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迷信有时候比不信更可怕


   日期:2019/7/13 1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的表哥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一切都是假的,就不用太积极争取什么。表面于世无争,却生活得很不积极,也没有责任感。请问老法师,这是否对佛法理解错误,应如何导正表哥的观念?

  答:确实这个理解错误,要学佛要好好的学经教。这句话是《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帮助你看破,看破世法,积极佛法,你才能成就。

  如果你世法看破了,什么都消极,你将来还是受业力主宰,出不了六道轮回。父母养育你,有大恩大德,你在生活上消极,没有责任感,你这是大不孝,不孝的罪就在三途。你学佛,最后学到三途,你错了。而且怎么样?也破坏了佛教的形象,佛不是这样教人的。

  佛教你修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叫你消极。修这些法,你不执着,就叫佛法;你要执着,执着是世间善法。《金刚经》是教你破执着的,就是教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金刚经》目的在此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菩萨,这个道理要懂。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里面讲的那个时候的社会,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

  外道,不是毁谤人,不是贬低人。

  “外道”这两个字的定义,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

  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检点、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心外求法?

  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在佛门有个术语叫“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

  换句话说,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都叫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广很广。

-02-


  问:一天到晚谈论解脱、往生,会不会不吉利?

  答:学佛就是为了解脱。一提到解脱,很多人都觉得遥远,并且感到恐惧。那些对生命不负责任走极端的人喜欢说:“死了就解脱了,我不要活了……”这给“解脱”这么庄严的词蒙上了一层阴影。随意放弃生命,无法获得解脱,只能陷入更苦的轮回。

  再者,人们普遍怕死,不说“死”字,就不会死吗?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解脱的事情,已经晚了,因为你没有时间准备了。

  佛教徒喜欢自在地谈论生死解脱,才会有不少人误会:“佛教徒都是修来世的。”

  其实,生命的每一天,我们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解脱——让我们从无尽的烦恼中解脱,从纷至沓来的痛苦中解脱,直到究竟成佛的解脱。

  “他们一天到晚谈论解脱,说以后要去阿弥陀佛那儿,这不活得好好的吗?怎么总是说这么消极的事情呢?这会不会不吉利?”连4的谐音都敏感的人,当然对解脱心有恐惧,但你所恐惧的事情,该来还会来,为什么不放下心里的包袱,坦然做好准备呢?

  就如同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谁给你发工资?当农民的如果不播种耕作,怎么可能有收成?

  同样的,今天你不努力修行,去努力积德行善,忏悔罪业,好好发大愿修行,哪儿有可能以后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啊?

  要解脱,要去极乐世界,是一个吉祥圆满的大愿,想去还要有资粮才可以。

  你去任何一个地方旅行,手里没有钱,去得了吗?一谈钱,你们就两眼放光;谈解脱的资粮,为什么不积极呢?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解脱的资粮却是生生世世都可以享用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有几个真正能做到一心不乱念佛?

  有不少老居士,心静无杂念,对众生有强烈的慈悲心,可以清净自己的罪业,破除自己的杂念,才能顺利往生。

  年轻人呢?大多做不到。嘴巴上念着经,心里一个个的念头如浪花翻滚,此起彼伏。

  嘴上持咒,手上转佛珠,真正持咒的质量如何?你念的佛,到底有多少是用心的?

  做不到的原因是:世俗上所谓的学问学多了,疑问就多了;疑问多,杂念就多。

  可杂念多,你怎么解脱?

  杂念多,现在无法从俗世的烦恼痛苦中解脱,想往生净土的时候,也会有障碍。周围有多少诱惑啊,手机、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等,要清净身口意真的很难。

  修心,不仅仅要在佛堂里,更要渗透到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

  看一个人修心的质量,比他念多少言不由衷的经咒,更重要。

-03-

佛教给我们没有别的,破妄想、分别、执着而已!


  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

  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

  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

  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西方讲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多大?

  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凡夫看到我们的环境,一片大地泥土、沙石,这是我们凡夫眼睛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到我们这里来看,这个世界也是琉璃七宝,他到任何地方他所看的都是琉璃七宝,为什么?那个境随他的心转。

  假设的话我们凡夫也有可能到极乐世界去观光,我们到极乐世界看到的地,也跟我们地球一样,也是泥土、沙石。什么道理?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他的心变现跟我们心不一样。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他居住的是净土。

  经上也曾经有说过,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变现出他自受用的境界给大家看,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没有两样,凡夫见不到。

  这个道理如果用现在科学家的说法,就是时空维次不相同。我们今天住三度空间,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到十一度空间,这被证实的。还没有发现、没有证实的,那还不知道有多少。而佛菩萨的能力把这些时空全部突破,所有一切空间他都见到了,他见到他自受用的,也见到一切众生受用的,他有这个能力。

  他用什么方法突破?现在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真正能突破,人自在了,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理上科学家已经是肯定,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个理他是明了。

  同时存在,我们怎样回到过去?怎样趋向将来?做不到,这个原因是他不知道空间是怎么形成的,他没有在这上面去研究。

  佛法里面讲“不同时空的形成”,就是不同“法界”,我们佛家讲“法界”不讲“时空”,十法界是略说,细说是无量法界。

  为什么说无量法界?每一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我们同样看一个人、同样看一朵花、同样看一桩事情,有人看得欢喜,有人看得讨厌,那就是法界不同。

  喜欢,每一个人喜欢程度又不一样,法界还是不同,真正找到二个人对一桩事情看法完全相同的,找不到,没有这个事情。

  佛讲什么时候二个人看法完全相同?成佛,佛佛道同。

  等觉菩萨,二位等觉菩萨看一桩事情还是不同,他的“觉”没有圆满,他的心没有达到纯净。等觉菩萨虽然都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能完全相同,我们说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相同,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由此可知,法界的形成、时空维次的形成,佛讲的有道理,“妄想、分别、执着”,从这个地方生的。

  如何能突破?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就突破了,无量无边不同的法界你统统可以见到。

  所以佛教给我们没有别的,破妄想、分别、执着而已。“妄想、分别、执着”破了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我们今天提升,不断向这个境界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经上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破了“执着”就是“正觉”;

  再破“分别”就是“正等正觉”;

  再破“妄想”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梵语就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