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五讲(4-5)


   日期:2019/7/9 13: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往生论注》2016第五讲(4)——大安法师

  净土法门就叫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真的是实施了这个无分别的平等心在里面。阿弥陀佛的心就像火,这个火用得好,能温暖一切,能成熟一切,成熟一切的时候,没有芳臭的这种区别。不是说这个东西很芳香,我的火就给它煮好一点、煮烂一点,那个东西是很臭的东西,就给的火少一点。它不是这样,“如火成熟”,像烧熟一切烹调的食材一样平等去烧。佛心如清风吹起来,无论是在睡眠状态还是在醒觉状态,都平等地吹拂,使你觉得很舒适。佛心如虚空,虚空包容一切,万有,没有开塞之不同的念。他就用这五种地、水、火、风、空,来表达佛心的无差别心,平等心,慈悲心。

  “得之于内 物安于外”,就是佛心得之于内就是,契合平等的真如法性,这是他内证的这种心性功德。平等的真如法性实际上就是诸法的实相,那个空性。从这个空性里面生发同体的大慈悲心,自然地无作妙用地能够安乐一切众生,就是“物安于外”。

  “虚往实归”,佛是无心的,他的平等心就是他的空。佛是无心这叫虚往,但无心又应一切众生的机缘,来显现种种救度众生的方便,救度众生让他又回归平等的真如法性,这叫实归。归到实际、实相里面。所以佛心是如如不动的,从不动的佛心当中又繁兴度生的大用,这就称为无作妙用。无作就是他没有造作,他如如不动,又有度生的妙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这样就看身口意三业,阿弥陀佛庄严身口意三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摄受、教化、度脱众生。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就是由身口意三业造作无量无边的罪恶,才导致轮转三界无有休止的,这样的一个局面。所以阿弥陀佛要庄严身口意三业,来对治众生虚诳的、虚妄的、染污的、罪恶的身口意三业。从身业来看,众生由于有身见我执,他就造作恶业,就招感到三恶道的丑陋的身体。在人道当中也有卑贱的身、八难的身,所以我们的业报身就是充满着染污、烦恼、怯弱、疾病重重,三十二相没有一相,如是这个丑陋的身业的众生,流转三界的众生,见到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我们的这些身业的烦恼系缚就能得解脱。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众生生病,其实生病的当下得要有一个觉悟,我们有这个业报身一定会生病,尤其现在的食品安全,空气污染,化工东西很多,心理当中的烦恼、欲望又很重,我们的病况会越来越严重,于是我们就从这样的身体的这种疾病要觉悟,我要得如来身,我要往生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那样的金刚那罗延的身体,一去就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能究竟得到像阿弥陀佛那样的平等的身业,要有这么一种恳切的愿心出来。

  从口业来看,我们众生的口业都是不好的,天天都在造口业,由于骄慢、由于虚荣、由于愚痴,来诽谤正法,对人家有道德的人进行诽谤,对应该尊重的师长、善知识也总是觉得自己更了不起,然后两舌、恶口、妄语什么都来,像我们这样的口业一定要到地狱里面有拔舌之苦,把舌头拉出来让犁去耕,或者下辈子得人身可能成为哑巴,或者由于讲的话太多不真实了,以后再说什么话人家都不相信了,说了等于白说了,白说还要说,不惹人讨厌吗?然后由于口业不好名声也就不好,大家都一听这个人的名字,都皱眉头、都不屑一顾,自己也觉得苦,所以遭受口业的苦报的这些众生,闻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他的讲经说法、八种清净的梵音,这样种种口业的系缚就能得解脱,最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坐道场,就是入如来家,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像阿弥陀佛那样的清净庄严的口业。

  从意业来看,就是我们的念头,举心动念,包括我们的知见,那我们真的是考量自己,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分别,这些分别都是戏论:是有还是无,是好还是丑,是善还是恶……然后里面又充满种种邪知邪见,由于很强的分别心,由于很偏执的邪见,就在这种心态当中他肯定是造恶业的,造恶业就轮回,就出不去,就在轮回的过程当中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在无明大梦当中,越来越酣睡没有出头之日。所以这些意业痛苦的众生,如果遇到阿弥陀佛平等光明的照触,如果闻到阿弥陀佛,像地水火风空那样的大平等、大慈悲的意业,那我等众生种种意业的系缚也能得到解脱,往生净土,入如来家,毕竟以后也像阿弥陀佛那样的清净的意业。

  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的功德,是他在因地当中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结晶,这个功德成就就凝聚在六字洪名里面。我们如果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就能把阿弥陀佛的三业功德,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三业功德,这就叫香光庄严。转染成净,转凡成圣。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名号去念,我们身口意三业很难清净。就好像蛇永远是弯曲的,让它直起来很难。所以一定要善巧方便,给蛇一个竹筒子,让蛇进入竹筒子它就不得不直。我们众生身口意三业也是这个样子,意业当中肯定不清净,口业当中肯定要说很多的不好的话,身业当中肯定就是身见的控制之下。于是执持名号也像蛇进竹筒子一样,我们阿弥陀佛的清净身口意三业的功德名号当中,也能让我们身口意三业趣向于佛的那样的身口意三业。

  请看下面:【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这两句是第五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这个偈颂表达的是“天人”,天人就是指带业往生的往生者。比如我们今天庆幸能往生的话,就属于天人的范围。这些天人属于“不动众”。极乐世界,虽然随顺他方世界的称呼称为天人,他本质上是非天非人,都是成就大乘善根的往生者。因为到极乐世界都是阿鞞跋致菩萨,这种成就大乘的菩提心,是不可倾动,不可动摇,所以就叫天人不动众。

  《往生论注》2016第五讲(5)——大安法师

  这个不动众是从哪里出来的,是从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之海当中出生的,这个功德成就我们想,在器世间十七种当中,第十三种眷属功德成就就有一个呼应。极乐世界器世间就是依报,先讲主功德成就,然后再讲眷属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眷属,都是聪阿弥陀如来清净莲华里面,莲华代表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功德,那个正觉之华化生出来的。这个有相互呼应、相似的地方,就是眷属功德。从莲华化生是表明他的身体的清净,这里是表达这些具有菩萨种性的天人,他的内在的德性,一个是表达外面的形态,一个是表示内在的德性。

  阿弥陀佛是本着何种的因缘来生起这种庄严呢?也是考察他方世界有的如来,他在讲经说法的这个法轮下面,所有的弟子大众,他这根机不一,想法种种不同。特别是在五浊恶世,“所有大众”包括七众弟子,他们有上、中、下的三根,有种种的种性,种种的想法。有的就想得点人天福报的,信佛得人天福报的人不少,真让他提升到了生脱死层面,他还真的没有这个概念。有的有出离心的,也就光考虑自己赶紧离开三界轮回,这就是小乘的根性。有小乘根性出离之想的人就已经很少了,如果再有大乘的根性,不仅自己出离也令一切众生出离,那是难上之难。即便发了这个心如果碰到违缘,他可能又说“太难了”,又会退转了。对于像佛那样的一切种智的这样的目标,“若退若没(mò)”。碰到境缘不好,觉得修菩萨道成就佛的智慧太难了,他就会退转。

  《无量寿经》说,有一亿菩萨由于没有听闻净土法门故,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为什么会退转?在五浊恶世自己断烦恼很难,修行很难进展,如果率尔,干得很猛,可能这根弦都崩断了,他会很无奈。自己境界上不去,去度化众生更免谈了。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两个科目都不能进步,他就容易退转。退转还好一点,还有“没(mò)”。没,就是完全地堕落了。像提婆达多这样的上根利智,竟然他出佛身血堕到地狱里面去了。善星比丘也堕到地狱里面去了。所以有些信佛的甚至出家的,没啊,没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在这个末法之际可能更多了,这叫地狱门前僧道多。他没有道心,藉助这个身分搞名闻利养,造作恶业,可不是要下地狱吗?

  所以由于这样的情形,说明佛的这种座下的大众不纯洁,不清净。于是法藏菩萨就以悲愍心发起这个愿,愿我成佛的时候,来到我刹土的所有的天人,这里要注意是随顺他方世界他原来往生者的身分,或者说他的见思惑没有断,勉强给他一个名称叫天人。这些天人,到极乐世界就有一个本质上的转化,就是他都是从阿弥陀佛的智慧清净海诞生的。他诞生的这个缘起,就是前面讲的性功德。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清净的智慧,由于阿弥陀佛的无缘的大慈悲心,由于他的四十八发愿的大愿之海,给予了这些天人到极乐世界莲华化生,诞生的这么一个因缘。这个诞生的方式非常了不起,就是他的种性改变了。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我们这些天人到极乐世界去,我们成了法王子。就好像我们原来,无量劫的投生都是贫贱之家,忽然到极乐世界,我们投到一个国王家而且是国王的太子,所以这个种性高贵。而且九法界众生去,都是从阿弥陀佛清净智慧大海当中生起来的,他是平等的。往生前有种种的差别,长相不一,智慧浅深不一,甚至形态是九法界形态。我们是人还好一点,如果是老鼠、阿猫阿狗坐在莲华里面出来,一诞生出来都是佛的样子,这个是很奇特的。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的海,也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如性海。

  这里就是本质境和影像境的一种,相互的交融、激活。但首先我们在那里诞生,是来自阿弥陀佛的果地上的恩赐,所以这里用海来比况,表明阿弥陀佛所证的一切种智,深广无有边际。在阿弥陀佛的那种一切种智的大海当中,是不允许有二乘的种性,不允许有“杂善中下死尸”。就是极乐世界的这种诞生、这种特点,就是大乘菩萨的法界,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去,经过莲华化生之后都是大乘菩萨,都是阿鞞跋致菩萨,那里绝对不存在声闻、缘觉的种性,也不存在追求人天福报的种性。声闻、缘觉就称为中死尸,追求人天福报称为下死尸,都是尸体,大海是不接纳尸体的。因为大海是洁净的,只要是尸体海水会冲到岸上来。极乐世界是纯净的、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极乐世界的带业往生的天人,就是具有大乘种性。不会更改的、坚固不动都这个种性,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一切种智,深广无涯的那种大海所出生的缘故。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往生论注)(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往生论注)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四部分 结语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七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