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净土圣贤法要新白话版12


   日期:2019/6/17 1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清成时

  所谓净土法门,就是法界缘起啊。什么是法界?我们现前一念的心,不但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一瞬间的意识。才有“能”起,就已是“所”缘,不是“能”缘,不得已勉强取名叫无相。但是虚空兔角,也有无相的名,而虚空有表现的相,兔角有断无的相,不是真的无相,又不得已,勉强把这无相叫做真。因为它无相是真,所以十方三世的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都在我现前一念无相的真心中,分明齐现。心无相就是真,随心所现的一切万法,莫不是无相就是真,所以在其中随便拈取一毫末,都一一具足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没有多余或欠缺。甚至一咳一掉,一名一字,无非是自心的全体大用。而在咳掉名字之外,更没有一法可得,这就是所谓法界啊。什么是法界缘起?圣凡都是这法界,不粗不妙,无减无增,与生死无关,与迷悟不相干。但悟是因为顺着法界,就生出二种涅槃(有余依无余依);迷是因为逆着法界,就妄现二种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迷逆就有生死,法界分明就在,无奈众生从未觉悟,所以始终不能了脱。诸佛菩萨怜愍众生,从一真法界,生起种种的因缘,世外世间,不论种类大小,一介蝼蚁,万圣也要齐力救援。神力既然相同,慈心也是相等,但众生迷逆妄现,所以受教化就不同。在诸佛菩萨的平等光明中,分有缘与无缘,以及缘中的深浅远近的差异,缘分不等,教化就有顺从和违背,如果没有缘,引领也是徒劳,这就是所谓的法界缘起啊。所以建立教化的法门中,只论有没有如意宝珠(比喻觉性)这一要义。如法华妙典,广谈过去世的因缘,先圣用四种解释来阐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定把因缘放在首位。由于缘的种种不一,所以教化的大网铺张;由于教化的方式不定,所以佛的恩德能够贯彻。由于恩的不可穷尽,所以能够回归自己,领取自己本有的珍宝。所以知道因缘,就是第一义理。这个宗旨啊,精研三藏经教,考察所有宗门,从娑婆忍土就包揽遥远的十方世界,从末流凡夫就观察到广阔的三际(过去现在未来),那么求生净土一法,确实是法界的第一缘起了。有人说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超越各方世界,但是诸佛的誓愿同等,度众生同等,悲心同等,法性的大海中,哪有优劣不同呢?而千经万论,都极力指归极乐世界,十方佛的广长舌,同声劝赞无量光无量寿,为什么呢?就是缘在罢了。为什么说缘在,就是信啊。什么是不在,就是不信啊。没有了信,恶业就障碍。再说诸佛的四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前面三土,还有横向的意义。至于凡圣同居土,大概只有纵向没有横向了。唯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综合四土的横向,所以有情众生以凡夫的身份达到一生补处位,国土就是因缘生起而显现合乎本性的法尘,佛身因为应化而见到法身真常,说法从众鸟发出,而清净佛音流传深远。总而言之,每一法都是圆融的,每一微尘都是究竟的。教海中没有一个名相需要筌释,法门中没有一个因果可以比拟。但是这样的希有,十方世界都难以听到,而唯独在极乐世界才有,为什么呢?因为缘深罢了。缘为什么深?是信深啊;缘为什么浅?是信浅啊。而信根的浅处,总是凡情的束缚。诸佛度众生,都是经过多生累劫,从凡到圣,不退是很难的。如今求生极乐世界,只要七天竭尽诚恳,十念倾心专注,就是陷入恶逆中,都能往生。才刚往生,便圆满高踞三不退地位,并且见到阿弥陀佛,就是见到十方诸佛;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一切刹海。甚至是阿弥陀佛的一线光,极乐世界一微尘,都能在其中顿时证到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不超出刹那际三昧(极短促)。那么诸佛度众生是那么难,阿弥陀佛度众生是这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缘久罢了。缘为什么久?就是信久啊。缘为什么近?就是信近啊。信缘的近,是时间分限的。如上所论,主要是专门注重有缘。缘深,那境界就难以想像,不是十地等觉菩萨能够揣测的。缘久,那神力就迅速,不是三祇百劫(极漫长)可以伦比的。总之,阿弥陀佛没有增加我的心啊。我心一念离绝凡尘,所以没有圣凡;我心万法顿时圆融,所以没有四土;我心不属于时劫所限,所以没有十世刹那;我心不属一方一角,所以没有微尘刹海。我哪里有欠缺呢?只是仗着阿弥陀佛增上因缘,才显发真心罢了。所以净土一门,最简最妙,只是用现前一念无明业识的心,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间断,没有不亲证亲到的。但只怕法门的戏论难忘,生死的心情不迫切,或拿着摩尼(如意)宝珠却当作瓦块,或用指爪去抓虚空。或抠眼瞖使眼睛明亮,或忙于传经口干舌躁。如此类推,不管是对是错,总不是畅达佛的本怀;无论信心还是疑惑,都不能成就三昧。其中偶然有点大智的,知进知退,知存知亡,而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没有得到圆满彻悟,没有穷尽极致,没有学到根本要解,想登上永明延寿大师(宋末五代时期的人,净宗六祖)的殿堂,进入楚石梵琦禅师(元明时期的人)的屋室(比喻达到两位高僧的境界),在五浊恶世中,阐扬难信的净土宗,却不是随便的事。昔日灵峰老人(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一书,刻印还没有完,乙未年以后,印刷板就散失了。成时我暗自以为净土的书,只有这十种是尽善尽美,所以加上点评,稍作整理,私自把《观经初门》,《弥陀行仪》,这二种附在后面。装订后,倡导流通,而有发大心的信众就来一起完成了。于是成时我合掌礼拜,重新告白说:“净土持名一法,有三大要点。一者,六字洪名,每一念之间,欣愿和厌离具足。如出幽暗的牢狱,投奔帝王家,每一步之间,欣愿和厌离具足。所以万缘纠缠都放下,众苦坚忍不回头,高高置身在莲华中,便是约定了芬陀利华(白莲花)。而娑婆的蝇蛆粪土,太惊恐太可怕。二者,参禅一定不能没有净土作为防范,一旦退堕哪能不寒心?净土一定不能加入禅机,凡情意识稍有可乘,禅净二门就都破灭了。如果能专修净业,不必再涉及其它宗门。冷暖自知,何必强求诤论。三者,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大彻大悟不能完全提起,而最愚笨的也没有一点欠缺。倘若有一点分别,便成了大法的魔殃。只是可贵一心受持佛号,哪还羡慕那依稀的解悟?就像乞丐见到小利太低劣,要赶紧彻底的放下。棒打石人头朴朴响,只论实实在在。以上三个要点,很切合今天的实际,倘若能真实的指点迷津,我愿意舍身供养。十方三世佛,都听到证明我这话。”(《净土十要序》)

  清行策(莲宗十祖)

  念佛三昧,由来已久了。虽说是功效高容易进,但末法时期的修行人,罕见有获得灵验的。原因是信愿不专一,不能导引他的善行,总合归向净土啊。如今既然广泛邀请有善根的伴侣,同修净土法门,如果不是仔细思考后发心,怎么知道出苦的要道?凡是有相同志愿的人,参预这个法会,必须具有真实信心。如果没有真信,虽然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受报转生善处享受世间快乐。正当受快乐时,就是造业,造业以后,必然堕落恶道受苦,正眼看他,比那一阐提(断善根)旃陀罗(最低贱)等辈,仅差一步而已。这样的信心,哪里是真实的呢?所谓真信就是,第一要相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阿弥陀佛是已修成的佛,但觉性是没有差别的。我虽然迷惑颠倒,觉性并没有消失;我虽然不断轮回,觉性并没有动过。所以说一念回光反照,便同本有的一样啊。其次要相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阿弥陀佛是究竟佛,心性虽然没差别,地位却有天渊的不同。若不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国,必定随业力轮回,受苦无量无边。所谓法身轮回五道,不叫做佛,叫做众生了。再其次要相信我虽然业障深重,长久处在苦的世界里,却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却是我心内的佛。既然是心性没有差别,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没有什么可疑的。所谓“忆佛念佛,现前未来必定见佛”,距离佛就不远了啊。具备了如上所说的真信,虽然只有一毫的善念,一微尘的福德,都可以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净土。何况持斋守戒,放生布施,读诵大乘经典,供养三宝,种种善行,怎么能不够净土资粮呢?但因为信得不真,于是就沦为有漏功德。所以如今的修行,没有别的技巧,只是在十二个时辰中,增加这三种真信,那一切的作为,就功不唐捐了。(《劝发真信文》)

  七天持名念佛,贵在一心不乱,没有间断没有杂念,不是一定要以快念多念为胜啊。但不缓不急,紧密持念下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六字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一样,既不散乱,也不沉没。这样的持名,可算是在事相上能一心精进的了。若是能体会到万法如一,没有两种相。所谓众生与佛不二,自己与他人不二,因与果不二,依报与正报不二,净与秽不二,苦与乐不二,忻愿与厌离不二,取与舍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这些对立的两种二法,都是同一相,一道清净,不用勉强安排,只是如实体会。体会到极处,与自己的本心,忽然契合,才知道穿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都是佛事,一心或乱心,终究成为戏论,十二个时辰中,要找到丝毫的差异相也不可得。这样的了悟通达,才是真正的学道人,一心精进持名念佛啊。前一心(事一心不乱)似乎很难其实容易,后一心(理一心不乱)似乎容易其实很难,只要能前一心的,往生必定无疑,同时能够后一心的,上品可以达到。不过这两种一心,都是博地凡夫边上的事,凡是有心的人,都可以修学。同堂的出家在家,各自须要努力身心,近的就是七天内,远的就是一生中,常有这样的信,常修这样的行。纵然不能证悟,种的因也很强,莲华宫中托生的品位,一定不在中下了。(佛七法会开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圣贤法要       白话)(五明学佛网:净土圣贤法要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