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教你放下,是教你舍弃


   日期:2019/5/13 9: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这两句是讲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菩萨修学有六大纲领,菩萨自己修布施,修六度,同时也劝一切众生要修六度。

  那什么是“布施”呢?绝对不是在佛门里捐几个钱。

  “舍一得万报”,有些人对这句话错解了、误解了。所谓的“舍一得万报”,是说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有人听说有一本万利可图,于是你就到佛门来布施。如果你是用这种心态来布施的,那不算布施。那是什么呢?那是市场上的生意买卖,不是布施波罗蜜。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教你放下,是教你舍弃。

  舍弃什么?要把烦恼舍弃掉。我们都不愿意要烦恼,你为什么不把它布施掉?我们要把妄想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把六道轮回布施掉。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叫做“放下身心世界”。也就是说,身心世界都要布施掉,这样我们的心就清净了,以清净心来念佛才能感应道交。布施是我们一生的全部生活。

  布施是种因,得果报是必然的。你把财舍了,得的果报是财用无缺;你布施法,世出世间法,你能毫不吝啬地传给别人,得的果报是聪明智慧;你修无畏布施,你所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可见布施是因,后面一定有殊胜的果报。你把烦恼布施了,就得清凉自在;你把轮回布施了,就得一真法界。就看你能不能舍,舍的后面一定有得。大家经常说舍得舍得,舍的后面一定有得。你不肯舍,果报怎么样想也想不到,也得不到。这是世出世法的事实真相。

  佛知道这个真相,菩萨知道这个真相,所以他们毫无吝啬地修布施波罗蜜。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总以为财富来得不容易,怎么能轻易舍掉呢?殊不知你所得到的财富,正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从前是修因,现在得的是果报。如果你现在再修因,你的果报会越来越丰盛,越施越多。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好多老同修都愿意攒钱,我说说我对攒钱这个看法。

  我不主张攒钱,因为这个钱不是能攒得成的,不是你能攒得多的。这个钱这个财是你修财布施修来的。老法师不是告诉我们吗,如果该是你的,你一定能得到;如果不该是你的,你求也求不到。所以很多老菩萨们辛辛苦苦的,就是那点工资,攒哪攒哪。这个理念,我是不太赞成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我姐姐结婚以后,一直是和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因为姐姐的孩子多,爸爸妈妈就想多帮她一把,所以爸爸妈妈就铆着劲地攒钱。因为妈妈没有工作,是家庭妇女。只有爸爸一个人工作,他那时候的工资就是比较高的了,我记得每个月的月工资是八十一元五角。到我那个大外甥女结婚的时候,我爸爸给我拿了一个五百块钱的存折,告诉我:“小云,等大梅结婚的时候,你用这五百块钱给她买嫁妆。”

  因为这个存折没到期,我就放在那个小阁楼上了。正赶上我出差,等我出差回来,孩子也要结婚了,这个存折也到期了。我就想把这个钱取出来,好给孩子买嫁妆。我去一看,存折没了。哪去了呢?后来我婆婆告诉我,让我老伴子借出去了。那五百块钱,可以说是我爸爸妈妈半生的积蓄。你说要拿现在来看,大家是不得笑坏了,五百块钱老两口攒了半辈子。当时的情况真的是这样。

  我记得爸爸妈妈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六年先后去世了,给我们姐俩留下的遗产,以前我跟大家说过,一千块钱、一个挂钟、一台缝纫机、一台自行车,还有一个九寸的黑白电视,这就是我爸爸妈妈给我和姐姐留下来的遗产。

  我记得当时姐姐问我:“小云啊,这些东西你喜欢哪个,你就拿哪个,这个钱也给你。”我说:“姐,我什么都不要,东西给你,钱也给你,因为你对父母尽到了孝心。”我说:“我做得比你差得多了。”

  我说这个话什么意思呢?一千块钱,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走了以后,给我们姐俩留下的遗产。你说这一千块钱要拿到现在,那还算钱吗!

  我们现在老菩萨们省吃俭用地、口挪肚攒地去攒这个钱。几年以后你就知道,你攒这个钱真的没有用。所以我说,我们要听老法师的话,师父把真相、真话告诉我们了。在这里,我就插了这么一小段吧,没必要去攒钱,这个钱不是攒的。

  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六种。六种再归纳起来,最后就是布施。

  大家想,为什么六种就剩一种布施了呢?是这样的,比如说,持戒、忍辱,它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你看,是不是都在布施这一类里。

  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起来就是《百法明门》里的六个根本烦恼。这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起来,只有一个“悭贪”。

  为什么我们会有瞋恚?贪不到才瞋恚。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你想要贪,要得到什么什么,你没有贪到手,没有得到,所以你就生气,你就心里不平衡。布施是干什么的呢?布施就是断悭贪的。大家想一想,什么心最毒?贪心最毒。布施波罗蜜就是专门治这个最毒的烦恼。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我在五欲六尘当中,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我对哪一个最贪爱?你找出来,把你最贪爱的那个找出来,然后布施就从这里下手。如果你是对财最贪爱,你就先把财布施出去;如果你对名最贪爱,你就先把名放弃。要针对自己的病根来对治才有效,这叫“治病”。

  再说说“持戒”。

  持戒是修学过程中的基础。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可见戒学是多么重要。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持戒和布施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戒是修行的基础,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这就是二者的关系。为什么?没有布施,你的心性里的毒素没法洗干净,戒律没办法修。必须把心洗干净,戒律才能受持。

  持戒就是守法,真正喜欢守法,乐意守法。如果有的人贪财的念头非常强烈,他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去贪财,他不会不贪赃枉法,他一定会贪赃枉法。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只有贪财的念头断了,才会守法。

  现在在我们的报纸上、电视上,我们看到了那些犯了法的大贪官、小贪官们,你能说这些人不聪明吗?他们聪明着呢,可惜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地方,他们用所谓的“聪明”钻法律的空子。

  贪赃枉法是什么在作祟?就是一个“贪”字。因为贪就不守法,明知故犯。不守法就犯法,犯法就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人当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痛哭流涕,但后悔晚矣!

  心不清净怎么能持戒?没有戒哪来的定,没有定哪来的智慧,这是连锁反应的。所以说,“布施波罗蜜”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切放下,应无所住,一切都要舍,舍得干干净净。身心清净才是法器,才有资格学佛。

  我们学佛从持戒学起,也就是从守法学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间的法律,佛家的戒律是与自性相应的,与无漏善相应。世间的法律是属于有漏善。有漏善跟无漏善并没有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世出世间的善法都要修,世出世间的恶都要舍离,也就是修一切善舍一切恶。

  …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我们要想在佛法里有成就,必须要舍。

  老法师特别提醒出家众,是这样说的:“特别是出家众,你要不能舍得干干净净,在佛法上得成就很难,不但境界你得不到,说老实话,就是经教我天天在这里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你有业障。什么业障?烦恼、妄想,贪、瞋、痴、慢,障碍了你的自性。你能听懂的是言语,能看懂的是文字,里面的意义你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领略,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碍,所以听了不开悟。”

  我觉得老法师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不单是对出家众说的,就是对我们在家众也同样有用。因为我觉得这段话的重要性,所以我再重复给同修们读一遍:

  “特别是出家众,你要不能舍得干干净净,在佛法上得成就很难,不但境界你得不到,说老实话,就是经教我天天在这里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你有业障。什么业障?烦恼、妄想,贪、瞋、痴、慢,障碍了你的自性。你能听懂的是言语,你能看懂的是文字,里面的意义你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领略,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碍,所以听了不开悟。”

  我们大家听了这一段话,能不能感受到老人家的大慈大悲?不仅是慈悲呀,是大慈大悲,慈悲至极!老人家的肺腑之言感动了我,但能不能感动你,能不能感动他,我不知道,这就要看缘分了。

  下面说一说为什么佛把布施摆在修行的第一条。

  佛不是故意和我们过不去,刁难我们,让我们这个也放下,那个也放下。因为你放不下,障碍你自己,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你要想真正开悟,真正入佛的境界,你就得依教奉行,就要真干。世出世法全舍掉,注意这里有个“全”。世间法要舍,佛法也要舍,不要怕。

  有人说,都舍尽了明天生活怎么办?明天还没有到,你着什么急!没到明天想明天,那是打妄想。记得几年前,有同修劝我攒点过河钱。结果当天我就得到了四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有莲花台

  何需过河钱

  一心为众生

  弥陀来安排

  你说这有多好,你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你的事佛菩萨都给你安排好了,你何必操那个心呢?我自己这几十年的生活实践,就是最真实的例证。

  老法师这样告诉我们,知道自己命里有的,这里舍掉,那里会来。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方法也得不到。

  一个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是真的。“前定”不是佛菩萨给你定的;也不是上帝给你定的;也不是阎罗王给你定的;是你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应当得的果报。

  说到这儿,我还想说说那个例子。

  大约是七八年前,有一个同修,我们第一次见面,她就跟我说:“刘老师,我现在买了一片海,我在养鲍鱼。”

  这个鲍鱼,大家都知道很贵的。她问我,“这个行不行?”我当时顺口就说了一句,“干这个不好,这不是杀生吗?”我就这么一句话,我怎么说出来的我都不知道。结果这个同修听了我这一句话,就把这个项目舍掉了。

  大家想,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啊。因为我问了,这个项目你投了多少钱?她说,“我投了一千多万。”我一听,我自己吓了一跳,我就想,你怎么这么敢给人出主意呀?这一千多万不是白打水漂了嘛。后来我想收也收不回来了,因为我话说出去了。

  当时那个鲍鱼,看个头基本上是长成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什么叫鲍鱼),可以出售了,应该是往回来钱了。钱投出去一千多万,现在刚往回收了,就这个时候,我给人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当时我真的有点心惊胆战,怎么这么大胆!

  那时候她还谈不上信佛呢,她就能做这个决定。当时她说:“既然是不能杀生,我也不能把这一片海,把这个鲍鱼卖给别人。我要卖了,他们也杀生。”所以她采取了一个什么方法呢?她雇了几个工人专门看守这一片海,守着这个成了的鲍鱼。我问她那将来怎么办?她说,将来它个儿越长越大,然后随着海风、海浪,它就可以漂走了,这样别人就捞不到它们了。她是这样做的。她是一个公司的老总。

  后来她跟我说,“老师,因为这件事,我们公司的员工背后都骂我,说这个败家娘们,一千多万打水漂了。”

  她笑了,我也笑了。我说都是我给你出的馊主意。

  我当时有什么念头呢?在这一块她失掉了一千多万,可能在另一块她能挣回二千万。我也不知道我这个念头是怎么出来的。

  结果后来呢,她见着我就说:“刘老师,真是怪了,我这几年做啥啥都顺,干啥都赚钱。不说天上掉馅饼嘛,那个馅饼怎么都砸到我一个人头上?”然后她开玩笑地跟我说,“老师,现在天上掉的不单是馅饼,全是金饼。”我听了以后,我还真感到挺欣慰,我没白让她那一千万打水漂。

  因为说到这个“舍”,我才讲了这么一段故事。希望大家从这段故事当中,能够有一些收益收获。

  ——无量寿经(第15集)刘老师 复讲于2018年3月21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