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五章)


   日期:2019/6/6 15: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五章万象森森一眼明01

  上次讲到一切众生的本心本性,悟了道的,它的体与用。其中‘菩萨修之称六度行,海慧变之为水,龙女献之为珠,天女散之为无著华,善友求之为如意宝’,每一句都有一段佛经上的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与修法、修证的工夫有关,都代表了实际的修持。这些上次都提过,再提醒大家注意。

  缘觉悟之为十二缘起,声闻证之为四谛人空。

  缘起的种类繁多,十二缘起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等,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实际上,扩大范围来看缘起,儒家、道家的一些读书人,或西方哲学家,由此或多或少都有相当成就的境界。当他们悟了道,看透了人生,就是悟到了缘起,用佛学名词来说就是‘缘起性空’。有许多人看到落花落叶,觉得人生空虚,悟到因缘空了,也就是缘起。

  像前天看了一本古人的笔记,有一对修道的夫妇,太太快死了,告诉一起相处几十年的先生,她死后没人做饭给他吃,得自己烧饭;先生素来文学造诣高,太太又喜欢听音乐,要求先生作支曲唱首歌,她听了好死。夫妇两都很洒脱。先生写道:

  二十年来我供伊,只缘彼此太痴迷。

  忽然四大分离后,你是何人我是谁?

  大家死了,将来变成什么谁也不知道,两人再见面时互不相识,也许在路上碰到还吵一架呢!后面还有很长一段,都作得很好,最后两句更值得欣赏:‘孝顺歌中归孝顺,逍遥乐里自逍遥。’

  我们死了,孝顺的儿女悲哭一场,像唱歌一样,哭完了,孝顺的儿女归孝顺,也替不了我们死;再拿些豆腐、肉来拜也吃不到。这对夫妇很高明,先生谱完了歌曲唱给太太听,太太听完哈哈一笑,再见,走了!

  很妙!这是宋代真实的故事,陆放翁认识这对夫妇,特将这段故事记载下来流传后世。

  像这样一类人生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非常多,乃至西方文学也有。前两天报纸刊载一则消息:欧洲有一对老夫妻,儿女长大不在身边,两夫妻在一栋房子里住了廿年。老太太已经死了好几年,老先生用毯子把尸体裹起来,始终没把她当成死了,因此外面卖饭的总是送两份。后来老先生死在厨房也没人知道,等到臭了才被邻居发现。邻居并不晓得老太太死了,找了十天才在床底下找到干瘪的,变成木乃伊似的尸体。

  这种情形就不是悟道,对人生执著至死不悟,硬是抓牢一个东西,其实没有,还把它当成真的。不知一切皆是因缘所生法。

  讲这些故事,在说明缘起的道理。在佛学中有一个学理叫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根据物现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太阳月亮的法则、人生的法则、昼夜的法则而说的。十二个因缘同中国文化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同一道理。把十二时辰与地支的关系演变成学理,一切皆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因缘散了就完了。从因缘上突然悟道的,就叫缘觉境界,缘觉也叫独觉。无佛出世、无人指导,忽然在某种境界上悟到人生的道理,最后修行而证道,叫缘觉。

  由济公传到红楼梦

  我们都晓得中国人非常崇拜济公和尚,后世称济颠活佛,喝酒吃肉故意胡闹。他故意胡闹是在守戒,因为佛的戒律,得了道有了神通,如果要用神通,正面用犯戒,因此只能反面用。济颠即以装疯卖傻、装混蛋的姿态出现。他在豆浆店吃了好多年豆浆、油条、包子也不给钱,老板也不向他讨,感情很好,请他写首诗却怎么也不肯。有一次他高兴了,要老板拿笔来写了一首诗:

  五月西湖凉似秋,枝荷花立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他已经晓得明年春天要告辞不来了,明年夏天再也看不到他了。

  我们要注意,中国文学有很多诗词境界,都在说明缘觉的道理。由于因缘道理而悟道的人很多。譬如年纪大的朋友什么都看厌了,对任何事感到索然无味,这也是缘觉一部分的道理。知道人生没有意思,毕竟空,但就是悟不到‘道’,证不到那个空的体。

  ‘缘觉悟之’,悟到这个由用归体,由有返空的道理。例如我国著名的章回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讲的是缘觉的道理。开始是一个和尚、一个道土出来唱人生毕竟空的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诗词也是缘觉境界。这说明了一切因缘所造都是假的,最后由‘用’归‘体’,由‘有’归‘空’。缘觉悟到缘起,证了道,看到了道体空上的一面。

  声闻呢?更小的小乘,证的道为四谛、人空。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人我空是罗汉境界,这是讲佛法的部分。在非佛法的部分呢?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各种各样的修道方法,以佛法看,都有道,不过所见所证境界的范围大小而已,好比在密室戳破一个小洞看天,不能说他所见不是天,不过没有看到全体而已。《百喻经》上有一个对事情没有看到整体的比喻:‘众盲摸象’,这是笑人家见地智慧不高,拿到鸡毛当令箭,实际上,令箭上是插了一根鸡毛。虽然把象尾巴当成象,你不能说象尾巴不是象的一部分。

  所以,以此观点看各种各样的人对道的了解,都得一点道,但不是全体。

  外道取之为邪见河,

  外道有二种定义,一是站在宗教立场看其他信仰;一是心外求法。譬如佛教对一般不学佛、不信佛教的人称之为外道;站在天主教、基督教的立场来讲,也可以说不信其教的是外道,这是宗教性外道的定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成见,不准确。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以佛法的中心思想来看,一切心外求法的统统叫外道。这里讲的外道不是宗教性的,而是心外求法的外道。抓到了心外求法的观念就是邪见。不过邪见也是见,当然这个见是不正的。

  异生执之作生死海。

  佛法对生命的分类,有看得见、看不见、有形相、无形相等分成六道。同外道观念一样,以人为中心,不属于人的生命就叫异生,譬如禽兽叫畜牲道,饿鬼叫鬼道;另外还有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等。生命从那里来?生命有一个总体的功能,这个就叫明心见性的‘性’,也叫‘道’。‘异生执之作生死海’,在生死海里浮沉,就是因为执著了这个东西——生命根本。

  关于这一节,永明寿禅师作了个结论:

  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

  ‘道体’是什么?站在本体立场来说,无所谓外道、内道的差别,都是‘这个’变的,比方这个世界(与宇宙不同),我们所感受得到、看得到、听得见的一切万物,包括矿物、植物、动物、人等皆依土地而生长,出之于土地,生之于土地,还归于土地。最后花落了、人死了化成灰,变成泥巴。以这个来比喻世界上的一切,土地等于总体。又如中国五行八卦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所谓‘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丘’。金木水火土皆依土。我们现在只是拿这句话作比方,并非说土地就是本体,不要搞错。

  一切万有,有一个生命的总体。我们再从土地这个总体的立场来看,对人体生命有益的谷子、高丽参,是土地生的;那些毒药也是土地生的。好的、坏的都靠土地而生长,土地并没有分别,让好的多长一点、坏的少长一些。它非常平等,因为好坏并没有绝对,毒药有时可以救命,有些病还非吃毒药不可,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以毒攻毒’。

  因此,以土地生长万物本身的立场看看无所谓好坏;好坏因为人、因为生命的作用而有差别。同样的,也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宇宙万有本体的生命,这个总体我们叫它‘道’。道的体也是如此,不管大乘菩萨、小乘罗汉、外道、内道,以本体立场言,就是‘妙符至理’,都对,以分别现象来说也就是‘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约事则深契正缘’。一切宗教家、哲学家,各种修道做工夫的,每个传道的人都说自己的道是正宗的道,别人的是外道。实际上你的对不对、我的对不对,很难讲呀!也是‘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在永明寿禅师看来,各种修法所造就的境界,也都悟到了一点,但不是全体。悟到了全体就是佛境界。真正成佛了,如大虚空包含一切。善的、恶的、对的、错的,都在它包含之内。这是本体的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