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怎样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会不会修行?


   日期:2019/6/18 9: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就看他怎么吃东西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格物,革除什么物?就革除一切的物欲。譬如我们人有财欲,你把财欲的思想革除去,这没有财欲了。色欲,你把色欲的思想革除去,就没有色欲了。名有名欲,你把这个名的思想革除去了,就没有名欲了。

  人人都想吃好东西,所以一个人有没有修行、会不会修行,你不要看旁的,你就看他吃东西,他每一用刀的时候,是不是尽向好吃的那个东西叉?是不是那不好吃的东西,他就不叉了?用筷子,是不是他每一筷子都夹那个好吃的东西,不好吃的东西,他就不想吃;好吃的东西,他把它挪到他的一边去,那不好吃的东西,他把它推得远远的?由这一点,你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一个修道的人。

  若修道的人,他一定不会在饮食之间用功夫,他是好的也可以吃,不好的也可以吃;那么有味的,没有味的,都可以吃,他不选择,不择食。不论你是干什么的,是修道的人也好,是读书的人也好,研究学问的人也好,若专门那么很馋的,那一定没有什么真功夫的;有真功夫,对这些东西都不动心了。这是食欲。

  睡欲,贪睡眠,不够睡就不行了,受不了了。革除这五欲,这才能谈到一个格物。

  格物然后才能致知,才能有智慧,触类旁通,“事来则应,事去则净”。这一种智慧,就像镜子,什么东西来了,它就现出来,就照出来;去了,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个智慧的观察力,你才能致知。

  致知,然后要诚意。诚意,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毕恭毕敬,主敬存诚,丝毫不苟且,丝毫不马虎,诚心诚意。

  诚意,就要正心。你心里不要有邪念,不要今天想这一个五颜六色的东西,明天又想那个,总是在那儿想入非非。这个正心,心里要有正知正见,要正念,《六祖坛经》上说;“正见之时佛在堂,邪迷之时魔在舍。”真正一个修道的人,不苟言笑,不随随便便地轻举妄动,一定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要具足了。所以不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不能做乡愿,不要做德中之贼,不能这样,所以要诚意正心。

  你能正心了,然后才能齐家;若不能正心,做事情都是那么偏私,不能大公无私,那连你的家庭里都不佩服,焉能治国呢?所以就不能治国;不能治国,就不能令天下太平。

  恭录自《宣化上人般若语库(三)道德救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宣化上人)(五明学佛网:修行       宣化上人)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