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三章)


   日期:2019/7/2 9: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三章弹指圆成八万门02

  为一切佛法应如是无长无短,始终毕竟法皆如是。于一真法界任法施为,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门法界理智诸障自无,无别对治。

  这一段总论理由。一切佛法应该是这样明白的‘无长无短’,这是理由,要证到,不是理论。

  口头说:‘无长无短’。我们做到没有?学佛、学打坐,说:‘我无坐无不坐。’做到没有?坐与不坐两样,都是没有做到。真做到了,一切平等,盘腿与不盘腿,清净地方与不清净地方一样。这句长短是形容词,始终就是毕竟,开头与结果,法皆如是,一切平等。

  《华严经》告诉我们一个名词‘一真法界’。一切万有就是一个东西,体也是,相也是。这个东西至真、至善、至美,这个是道,所以叫‘一真法界’。

  ‘法界’这两个字是中国佛学翻译出来的专有名词。法界不是宇宙。现在普通所讲‘国际’这个观念是包含在‘世界’里;‘世界’这个观念又包含在‘宇宙’里;‘宇宙’这个观念又包含在‘法界’的观念里面。而法界就是法界,一切事、一切理都包括进去了。

  所以《华严经》讲‘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皆真;一假,一切皆假。所以佛法也有个道理,这里不是讲理哦!这里有很多求用功修证的人,‘诸行无常,皆因假离,离假即真。’世间如梦如幻,但是注意,‘离假即真’,离了假,即是真。

  比方,这间房子本来要做什么,不知道。现在我们要在此研究佛学,很严肃的;供了菩萨,我们觉得这里好庄严,真真确确。能离了假,真的就来了,就严肃起来。‘离假即真’,这个道理千万要注意!

  有些修法的人,念佛、观佛像,为什么修不成功?有些人念咒子。一方面用功在观,一方面太聪明:‘哎呀!这是我一时想的,假的。’不虔信!‘离假即真’,一念坚定,立刻成功。

  不要拿哲学、佛学道理来注解,那就错了。我们的身体何尝不是这样‘离假即真’?这是至理,也是唯心所造的道理。把这些道理弄明白了,你就可以修。这也是禅哦!

  这里特别提出:‘一真法界,任法施为,悉皆具足’。一点行,具足了一切法,所以大家不要疑,就安心念佛。

  现在很多人都发生这种情形。‘老师,你教我药师咒,准提法,又打坐、又空、又听呼吸、又要气满,你叫我学哪样啊?’我说:‘都学。’‘哎呀!那不是很乱吗?’我说:‘都放下!’‘就是放不下!’我说:‘那没办法!’叫你提起,你提不起;叫你放下,你又放不下。

  问题就是不了解修持的道理。你只要‘一真法界’,修一法门,信心坚定,一心坚固,万法皆定。‘任法施为,悉皆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佛在经典上说,世间人下多少地狱,他都知道。我年轻时学佛,别说三大阿僧祇劫,九大阿僧祇劫我也修不成,世间人那么多!后来明白了,我也同佛一样,世间人下多少地狱我也知道。有人问:‘知道多少?’我说:‘一地。’永远是一地,无数万亿尘沙,地也不过一地。天下万事,始于一,止于一,终于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只要专修一个法门,就成就了,不要三心两意。

  为什么我们大家学佛的心理会弄那么多花样呢?都不放心呢?这就看出人性的弱点,又占便宜,又贪多,又患得患失。

  ‘哎呀!我念佛,阿弥陀佛念了,今天没有念观音菩萨,恐怕他见怪哪吧。’等于明天,‘哎呀!糟糕!准提菩萨忘记了。哎!不好!准提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呢?’好像自己功德又少了。都在那里找算盘。

  一即一切,‘任法施为,悉皆具足’。只要一门深入,‘恒沙德用,即因即果。’很重要,因为它文字太好了,反而被我们迷糊过去了。恒沙同尘沙两个字一样。我们中国大河以黄河为标准,印度以恒河为标准。黄河、恒河里头有多少颗沙?谁知道?我知道!多少颗?一颗。但是一加一加起来,永远也数不清。无数、无量、无边。恒沙形容数目之多。

  ‘恒沙德用,即因即果’。因即在果中,果也在因中。‘以此普门法界,理智诸障自无。’这法门,就是《华严经》所谓‘普门法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的一品。《普门品》讲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个应身。有感则应,其数有三十二。其实,观世音菩萨岂止三十二应身?三万二、三亿二也做得到,不过他只拿三十二应身来方便说。这个数目哪里来的?这又同中国的《易经》有关系。

  其实菩萨有恒河沙数个应身,什么道理?‘即因即果’,这就是普遍存在的普门法界。真理在什么地方?真理就在你身边,无时不在。

  密法密不透风

  ‘理智诸障自无’,理上的障碍没有了,怀疑处没有了,智慧上你看明白了,一切障碍没有了。‘无别对治’,你不要想办法来修,那是对治。

  真要对治,问题还真多哪!例如:

  ‘为什么我打坐就是静不下来?’

  ‘你杂念太多了。就用听呼吸法,听呼吸也是一个药方。’

  ‘哎呀!听呼吸我不灵光。’

  ‘念佛吧!’

  ‘念佛,杂念还是多!’

  ‘念咒子吧!’

  ‘念咒子还是一样!’

  有什么办法?我传你一个密法,密宗的法,那难修了!那坛场讲究得很,桌子要怎么布置起来,上面要铺什么颜色的布,每天要怎么供养,什么花、什么水、什么灯……然后穿什么衣服,还要什么样的铃杵,还要献曼达。要设置得美,装得精致,东西还要摆得多。摆好了以后,一天已经忙完了。

  早上开始修习,在菩萨前面供奉好了,大概要两个多钟头。然后上座,双盘腿打坐修法下来,三个钟头没了,一天只能修一座。

  修法时,眼睛看著经架上那个法本念经,嘴里念咒子‘唵啊吽’,一手摇个铃杵,另一手摇个鼓,两个要配合好,然后嘴里念,头脑里要观想菩萨,观想完后,两个手东西放下,赶快结手印,手印结完,什么东西都忘记了!保证你没妄想。所以密宗的办法太好了,你爱忙的够你忙。然后要发脾气,它有忿怒法;要欢喜的也有,面容还要笑。样样都现场表演,热闹得很。当年我很诚心学过密宗,也是这个情形。怎么样赶都来不及,一天忙得很,忙出一身大汗来,最后忙得连洗澡也没有时间。一天想修三堂,一堂法修下来,两、三个钟头。又要吃饭,又要做事,又要每天换供养。那供养要具备三白:白米饭、白糖、白芝麻,还要把它粘拢来,做成馒头,亲手捏好了供起来。供了佛的不能过夜哦!不恭敬!明天又得重新做。哎呀!这个法这一忙下来,真的,立刻可以见到空性。忙空了!累坏了!没得你想的时间了。

  所以大家打坐,为什么有时候感觉到‘哎呀,老师,打坐好像不行!’都是你太清闲了。所以我教你修密法嘛,等你这个咒子练会了,我又来教你下一个咒子了。有位同学的报告就这样写道‘老师今天教了新咒子,我一边开车,一边背那咒子,一点妄想都没有。’

  哪还有妄想,当然没有妄想!一边要注意开车,一边要注意那咒子是什么。等他熟了以后,他一边在开车,咒子也在背,妄想却也在打。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所以注意,为什么不成功?不是方法的问题,理不透,心不定!不能做到止入。

  简单回转到中国儒家孔、孟的‘没得用情’,所以我经常在日记上批给你们‘没得用’。要切断!上座不想就不想,爱想就想。大丈夫说:‘妄想不出来,就不出来!’大丈夫就有这个本事。

  ‘无别对治’这四个字有那么多含义,这就是华严境界。‘无别对治’,为什么要修个法来对治自己的心?此心,本来平静,本来空,本来现成,说它有也可以,说它空也可以,很现成嘛!很自然,你偏要修那么多对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