奔。其父赶来呼子名字,小儿应声倒地,城火俱不见,而小儿膝下腐烂如炙。证知,地狱不远,即在目前,随人业报以现。同样,“阿弥陀佛,去此不远,”①实因阿弥陀佛在众生自心之内,以念佛观佛之功,即能引发显现。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吾人心念若与佛名相应,即念佛法界。念佛从念头入手,即波究水,遣荡杂念,契入本心,乃背尘合觉,反本归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系念佛界,乃念佛法门的根本理念。

  三、以势至都摄六根之方法修观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二大胁士,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证观音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今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二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净业修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大势至念佛圆通从根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缘六尘。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摄。具体到念佛行持中,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眼皮放下,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佛种子,使之显现佛国境界,享受佛国生活,临终任运往生净土。即生净土,境缘殊胜,善业时时增上,惑业日趋淡萎,直至破俱生法执,尽转所知障为菩提,成大圆镜智,尽转烦恼障为涅盘,成无垢识,不论善恶种子,悉皆转智,圆成佛道。

  观音的耳根圆通,利用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的特点,不出流循尘,而是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耳根圆通虽然倾重于自力解六结破三惑,然亦可与势至的根大圆通合修念佛法门。势至的都摄六根与观音的旋转倒闻机,皆有不循声出流而入流照性之妙。势至的反念念自性与观音的返闻闻自性,都在自任开启上用功。只是势至用念佛的方法,观音用观照的工夫。二者有方法上的差异。观音的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系念佛号,从事念到理念,却是三根均被的胜异方便。所以,将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与观音的返闻自性、入流亡所融合起来,双取二种圆通的胜妙。取法于上,当生契证圆通;守住底线,乘佛愿力,带业往生,净土华开见佛证圆通。

  《无量寿经》开示净业行人修持的态度与方法,是观音势至两种圆通方法合修的示范。净业行人对娑婆苦境的厌离与对极乐净土的欣慕之心态建立后,应努力修善,摄心念佛,不动六根,不缘六境,不起六识,返念佛号,返闻自性,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心如虚空,不受一尘;淡泊宁静,离欲无染,心存往生成佛广度众生之善愿,精勤求索;对苦难众生常怀哀愍慈济之念。在世间生活中,言谈举止契合仁义礼智信,为世人作道德懿范,诚于中而形于外,事理双圆,真俗并照。尽形寿不忘失出世大事,令自己速出生死,并摄一切有情出离生死,亦得解脱。如是善愿因行与绝待之净心,应恒常觉照保任,务令增上纯熟,不循世间的业缘,唯取净缘,就路还家,浪子渴望与慈母会合。在佛光照摄中,其心寂然不动,安然自在。任运常乐,绵密用功,佛号日觉亲切,能所界限渐趋泯灭。

  如是久久用功,在无心三昧中,某一刹那心佛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禅宗称为摸着向上关捩子)。如来藏性开显,经文用四个“自然”,表明心性法尔具足无量性德,不从外来(亦即与观世音菩萨证圆通,寂灭现前而获二种殊胜、三十二应、十四种无畏功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等相同)。自然中有自性本然之实相,自然中具一切诸法之根本自体,自然中流现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自然中于十方虚空中流现珍妙万物,自性光明精美洁净,其殊胜微妙一切世间诸光无能为比。洞达明了无有上下之平等理体,神通妙用无有边际。

  《无量寿经》阐释的如是因行果报,将势至根大念佛方法与观世音返闻自性的功夫融为一体,下手处是念佛,都摄六根念佛,自念自听,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虚空,不住空境,解六结,破二执,证三空,最终获得“光精明俱出”的法益。观音的慈悲与势至的智慧,通体担荷。念心(意根)与音声(耳根)共趋真如,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展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于斯方庆圆成。

  四、自念自听的反馈机制

  音声是自然界与人类行为的神妙现象之一,于净宗念佛法门关联尤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语言的发送与接收同时伴随着生理、物理和心理的过程。发音与听音形成反馈机制。说话人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传输到听话人;经过听话人大脑听觉中枢的信息处理,配合听觉理解得以接收。这是外反馈机制。音声亦能通过内部神经细胞来传递,形成自念自听的内反馈机制。

  念佛秘诀即是自念自听,在内循环反馈系统中,由心启音,通过发音器官传递,左耳聆听,右耳收音,回到内心;又由心启音,左耳听,右耳收……循环不已,即便默念,意地中亦应有声相,以心默听。总之,将物理、生理与心理三要素总摄在一句佛号中,不循尘出流,而入流闻性。一切时中,佛号历然。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秽成净,转凡成圣。听觉悟解力日益敏锐,最易激活潜能(圆通常的自性)。又因为耳通气海,自念自听能将人体气脉磁场有序化,故能起到强身祛病的功效。

  自念自听在音声格调上亦应加以重视。西方极乐世界以音声作佛事。针对娑婆往生者的根性而言。西方极乐世界音声之美,德用之殊胜,十方世界最尊第一。西方净土诸种音声皆具八种特质。即为:清、畅、哀、亮、微、妙、和、雅。阿弥陀佛名号亦内具此八种美质。所以,净业行人宜应赋予六字洪名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质。如是念佛,容易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感应道交。吾人的声声佛号,汇入西方净土的大交响乐中;同时,西方净土的种种妙音,亦应和着吾人的声声佛号,相即相入。心光音声,此土彼土,融成一片,妙感难思。

  故而,吾人念佛的音声格调应以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为基准,以期达到与西方净土音声同构共振之效应。当念佛时,不求世间福报,唯冀一超直入极乐国,即为清;当念佛时,万缘放下,虚空无立,舒展胸臆,直心唱佛,即为畅;当念佛时,生大惭愧,怖地狱苦,落水呼救,求佛援手,即为哀;当念佛时,生庆慰心,幸遇净宗,得脱苦海,欢快踊跃,即为亮;当念佛时,念念觉照,声声踏实,洗濯垢污,慧光渐显,即为微;当念佛时,梵音入心,阵阵清凉,触境会心,香光庄严,即为妙;当念佛时,声和韵稳,字正音圆,心平气缓,人境协谐,即为和;当念佛时,沉着安闲,不欣世语,端正身心,唯佛是念,即为雅。概言之,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实为念佛之轨范,吾辈净业学人当如教奉行。

  以上概述了净宗四大念佛原理,只是从基本理念上略作诠释。如细究之,义理内涵甚为深广。净业行人应从原则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用以切实指导自己的净业修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土宗教程)(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土宗教程)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