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7


   日期:2019/5/9 15: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元明本

  持一禅心,观照万法。所谓的禅心,圆融明净虚空静寂,出入没有妨碍。不可以求取形相,不可以言说。舒展开来那万法就是它的彰显,收卷起来那万法随它而泯灭。凡夫迷惑愚昧,引起生死轮回,有苦有乐上升下沉,没有办法解脱。所以不是禅法不能契合佛心,不是智慧的妙观察不能破除众生的迷惑。《圆觉经》把三观互相推演为二十五轮,《无量寿佛经》把一佛分为十六观。开始端坐静室,专注观想一方,保持观注不休止,与妄想一起泯灭。所以一轮见到真谛,妙观澄澈清明,一处观想功成,诸佛圆满具足。如面对台上的镜子,如帝释宝网的明珠,万象显现而没有映照的功果,千光聚集而绝无能收的痕迹。这样观想,就是见到清净愿王阿弥陀佛,白毫光芒漫天,绀目如清澄大海,巍巍的光明,殊特的相好。遍法界的光明,化为香台宝树,楼阁殿堂莲池水沼,庄严具足。这时的三昧修行人,听到就是见到,感觉就是知觉,言语或沉默,行动或静止,都与没有作为的清净妙观,吻合混同了。然后这个妙观,在任何的时候,散作无边的庄严佛事。如果用来报国恩,那么国家就永保长久;如果用来报亲恩,那么父母就超脱一切的烦恼。甚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怨亲,同时解脱。那么作为报答,哪里有限量呢?(《报恩院记》)

  元优昙

  一、凡是修净土的人,根本是要解脱他的生死,不是说说就算了。应当想到无常迅速,时间不等人,必须是把事做到底才可以。如果半进半退,又信又疑,到临终能管什么用?如何出离轮回?如果是信得到位,就从今日起,发大勇猛心,发大精进心。别问会不会,见性不见性,只要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靠着一座须弥山一样,摇晃不动。专注心,一个意,或者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者默念、专念、系念、礼念,念佛就想佛,常忆常念。早也念,晚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时时刻刻,不要放下。绵绵密密,如母鸡抱窝孵蛋,常有暖气不断一样,就是净念相继。再加上智慧观照,那么知道净土就是自心,这是上智人的修行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遇苦乐逆顺境界现前,只是念阿弥陀佛。没有一念变异心,没有一念退惰心,没有一念杂想心,直到命尽,永远没有别的念,决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真能这样用功,那么历劫的无明生死业障,自然消灭,尘劳的烦恼习气,自然清净无余了。亲眼见到弥陀,不离本心一念,功行圆满,愿力相助,临命终时,一定往生上品。二、若是念佛的人,尘世污染不净,起恶念时,须要检点自己。或者有悭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自我心、傲慢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以及各种逆顺的境界,随着染污所生的一切不善的心,如果刚发起时,急须要高声念佛,收敛念头归正,不要使恶心继续下去,当下消灭干净,永远不再生起。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卑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当常有守护。更要远离不清净的行为,断绝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千万不要畜养,打猎捕渔,都不应当做。应当知道极乐国内,所有上等善人,都是由于舍弃恶缘,修行善业,获得往生净土,不退菩提的。念佛的人,应当随佛学,应当是把去恶取善作为要务。三、凡是修念佛的人,想要往生净土,总是想到世间,一切无常,成必有坏,生必有死。如果不亲闻佛法,就是舍一身体得一身体,轮回三界四生六道,没有解脱的期限。我今天有缘,能听到正法,能修净土法门,只是念佛,舍弃这个业报身,就往生净土,进入那莲胎,受到种种快乐,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获得不退菩提,这是大丈夫平生能干的事啊。有了疾病,正应该向前,坦荡身心,莫生疑虑。只要向西方端正坐好,专想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出现在面前,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不绝。对于世间一切事务,不再思念,不再贪恋。如果心念起来,就要赶紧称念佛号,在每一念中,除灭罪障,只这一念,决定往生净土。寿命如果还没有尽,自然有安宁,千万不要妄起留恋世间的心。该存留自然存留,该死必须死,只是办往生的事,何必疑虑?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如脱掉破衣服,换上等新衣,一旦舍掉凡身,就登上佛地,难道不是很伟大吗?四、真信修行的事,就真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专心一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这一念,就是我的本师;只这一念,就是化佛;只这一念,是破地狱的猛将;只这一念,是斩群邪的宝剑;只这一念,是打开黑暗的明灯;只这一念,是渡苦海的大船;只这一念,是医治生死的良方;只这一念,是出三界的捷径;只这一念,是本性弥陀;只这一念,就达到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总在念,不要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没事也这样念,有事也这样念,安乐也这样念,病苦也这样念,生也这样念,死也这样念。这样一念清楚分明不糊涂,又何必问他人找归途呢?(《莲宗宝鉴》)

  元维则

  有人问: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能往生,又没有退转。那么我就先做世间的事,等到临终再念佛,可以吗?

  回答:苦啦,苦啦!耽误了自己,又耽误了天下僧俗男女,都是这话啊。五逆罪恶凡夫,临终念佛,是过去世有善根,所以遇到善知识,而能念佛。这样的侥幸,一万个里面也没有一个。《释净土群疑论》说,有十种人,临终不能念佛。一、善友未必能相遇,没有劝念佛的人。二、业障痛苦缠身,顾不上念佛。三、中风说不出话。四、狂乱疯癫痴呆。五、遭遇水火灾难。六、遇到豺狼。七、恶友破坏他的信心。八、昏迷致死。九、打仗死亡。十、坠落悬崖。这都是寻常能见闻到的,不论在家出家,人们都会有的。过去的业力感招,现在的业力感应,忽然现前,不容回避。忽然遭遇一种,就是什么办法也没用了啊。善知识或活佛,也救不了了啊。然后随着业力去三途八难中受苦,到那时,要听到佛名,也不可能了啊。就算是没有这些恶缘,正常善终而死,未免有风刀霜剑一样切割分解身体,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分离,就如生龟脱壳,痛苦逼迫,恐怖惊惶,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病而死,世间俗缘未了,世间贪念未休,贪生怕死,扰乱胸怀,又有家事不明确,后事没有办,妻啼子哭,百种的忧虑,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死以前,只有些小病痛在身,未免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祈祷忏悔,杂念纷飞,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病以前,只是年纪老大,衰弱的样子现前,老态龙钟,忧愁烦恼,落在衰老的身上,左边安一个右边排一个,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没老以前,正是年少力壮,或者狂心未歇,俗事缠身,东奔西忙,胡思乱想,业识迷乱,念佛不能够了啊。更好一点的清闲自在,有志修行,有点对世相看不破、放不下、拿不定、斩不断,有些境界现前,一个主人翁就随他颠倒,念佛不能够了啊。你看老病的时候,少壮清闲的日子,稍有一事挂在心上,早就不能念佛了,何况临终的时候呢?还要忙着做世间的事,你真是痴人,说痴话,肯定你把心用错了地方啊。而且世事如梦,那一件事能代替生死?纵然是修造寺院、增添庙宇、攀缘名位、交结官豪,以为是多做好事,却不知犯了不关心自己的修道,广造伽蓝等戒。难道没听说过吗?有为法的功德,多有过错,天堂还没修好,地狱先造成了,生死大事不清楚,所做的善事都成了苦的根本。眼光落地(沦为动物),受苦的时候,才知道平日所做所为,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地狱的汤锅下增加木炭,地狱的剑树上助长刀枪。袈裟下失去人身,万劫难恢复,铁汉听了,也要落泪。祖师如此苦口婆心,哪里许可你临终念佛呢?死心禅师说:“世间人的财宝堆积如山,妻妾成群在面前,日夜欢乐。可是无奈未来的日子有限,时光暗中逼迫。催命符到了就要上路,不容许停留,阎罗老子,不讲人情,无常鬼王,有什么情面?况且根据人们的耳闻目睹,前街后巷,亲人眷属,朋友兄弟,强壮青年,死了多少?世间人多爱说老来念佛,岂不知黄泉路上不分老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死心禅师如此苦口婆心的劝人,哪里许可你等到临终念佛呢?人生在世,能有多少时间,石头撞击的火星打雷闪电的光,眨眼就过去了。趁着还没有老还没有病,抖擞精神,抛开世间的事。能有一天的光景,就念一天佛号;能有一时的工夫,就修一时的净土法门。不管他什么时候命终,我的路费预先备好,前程就稳当了啊。如果不是这样,后悔难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圣贤法要       白话)(五明学佛网:净土圣贤法要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