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如何​是修行


   日期:2019/5/22 14: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是修行?这是老问题。每个人的言行各有取向不同,积累的业报也不同,生命发展的方向由业力性质而定。十法界四圣六凡,六凡即六道轮回,其中有三善道、三恶道,是有漏果;四圣是无漏果。修有漏善生三善道,作恶生三恶道,修无漏善进入四圣果。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作恶,今天反省过来了,开始学佛修善,更进一步开始修无漏善法。所以大家放弃过年节的享受跑到寺院来修行,充分证明了我们向善弃恶的迫切。 有一次共修集会,大家一起谈论心得体会,各抒己见,蛮有启发。什么是道?如何修道?祖师们的话不敢说,比如平常心是道,吃饭睡觉就是修道等等那是祖师们的境界,我们现在没有那个功夫,就不敢随便说。根据每个修行人自己的情况,谈自己的体会,那会很亲切。有人说念佛就是修道,而且把念佛的技巧和受用探索得很细致,非常的贴切。我们在初步修行的时候念佛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是这么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一方法就是大势至他成就的方法。有人说拜佛是修行,在拜佛的时候就象和佛祖对话一样能够通心,达到拜佛三昧。我想这也是非常的贴切,坚持下去会有成就。有人说参加各种的集体共修是修道,而且效果很好,能够落实到生活中,减少很多的烦恼,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消除很多的我见,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得心应手。这应该是很受用的,不要等将来成就,现在就受用无穷。有人说时时刻刻保持觉照,不管是做什么事情觉照不断。我想他的功夫一定很深,因为一时保持觉照容易,时时刻刻保持觉照那就太难太难了。还有人说,按照师父说的有信仰,讲因果,有良心和讲道德是修行。这个太对了,有了信仰就有了坚定的目标,就不会东奔西突了;讲因果,了解因果的规律就会有智慧;因为佛法无非是在讲明因果的规律,我们通过学习吸收,就成为我们的智慧了。有良心和讲道德就给我们创造了一条宽广、没有障碍的大道路,让我们顺顺利利地到达修行的彼岸,成就无漏道果。 最后大家一至认为管理自己的心就是修行,如何管理?我们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有贡高我慢等心,佛陀就教我们修谦恭卑下心,让我们拜佛,求忏悔,使我们讥毁赞誉无忧无喜。我们有嗔恨等心,佛陀就教我们修慈悲平等心,让我们爱见都忘,慈悲普救。我们有贪欲等心,佛陀就教我们修布施,使我们在施与夺面前无得无失。我们有痴狂等心,佛陀就教我们修智慧,提高认识,使我们在刀割与涂香面前无苦无乐。如此等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我们这颗刚强不化烦恼的心。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自己的心很粗的时候,就用拜佛求忏悔的方法来收摄自己的心,因为不用强烈的动作就很难收摄住自己纷乱复杂的粗心;在心比较平静细致的时候就用诵经念佛的方法来收摄这颗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的心,使心进一步的平静下来。在心很平静的时候就用打坐的方法来收摄自己这个微细的心,慢慢去把自己的心柔软、化开。真正去实现祖师告诉我们的境界: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漫谈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