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劝戒录类编:金陵大劫


   日期:2019/5/30 14: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苏州潘世恩太傅的长子,潘曾沂先生(1792-1852),字功甫,嘉庆丙子年(1816)举人。不热衷于仕途,而是一心向善,想必是因为他德行深厚、修持得力吧。

  我的父亲(梁章钜)在苏州任官的时候,曾经和潘公见过面。我和他的几个弟弟,同时参加春试,经常打交道。所以了解得最清楚。潘公虽生长于富贵之家,却不尚奢华。道光年间,经常劝说他的父亲辞去官职。自己尤其注重积德惜福,戒杀放生的善举没有不做的。咸丰二年岁次壬子(1852),他预知苏州将发生旱灾,早已预先在各地开掘古井数十口。到了秋季,果不出所料,河水干涸,人们因此而蒙受潘公的恩泽,众人对他奉若神明。而且来去自如,自知死期,预知时至,于咸丰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沐浴坐化。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託梦给他的亲戚淡然生,说世人将有大灾难,必须立即改过立愿。淡然生也是善人,乐善好施。梦中见有一位青衣人,带领他到一个地方,殿宇巍峨,极为高耸,两旁堆放着簿册案卷,有很多办事人员。上面坐着的,即是潘公,皱着眉说:“现在世间的风俗,崇尚奢华,众生罪孽很重,导致大灾难将要来临,该如何是好?”淡然生问,是否可以解救。潘公拱手说到:“应当发愿改过为善。”淡然生仔细思索“应当发愿”四字,乃是潘公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所编著的《查灾记略》,封面的题词,是引用《弥陀经》中的经文。淡然生便问潘公应当发什么愿,潘公说:“有力的出钱,无力的出言,如此而已。”又说:“这次的灾难,天地震动,非比寻常。当今皇上尚且每天焦虑烦劳,每一个食毛践土(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的国民,谁不应当为国分忧呢?要尽快立愿改过,或许可以免脱灾难。如果仍旧是纵情放荡,肆意寻欢作乐,丝毫不知道摸摸心头,发个善愿。对别人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而不反省自己身上的罪恶。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虚度光阴,毫无警醒悔悟。这样的话,遇到灾难,就在劫难逃。真是可悲又可怜啊。”

  正说着话,只见一位官员捧着簿册放在桌上就离开了。潘公说:“已经发生的事,知晓一下也无妨。这是湖北省遇难者的名册,人数以十多万计。每个人的名字后,都注明条款。除了忠臣孝子、义夫烈妇,浩然正气弥塞天地,单独用特殊的标签进行标注,死后升天成神之外,其他的大都是因罪孽而导致遭劫。那些忤逆父母的,是最重的恶孽。每个人都按照各自的因果,注定死去的年月日时,以及各种各样的死法。”淡然生进一步询问江苏省的名册,潘公说:“看不得,此地不可久留。你千万要回去劝世救人。”于是仍旧跟随青衣人而走。回头看见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地可弭灾,到此始知为善好;门开立愿,几人肯自把头回。”正中间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生死权衡”四个大字。青衣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快走吧!”于是一惊而醒。知道原来是做了一个梦,感到非常神奇。

  淡然生于是将梦中的经过,仔细回忆,记录下来,写成文章,传告四方。到了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城。大江南北因此而罹难的,合计不下有几十万人之多。试想,一样的江苏百姓,一样有父母兄弟,一样有妻子儿孙。这几十万人,偏偏遭受这样的苦难。并不是因为地方的风水不好,全都是因为平日里,不知不觉,自己造下了许多罪孽。良心不好,忘恩负义,不孝不忠,奸盗邪YIN,奢华太过,不信因果报应,所以遭此灾殃。祸到临头,后悔也晚了。而在大劫之中,最终竟然能够逃脱灾劫、幸免于难的,也有不少。

  其中,孙先生的一桩事例最为突出。孙先生,名叫云际,家住南京聚宝门内,年龄五十三岁,一生为人忠厚正直。咸丰三年二月初三日,到亲戚家饮酒,回家的路上,累了就在城隍庙前休息。只见城隍庙内,灯烛辉煌,有很多人走来走去。遇到一位老者,对孙先生说:“你来得正好。”就挽着他的手进去在神明前跪下,神明说:“这几天造名册非常紧急,烦请前来相助。”孙先生暗想:“这里莫非是阴曹地府吗?怎么能来这里呢?”神明似乎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命令下属查阅簿册,发现孙先生的母亲,本来应在本月寿终,因为她的儿子为母亲祈求寿命,至诚孝心感动上天,准许延寿六年。又查阅孙先生的寿命,因为上帝嘉奖其孝心,已经敕命南斗六司,为他增寿二纪(二十四年),所以死期尚远。神明说:“既然如此,暂时给我们帮忙七天。等到南京城尚未被攻破之前的三天,送他们一家到秣陵关避难即可。这七天之中,自会有值日功曹之神护卫,绝对不会对你的肉身造成什么妨碍。”忽然就醒过来了,发现自己的身体坐在盘陀石边上,所持的灯烛还在手中。感觉非常奇怪。急忙回到家,向老母亲讲了事情的经过。并吩咐家人,不必惊慌,七天后还阳,神明一定不会欺骗于人的。

  当天晚上,睡去之后,果然没有醒来。孙先生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已经进入到城隍庙了。只见簿册堆积如山,这时已经听见判官在高声点名,命令孙先生核对名册。于是将名册内的记载仔细观看,都是详细注明,某地某人,因为作了何种恶孽,应该遭劫,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身死于某物。只有死于水火,以及饿死的为最多。其中如有已经查明上报注销免于灾劫的,均用红色笔圈出,写明现在做了何种善事、发了何种善心而免灾,等等。正在校对的时候,忽然有人报告各地的土地神前来奏事,只见各自将簿册呈报,放在桌案上,城隍神亲自一一审阅批示,又再三仔细询问情况,才退下。土地神一一离开。

  城隍神对孙先生说:“这次的大劫,和国运无关,实在是因为下界人民作孽太重,所以魔王兴起刀兵以应劫。遭劫的名册早已经造定。因为东岳府总册房监察主者潘公接管办理此事,特地恳求上帝网开一面,给世人留一线生机。将目前的劫运,程度减轻十分之三。并下发文书通知各地城隍进行查核办理。如果有发愿改过向善之人,一律准予将他们的名字在劫册中注销。条款非常琐细繁杂,请尽快进行校核登记。”孙先生说:“潘公是不是苏州人?”神明说:“不用多问。”于是昼夜不停,按照名册进行考核校对。其中有很多认识的人的姓名,一时难以全部记住。

  只记得曾经看到城北土地神呈上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该地有个叫陈三庆的人,以开烟店为生,不爱惜饭粒,不敬惜字纸,已经注定全家在十二日一同死于水劫。所幸他心中时常挂念着父母,想到现在形势不好,不知道该如何带他们逃难,时常为此而忧心忡忡。因此被神明察觉。又听说众人纷纷在传扬潘公托梦免灾救劫的事情,于是全家斋戒,从今往后,如果遇到饭粒、字纸,不敢轻弃秽亵。又因为烟包上如果有字迹,最易被作践。于是,邀请并召集同行,在文昌宫相互劝勉并约定,只在大包用店名两个字,小包均用花样来代替。像这样发心向善,同时又有孝心,应当请求免于遭受灾劫。城隍神已经批准了免灾的申请。即命令土地神在二月初十这天,托梦给他的家人,吩咐他们到沧波门外避难。

  还有水西门土地神的报告中,说该地有个叫张安斋的人,一直在官府中充当办理文书的吏员。为人心地险恶,溺爱妻子孩子。近日也是听说了潘公托梦的事情,而有所触动,曾经带着他的儿子天福在关帝庙叩头立愿,印送《公门修行录》一千卷,并多行善事,永远戒除杀生。还劝说他的两个亲戚家,一同立愿。只有他的妻子林氏,一向贪图口腹之欲,爱吃大鱼大肉,不肯戒杀,还经常强迫她的儿子一同吃螃蟹、鳝鱼之类。应如何进行处理呢?城隍神已经批定,张安斋父子二人,安排巡察神变化成一位老翁,在十三日那天,引导他们出城,到栖霞逃难。听从劝说的两家,等到当地的土地神报告到了之后,再行处理。他的妻子怙恶不悛,不肯悔改,安排巡察神使其行走困难,不愿意走路,在城中徘徊不前,被杀死。

  孙先生发现上面这两家,姓陈的这家是亲戚,姓张的这家是朋友,心中替他们暗自高兴。难得他们两家能够及时醒悟,免此大难,实在是幸运。除此之外,免劫的人还有很多。到了第四天,根据各处土地神的禀报,全城已经有数十百家。城隍神批准注销以后,均命令当地的土地神予以保护,或者提前託梦,或者引路带他们逃难,使他们都能够死里逃生。

  后来又看到一份禀报,乃是清凉山下的一位蒙师(对学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老师),名叫高敬,字慎斋,在文昌宫召集了二十七人,都是做蒙师的。孙先生本人也是以教小孩读书为生,因为是同行,多半都认识,所以格外留意他们的情况。高敬给他们看《训学良规》,发言倡议说:“现在的蒙师,往往只知道教两句呆板书,做人的道理一概不教。至于孝悌忠信等事,则是自己懒得讲,只说是学生不懂。等到年纪稍长,又说他们已经知道了。日复一日,不加讲究。致使学生逐渐入于下流,甚至为非作恶,误了他们的一生。这是谁的责任呢?而动不动就外出旷课的,更是误人子弟。《功过格》说,旷馆课一天,为五过。这五过,仅仅是针对不来学馆的说的。如果天天在馆,而尸位素餐,罪过又不知有多少?如果说违背良心干坏事,我们还不至于。如果说旷课,恐怕都在所难免。就算以二十天来计算,全年也有一百过。诸君可以各自扪心自问。人家以毫无知识的子弟托付给我们,我们却不认真对待。我们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想发达吗?我们没有很多钱,用来做好事,也没有大的能力,可襄助善举。何不趁着这个机会,修一些不费钱、不费力的功德呢?”话还没说完,大家都已经有所觉悟。于是都跪在神前立愿,如果还是因循怠惰,依旧误人子弟的,甘愿遭受劫难。土地神禀报,现在文昌宫已经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很快就会有札谕传来关照此事。城隍神批示,待文昌宫示谕到来一体遵行,等等。孙先生看到这里,心想自己以后也要更加勤勉谨慎教书,既喜悦,又感叹。

  又看到城外土地神和巡察诸神的禀报,乃是专门讲瘟疫之灾劫。一家是孙先生的外家(母亲或妻子的娘家),一家是以前的东家,所以记得清楚。外家住在下关某个村子,为人向来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率众合伙抗粮不交、拖欠国税,如果谁家先交的,就拆谁家的房子。已经安排阴司神,在七月大降瘟疫之灾。又罚各家破财。为首的,全无天理良心,罚其全家遭受瘟疫而死。其中有三个人,不愿意参与进来。一人姓钱,一人姓朱,一人姓王,虽然是种地的农民,却特别讲道理。这次三人都说:“人生在世,总要讲些道理。我们不怕拆房子,断然不肯合伙抵抗国税。”城隍神批示三人存心,颇为难得,命令土地神在三家的门首,分别插上一面旗帜,上面写“瘟司免进”四个字。

  另外一家在燕子矶地方,当地的土地神禀报说,该地方的小民百姓,多数以杀牛、打鸟、捕鳝、捉龟为业,习为残忍,因逢世道混乱,很多人都想着趁火打劫,已经命令瘟疫司在当地降下瘟疫。其中有个叫蒋大法的人,自己老老实实种地,不认同以杀生为业,喜欢向人说好话,时常劝说作乱的灾民,迟迟未发生大的变故,也是因为受到感动的缘故。

  还有一个叫周梅氏的妇女,劝说他的丈夫不要老想着发财,跟着别人一起打枪,财富的多少、有无,自是命中注定。他的丈夫周阿玉,被妻子所感化,从此以后遇到有年轻人拉他一起去闹事,总是摇手说:“犯法的事情不能做。”反过来说很多好话来劝人。这夫妻二人,本应遭受劫数,现在如此存心,应当准予免劫。城隍批示说,蒋大法不从事杀生之业,又能说好话,劝散作乱之人,准予延寿四年,周梅氏,虽是女人之身,却能以好言劝化丈夫,更是难能可贵,值得褒奖。安排土地神予以保佑,在她家门插上青色旗帜一面,并恩赐生下一个能做到五品官位的贵子。周阿玉肯听从妻子的劝说,已经恩赐有儿子。统统免于遭劫就是了。除此之外,免受灾劫的还有很多,不能一一记住。

  到了第七天,孙先生挂念老母亲,当晚就向城隍神告辞,神说:“目前不可泄露一句,事情过去之后,才可以传扬。”又叮嘱说:“这里的事情本来不应泄露,但是劫难太重,不能不稍微使人知道一些。你回去后,就将所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尽快做好出城避难的打算。已经安排金甲神到时候进行护送了。”这时只觉得身体很重,轻轻地听到家人的声音。不知不觉醒了过来。就高声呼唤母亲,家人们早就每天围绕在身边,都在疑虑,心情悲切,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都很高兴。随即拿出纸笔将所经历的事情,根据记忆一一记录下来,并珍藏起来。没过一天,就开始准备出城,最后到秣陵关的亲戚家避难。直到南京城被攻陷以后,才拿出来给人看。这是咸丰三年(1853)二月的事情。近来坊间有刻印的《潘公免灾宝卷》流传,内容与此大同小异。

  王有宗评论说:读了这篇案例,可以知道如果将要遭逢灾难劫数,只要自己默念生平造了什么罪业,及早醒悟回头,改正过恶,修德行善,未必不可挽回天意,改变命运。 (整理自梁敬叔《劝戒录类编》)

  【注釋】潘曾沂(1792-185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名遵沂,改名曾沂,字念祖、功甫,号春泉、小浮、小浮山人(因梦前身为浮渡山僧)、船庵、蔓庵、护生庵、瑟庵。室名丰豫庄、东津馆、东洋馆、凤池园、三十六梦龛。出身于世宦之家。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长子。年二十一中秀才。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五应礼部试不第。道光元年(1821)援例得内阁中书。五年,患肺病辞官归里,遂不复出。长斋礼佛,究心佛典,亦以济世利民为务。佐其父经营丰豫义庄,丰年买进粮食,荒年施舍赈济贫苦农民。十余年间,赈济大米四、五万石。又创放生会。后以赈灾叙功得光禄寺卿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改命)(五明学佛网:因果       改命)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