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二章)


   日期:2019/6/30 10: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二章随缘了缘成佛缘03

  道在方便中

  十信终心,即以方便三昧,达无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贤体用法界法门。

  所以说由‘十信位’至最后成佛,处处都有方便方法,依《华严经》的境界是什么方便方法?为他好或为我好?重点在先为他好,给人方便,后谈到为我好。由此整个过程在通达十二因缘,贯穿宇宙人生的一切变化,成就了理智的大悲心。理是体、智是用,体用成就而起大慈大悲之心,就是所谓等妙二觉的境界。

  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代表等觉、妙觉的境界。请注意,这一段是讲‘方便三昧’的运用。方便三昧成就了,便能成就佛果。学佛法的人,如果修持或做人处事不懂得方法,不懂方便,总是拿一个模子来印天下人,那就是笑话,根本连佛法都没有入门。

  佛法处处方便,所以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即代表方便法门。他(她)的手、眼特别多,看法、方法也就特别多,所以方便很重要。

  普通我们讲六度波罗蜜,严格说来应是十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

  第七个就是方便波罗蜜。比如大家念佛没有得效果,那是因为心力没有形成。大家明白心物一元,心能造物。念头能不能造得出来?比如心里想有只鸟儿在飞,等你心理定力到达了,就会有印象出来,称作力波罗蜜。所以力波罗蜜最难了。又比如我们大家练武功、练拳的人,为什么练久会有功夫呢?实际上是心理造成的,就是力波罗蜜的道理,最后就是大智的成就,智波罗蜜。所以方便波罗蜜三昧有这样重要。

  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经三僧祇中。所有功德总是修生,百劫修相好业。

  佛在说《华严经》时,尤其说菩萨戒律如《梵网经》时,据说不在人间说,超越了人间,在宇宙之顶,色界的中层说法,呈现卢舍那佛的境界。依据佛教一般说法,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

  真正的佛身,是由父母所生的肉身经由修行,转化成殊胜的报身,那就是报身成就。《华严经》说一切佛,皆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一切众生也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我们也是化佛之一,不过现在忘记了回家的道路。

  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从开始发心学佛,一直到成果,‘定经三僧祇中’,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所有功德之圆满,皆从修行来。从心地,处处念念为善,孜孜为道。‘所有功德总是修生,百劫修相好业’,一切为了开拓生命,完成生命的庄严。

  (编案:佛之三身,各种经论开演多途。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品之功德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行为报身,以化弥猴鹿等为化身。若就大乘来说,则天台宗有法、报、应,法相宗有自性、受用、变化三身之说等等,分别详见各种经论。)

  燃灯得光明,不杀得长寿。布施得资财。忍辱得端正。

  点灯,转生的地方不会常处在黑暗中,有些众生还非在黑暗中过呢!这都是果报。供灯,不是一定供养佛,燃灯给众生,给世界上光明,他生来世果报永远有光明。

  多灾多难,一生在病痛中,是多生累劫杀业多。吃荤的人一定带杀业的,不杀就得长寿,少病痛,此生健康。此生多病痛,那是前生因果带来,当然有方法去医治,但要明白这是业报。这一生很穷,因为多生累劫不肯布施。能够忍辱,他生来世相貌自然端正。这皆是果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