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在庙上做工的人,来生都会做大官


   日期:2019/5/29 9: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庄严自性三宝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何况又有人,不但能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永远都不忘的,“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而且又能做种种的布施,又能持戒、忍辱、精进,又能一心参禅打坐,修禅定的功夫;一心,就是“禅那”,能得到智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行六度的法门。

  这一段经文是庄严自性三宝──庄严自性的佛,庄严自性的法,庄严自性的僧。所以你看《法华经》、念诵《法华经》、书写《法华经》,这都是庄严自性的三宝;你自性的三宝庄严圆满了,常住的三宝也就现前。

  “其德最胜,无量无边”:在前边说若人能受持《法华经》,这个功德是无量的,所以才说他这种功德是最殊胜的功德。怎么是殊胜的功德?就不是一般功德所能比的,这种功德是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没有数量那么多、没有边涯那么多。好像什么呢?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譬如太虚空似的,你找不着它的边在什么地方,你也不知虚空究竟有多大。现在一般人虽然有太空的研究,但是也不知道虚空究竟有多大。东、西、南、北,这是四方。四维、上、下,这又六方。四维,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方、四维、上、下合起来,就是十方;这十方是无量无边。

  “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诵持、读诵、书写、讲说《法华经》,这个人的功德,也就像虚空十方无有限量的样子,很快他就达到佛的智慧、佛的果位。智,有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果位。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假使有人,能读诵此经、受持此经;对着本子叫“读”,离开经的本子叫“诵”。不论你对着本子读,还是离开本来诵,或者你受之于心、行之于身;你自己明白了,那还不算,你能照这部《法华经》的道理来实行,还能为他人讲说这部经典;或者自己书写这《法华经》,或者教人来书写《法华经》。

  “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又能造塔、造庙、造寺院,或者造僧人所住的地方;又能供养这三宝,又能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声闻众僧。

  “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不是用一种方法来赞叹三宝,而是用百千万亿种赞叹的方法,来赞叹菩萨的功德。

  “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又为他人种种的因缘,随着经的义理来解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讲到这个地方,想起一个公案。

  从前有一个人,他做很大的官,也护持三宝,给三宝做护法,他也学《法华经》这部经典;可是《法华经》有七卷二十八品,在前边这三卷半,他很快就都记住了,后边那三卷半,他怎么样读也记不住、也背不出来。自己觉得很奇怪,怎么前边这一半就能记得很清楚,后边怎么就这么难记呢?念了也不会。

  在当时有一位善知识,他有宿命通,人前生是做什么事情来的,他一看就知道。这位大官于是到庙上请问这一位善知识,很好奇的,就问:“人人都有种种的因缘,我对于这部《法华经》非常欢喜,相信这经的道理;可是只前半部我记得很清楚,后半部却没有法子背得出来,这是一种什么因缘呢?一部经,怎么只对前半部很熟似的,后半部就不知道了、读不出来了?”

  这位善知识为他入定一观察,就对他讲:“你这个因缘是很特别的!你前生是人家送到庙上放生的一头牛。在农历六月六日那一天,庙上都要把经典搬到外面去晒一晒,不令经书发霉,或被虫子吃掉;用太阳来把经书晒干,虫子就不咬了。在晒经的时候,这放生的牛就走到晒《法华经》的地方,用鼻子闻这《法华经》上半部,而下半部因为没有在那个地方,就没有闻到。你因为只闻了上半部《法华经》,所以你对于上半部《法华经》就很有缘的,记得很清楚;下半部因为你没有闻着,所以你就记得不清楚。”

  这个做大官的,在一开始听见这种的因缘,就很不高兴,说:“你怎么说我是一头牛?你有什么证据?”善知识对他说:“你要证据吗?在我庙后边有一个坟,那头牛死后,就埋到那个地方。当时的方丈和尚也是得到宿命通的,他一看这头牛将来会生到什么地方,姓什么、叫什么,他详详细细地写在白布上,和这牛就埋在一起。你若不相信,可以把那个坟打开!”

  把牛的坟打开了,那里边果然有块白布,是以前方丈和尚写的说明,那个名字,就是现在这个做官的名字。善知识对他说:“为什么你做官呢?也就因为你前生帮庙上种过田、耕过地,所以你今生就做官了!”

  由这一件事情来推察,在庙上做工的人,来生都会做大官的;为什么?就一头牛为庙上做一点功德,今生都做了大官,何况我们人!所以我们人要护持道场,来给道场做一点功德,这是很要紧的一种因缘。

  “复能清净持戒”:又能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心,是怎么样?心里没有烦恼,没有瞋恨,没有这一种染污法在心里头。染污杂念不要有,这是清净其心。

  那么清净其身呢?你身就不要做那一种不合法的事情、不干净的事情;所做的事情,都要特别的守规矩。守规矩,就是干净;不守规矩,就是不干净,所以要清净持这个戒律。

  “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与柔和的人,修忍辱行,共同住到忍辱上;柔和,是“忍辱衣”,就是忍辱。修忍辱行,又没有一种瞋恨心,“志念坚固”:志念特别坚固,就是不随随便便就退心了。好像我们学佛法,学几天就退心了,那就是志念不坚固。

  你志念若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最欢喜坐禅,认为坐禅是最宝贵了。所以你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每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要空放过去。你应该要知道,就在这一分钟、一秒钟,就是你开悟的那一分钟、那一秒钟。你若随随便便就把它放过去了,那就不能开悟,因为你不宝贵它,拿时间不当一回事。所以常贵坐禅,就能得到深三昧──不是浅三昧;就是能入深妙的定境。

  “精进勇猛”:人修行,必须要精进,又必须要勇猛。你若只是心里想精进,身却不精进,这就不勇猛;你想要精进,必须要有一个勇猛的心,不怕苦,不怕难,怎么样也要精进。

  在这禅七的期间,有几个人发愿不讲话,这是个最好的办法。因为你一讲话,妄想就会多。不讲话,妄想就会少了吗?不讲话,妄想也不会少,但是你可以保持住你的“本钱”。什么是本钱?譬如你做生意,要有本钱──就是基金;你不讲话,气就不会散。所谓“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这口一张开,气就跑出去了;你舌头一动弹,一讲话,不是讲是,就是讲非。你用功,应该不讲是非;你这一讲话,不是讲这个、就是讲那个。总而言之,你讲出来一句话,就有个是,有个非;你在没讲话的时候,没有是,没有非。

  有人就说:“法师!你尽讲经,不也是讲是讲非吗?”不错!我讲是讲非,但是这个“是非”,是教你知道“是”、知道“非”。因为你讲是讲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只知道讲,不知道哪个是“是”、哪个是“非”。讲经,不是讲是讲非,这是佛说的法。法也无“是”、也无“非”,所以你不要以为“讲经”是讲是非,那是你观念错误!讲经说法,是说方法,要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如果我不说这个方法,你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用功修行;所以讲经是可以的,你若会讲,你也可以来讲的。所以在这禅七期间,有人发心不讲话,这我是最欢喜的,这就是精进勇猛!

  “摄诸善法”:你能勇猛精进,这样才能收摄一切善法。为什么?你的念虑要收摄;收摄善法,就是不打妄想。你不打妄想,这就是收摄善法;你若尽打妄想,那就是变成恶法。你能得到深禅定了,又能勇猛精进、摄诸善法,这个善法,就是一个好心,也就是你善心所,你那个善念。你心好就是善法,你心不好就是恶法。

  “利根智慧,善答问难”:利根,就是聪明。聪明人利根,也有智慧,谁有问题不明白,来向你请问,你都答得很好;你一答,就令他生了欢喜心,因为解决他的疑问了。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阿逸多!若我灭后”: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无能胜!假使在我入涅槃之后,“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不论有多少,都算在一起了。

  这“诸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多数量,又可以说是一个也没有;为什么?有个“诸”。诸,就是很多;一个也没有,就是很少;也不多,也不少。所以我讲“诸善男子、善女人”,可以说是“没有”;怎么可以说是没有?这假设之词嘛!这假设之词,根本就没有,是不是啊?那么又可以说是“有”了;怎么又可以说是“有”呢?现在你们听经,有这么多人,这都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啊!所以又可以说是“有”了。在讲《法华经》那时候,是假设之词;现在就是一个真实不虚的话,是真语、如语、实语、不妄语了。你现在明白了吗?

  “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能受持于心、行之于身,能读诵《妙法莲华经》这一部经典的这个人,又能有像前边我所说这么多的功德。

  “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你应该要知道这个人,他已经到菩提道场,就是菩提树下那个道场。他已经接近无上正等正觉了。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佛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坐在菩提道场,转法轮,教化众生。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逸多!这样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善男子和善女人;这“善男子、善女人”,就是你们现在这一些个听经的人,你不要认为是旁人。

  “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或者你们坐着听经,或者你们立着听经,或者经行处。你在经行修行,就是我们现在打坐、跑香,这就是经行处。在这个地方──你所立的地方、你所坐的地方、你所经行的地方,都应该建立起宝塔。所以我们这儿,应该造个宝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都应该供养这个塔,好像佛塔一样的恭敬。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自性)(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自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