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章)


   日期:2019/6/23 14: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章命河推出因果浪03、现在再说《显扬论》。

  论曰:彼一切行是心果故,其性才生,离灭因缘,自然灭坏,又复后时变异可得,当知诸行皆刹那灭。

  这道理怎么说呢?我们一切行为,佛法说的‘行’字,在五阴中是行阴,阴也有翻成五蕴皆空的蕴,不管是阴或蕴,都有念藏的意思。行是功能,永远在动,像地球物理一样,永远转动。等于大家静坐,想一下把心念静下来做不到,做不到也不要著急,因为心理与生理功能这个机器永远在动,要慢慢地沉静下来,这就叫工夫,所谓工夫是时间的累积。此外,我们心理的思想活动也是一种行。

  前几天跟女同学讲笑话,我说:‘你们女同学真是讨厌,手始终要动。’女孩子打电话,手喜欢摸电话线,再不然,一边讲话一边这里摸摸,那里动动的,不然无意地摸摸衣服、扯扯头发,像这些无意的动作就是行阴。当然不是天下女孩子都是这样,也有很庄重的。像这样习惯性,也不是一生的事,可以看出她前生的业力来的。有些同学没有这个动作,有些就特别厉害,叫她不要动了,讲著讲著又摸起来了,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就属于行阴,是前生心理习惯带来的果报,当然它是生灭的。

  无明缘行

  ‘其性才生,离灭因缘’,譬如动一个东西,摸一下,等一下就没有了,念头又跳动过去了。再举一个明显的道理,有人讲话喜欢摸衣服,有人喜欢抠鼻子,有人喜欢摸头发,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表演。有些人一讲话就抠,你问他怎么了?他抠大指头,问他为什么抠?他说没有啊!等于骂人骂惯了,问他为什么骂人?他又一声:‘他妈的!我没有啊!’像这些地方,就是‘离灭因缘’,他不知道自己当下言行是怎么回事。注意啊!这个行阴就是业果。

  所以业果在什么地方看出来?就在这些中间,只是自己不知道,它就是一股力量,促使你人生的形态自然会向这里走。譬如有人讲话、动作特别啰嗦,叫他简化一点,是是,然后又讲一大堆。叫他说结论,是是,就是结不了论,真是没办法。行阴、业力的果报,在这个地方就是始终转不过来。真正学佛修行是要注意这些地方,千万不要认为盘腿打坐念佛就叫修行。

  打起坐来念佛时很好,下坐以后,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好讨厌……阿弥陀佛……’像这样念佛,你念再多也没有用。没有把那个东西转过来就往生西方?往北方也去不了。你那个行阴没有改正方向,加强动力,就像要开车往西方,结果却向东方走,乃至于向下方走。向东方走还好,有个琉璃世界。

  真正的修行人要确实反省的是行阴,结果我们硬是转不过来。我经常笑自己,人家讲不对了,我眼睛一瞪:‘你干什么的?’真对不起,习惯动辄训人,那个就来了,毛病大这是行阴的力量。所以‘其性才生,离灭因缘’,看起来才生起,自然灭了,过去了、没有了。但是要注意后面一句:‘自然灭坏,又复后时变异可得’,它是变异的,怎么说?比方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有时习惯讲人不对了,头脑就烦起来了:‘怎么那么讨厌,那么笨呢?’这也是行阴的毛病!对不起。

  ‘当知诸行皆刹那灭’。佛学中对刹那有两种说法,有说这么一弹指有二十个刹那,有说六十刹那,管它多少刹那,反正刹那是很快的。我们的心理作用刹那、刹那跳动,现在是刹那生灭、生灭,那个能够生灭的功能,就像流水一样永远在行,你看流水就知道行阴。一条河流前一个浪头早过去了,后一个浪头接上来,中间在生灭,可见它这股力量是一条河流,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