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63


   日期:2019/5/28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壬三、艳喜观鼻识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消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孙陀罗。此云艳。难陀。此云喜。以妻彰名也。境通别者。分别香臭诸气。通名鼻识。此识本无色质可见。但依鼻识而造诸恶。名为黑业。摄鼻识而制心一处。名为白业。故令观鼻端白以摄散心。别是一种权巧法门也。此与通明禅观相似。

  观之盈缩。亦如眼识中说。证本迹者。出入如烟。迹在通教性地。鼻息成白。迹在见地。得阿罗汉。是已办地。记得菩提。当是方等般若中记。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所谓鼻识即如来藏。妙觉湛然等也。

  壬四、满慈观舌识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消灭诸漏。斯为第一。

  ⊙境通别者。舌根有二功能。一尝味。二语言。舌识亦有二种功能。一分别诸味。二具足四辩。所谓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皆是清净舌识。与同时意识之力。具足种种名句法味。今不取分别诸味。乃取无碍辩才。其境别也。观盈缩者。依于舌识四无碍辩。宣说苦空。即藏教意。宣说三乘共实相。即通教意。宣说出二谛外之实相。即别教意。深达一切无非实相。即圆教意也。证本迹者。因师子吼成阿罗汉。迹是通教。以不离文字说解脱故。法音降伏魔怨等者。以生灭无生二种法音。降界内四魔。消灭见思诸漏。以无量无作二种法音。降界外四魔。消灭尘沙无明诸漏。当知本地甚深远矣。

  壬五、波离观身识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优波离。此云上首。或云近执。随佛踰城。处处说是阐陀。今优波离叙此缘起。恐是随机不同。示现各别也。境通别者。分别违顺俱非诸触。通名身识。今持戒检身。别缘违情之境。言三千威仪者。行住坐卧。各二百五十戒。共成一千。以对三聚。即成三千。言八万微细者。以三千威仪。历身口七支。共成二万一千。约贪分嗔分痴分等分烦恼以论对治。故有八万四千。今特举大数耳。言性业者。无论受与不受。犯之法尔有罪。如杀盗邪YIN妄语等是也。言遮业者。佛为行人既遮制后。犯则有罪。如饮酒及非时食等是也。观盈缩者。通途观于身识。例如眼识中说。别就持戒论于观门。若依此戒灭恶生善。次第成就定共道共。即藏教意。恶既性空。善亦非有。所持如幻。能持亦然。是通教意。于一戒品。出生十界种种因果。是别教意。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即圆教意也。证本迹者。执身是律仪戒。执心是定共道共戒。迹在藏教。而身心一切通利。则密悟如来藏性。所谓清净法身。常住真心矣。

  壬六、目连观意识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优楼频螺。此云木瓜癃。伽耶。山名。亦城名。此云象头。那提。河名。兄弟三人。皆先事火。后受佛化。为常随众者也。境通别者。善识恶识。及无记识。或缘过去。或缘现在未来。或缘现量。或缘比量非量。随其所起介尔之心。皆得为所观境。是名为别。今但云旋湛。其境通也。观盈缩者。观此意识是因缘所生。无常无我。即藏教意。观此意识。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因缘即空。是通教意。观此意识因缘假名。能成十界种种因果。是别教意。观此意识本如来藏。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即圆教意也。证本迹者。我顿发心得大通达。谓了知正因缘境。不随分别邪见。发得本有无漏真明。迹在通教见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性。照彻无碍。成阿罗汉。迹在已办。而圆明清净自在无畏。是密入藏性也。如澄浊流久成清莹者。以五叠浑浊。唯是五阴。五阴根由。唯是妄想。故此第六意识。名为功首罪魁。是故二十五种圆通。所观之境虽别。能观之智是同。若不依此第六识心以为妙观察智。何由成办大菩提果。当知澄浊成清此为关要。所以圆顿止观。立此为境。名为去丈就尺。去尺就寸。譬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也。而后世漫言首破六识。是误认缘影以为六识。岂知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全妄即真者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楞严经       智旭大师)(五明学佛网:楞严经       智旭大师)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