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16讲


   日期:2019/7/19 14: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大家请看经文: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在前面的经文中说过一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里为什么又以提问的形式重说一遍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以重复提起来作为解释一大事因缘的开始。前面只是说了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没有加以说明,这里就问了,什么叫做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呢?这样来作为解释的开始,下面的经文就开始解释了,这是重复提起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是因为此大事因缘是佛所尊重的。智者大师在这里作了一个比喻,就像父王喜欢太子,想多听听太子的名字,所以就一遍一遍喊太子的名字也不厌烦。下面就开始解释什么叫做一大事因缘,分四个部分:理一、人一、行一、教一这四个部分。大家请看经文: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是第一部分,理一。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就是要的意思;令,是使;众生,指九法界有情众生;开,就是开显、开发的意思;佛知见,知是属于意根,见是眼根,这里虽然列举出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中的眼根和意根,中间的耳鼻舌身也就含摄在内了。佛的所知所见是什么呢?就是诸法实相。正如天亲菩萨说:“佛知见者,能证如实义故”如实义就是诸法实相。

  而我们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就会执著六尘的境界为实有,时时刻刻都在分别执著。六根接触六尘,我们就起了分别和执著。眼贪色、耳贪声、乃至意贪法尘,这样六根都被染污了,就不得见到诸法实相。

  佛出现于世间为众生说法,让众生明白自己本有的佛性圆满常寂,和佛是无二无别,只不过众生被无明烦恼给障覆了、障蔽了不能显现。就像矿石掩盖了真金,泥土障盖了种子。对于这法性真如,众生虽然本有本具,却不能知、不能见,所以必须由佛来开显。佛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放下分别执著,那么众生本有的佛性自然显现,这就是令众生开佛知见。

  使得清净是什么意思呢?众生开佛知见以后,父母所生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根接触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还有六根接触六尘所产生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总共是十八界,这皆成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皆成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说是使得清净。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示就是显示,佛之知见是诸佛世尊所证得的,属于果地上的知见。众生虽然本具佛之知见,但是不能够借助修行,那怎么能够知道呢?所以诸佛先将自己所证显示给众生,为的是让众生发心起行,来自证于究竟实相。比如在本经一开始的时候,佛放光现瑞,就是示佛知见。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悟就是觉悟,诸佛为众生开发显示众生本具的妙明真性,众生依照佛所说法来修行,修到功穷力极之时豁然开悟。就像我们说的如梦方醒,从梦中醒来了,悟到自己本来是佛,自性中本具的佛之知见。到这个时候,众生才会真正相信圣凡不二、生佛平等。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是亲临,前面所说的都是佛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这里加了一个道字,入佛知见道,这个道就是所到之处。前面我们讲,由佛开示之后依理起行,亲证诸法实相,也就是到达了涅槃彼岸,所以说是入佛知见道。大家就明白这个道的意思了,就是到达了涅槃彼岸。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是总结,诸佛为什么出现于世呢?就是为了要开示佛之知见,为了使众生悟入佛知见,而出现于世。也就是说,佛来到我们世间,就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的,这是第一部分理一。好,我们再看经文: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

  这是第二、人一。

  以前佛说三乘教时,三乘:声闻、辟支佛和菩萨乘这三乘,佛的弟子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佛教化的弟子不只一种。现在佛说了,诸佛出现于世的本意,是要让一切众生都成佛。佛以前说四谛法、十二因缘法,他的本意不是想让这些弟子们证阿罗汉、证辟支佛,这只是方便,佛的本意是让弟子们都成佛,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能成就佛果。所以依据佛出世的本意来看,诸佛世尊教化的都是菩萨,将来都要成佛的,这是人一。所教化的人统一了,都是菩萨,不再分声闻、缘觉、菩萨。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这是第三、行一。

  诸有所作,就是指三乘人种种修行,作就是修行。三乘人修种种行,要趣向何处呢?都是要趣向佛之知见,都是为了这一事,这就是行一。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这是第四、教一。

  圆顿之教称为一佛乘,佛只为众生开导一佛乘。有人就会问了,佛不是也为众生说三乘法吗?其实说三乘法只是方便,只是暂时的,佛真正要说的只有一佛乘。佛说三乘,其实都是为了将来说一乘法。

  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佛只为众生说一乘,无有余乘。那么余乘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解释若二若三。依据智者大师的注解,若二指的是般若会上所带的二。般若会上是带通别而明圆教,这里的二就是指的通教和别教,般若会上的二,通别而明圆教,这是般若会上的带二。方等会上,我们知道是藏、通、别、圆四教并谈,这个三指的就是藏通别这三教。由此可见,无有余乘的余乘,指的就是藏通别这三教。但以一佛乘,就是指纯说佛法的圆教。佛为众生说法,只说圆教,没有般若会上的带二、也没有方等会上的对三,没有二也没有三,这就是教一。纯说一乘法,这就是教一。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这是对上面的理一、人一、行一、教一的总结。上面说的是诸佛世尊,这里又说一切十方诸佛,这是表总统无余之意。十方世界的所有佛,都是先施设方便权教,而后开权显实,会归于一佛乘,正所谓佛佛道同。

  以上介绍的是广开诸佛权实的第一部分总明诸佛,下面是第二部分,分别说明三世佛。大家请看经文: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这是说明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这是讲过去诸佛,根据众生的根性,为众生施设方便之教,这就是开方便。

  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这就是显真实。皆为一佛乘,都是为了一佛乘,这就是教一;过去诸佛只为众生说一乘法,以前所说的方便权教都是暂时的,是为将来说一乘法做准备的。是诸众生,这是过去诸佛所教化之人,这些人听闻一乘法,将来都是成佛的,所以这些众生都是菩萨,这就是人一;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能得种智这是行一;一切种智所知,是诸法实相的真理,这就是理一。这里四个一,虽然没有和上面一样,按照理一、人一、行一、教一的次第,但是也都具足了。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未来诸佛,和我们前面刚刚讲的过去诸佛一样,也是先为众生开方便,而后会归一佛乘,这里我们就不做多说了。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现在诸佛,就是正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教化众生的教主,现在、正在。这里先用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来说明现在诸佛出现于世的本意。诸佛出世,无非是以一大事因缘,诸佛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必定会多所饶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众生必定多所安乐,这就是诸佛出世的本意。这里,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这段经文的意思和前面是一样的,我们也不再啰嗦了。好,我们看下面一段: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这是总结上文,归结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里省略了开佛知见。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虽然说法有两种,开方便和示真实,其实都是教菩萨法,都是为了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到这里,第一大段广开诸佛权实,我们就介绍完了,下面是第二大段,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

  我们在前面讲过,广开诸佛权实和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都具有六义:叹法希有、说无虚妄、开方便、示真实、举五浊解释方便、拣伪敦信这六义。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讲六义,是前后互出,这样不会显得啰嗦。这里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省略了叹法希有,只介绍了五种,开方便、示真实、举五浊解释方便、拣伪敦信和说无虚妄。我们先看第一开方便。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上面所说诸佛和三世佛为众生先开方便,然后显真实,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里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所以说“我今亦复如是”。下面,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这是开方便。佛有种种解智力,能知众生种种的欲,有的众生贪财、有的众生喜欢名、有的喜欢权势,佛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这就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佛有一切至处道智力,能知众生深心所著,这个著包括众生的好乐和修行的法门。有的众生喜欢享受人天的快乐,他们就修世间的十善,将来生到人天;有的众生喜欢修禅定,修四禅定能生到色界;有的想出三界,他就会修四谛法、证阿罗汉,等等。佛对于一切众生修的种种行,以及将来的去处,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这里也包括了佛的根胜劣智力,佛以根胜劣智力,而知各类众生根机的优劣,这就是指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佛有种种的界智力,能知众生的本性,这个本性指的是种性,声闻、缘觉、菩萨有五个种性,就是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和无性。

  佛知众生有种种好乐、深心执著所在,随顺他们的本性而说三乘法、说方便之教,这是第一开方便。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这是第二显真实。如此二字,指的就是上面开方便之意,开方便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佛知见、成一切种智,所以才用无数方便来引导众生。下面是第三,举五浊解释方便。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十方世界无非法界真如妙理,此法界清净,湛一如空,唯有一乘,尚且无二乘,何况有三乘呢。既然如此,为什么诸佛出世,不直接显真实,而是要施设三乘之教呢?下面就是说明诸佛所出之世是五浊恶世,不得已才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好,我们看经文: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这里我们先来解释五浊,然后我们再解释诸佛为什么在五浊恶世、要先说三乘方便之教、然后再显一乘真实。先解释五浊恶世,第一是劫浊。劫,梵语劫波,译为时分。劫是表时间,有大劫、中劫、小劫。时间本身没有浊,是由于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这四浊增盛、聚在一时,那么这段时间就称为劫浊。当人寿减到二万岁的时候,众生开始有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和命浊,那么这个时候就进入劫浊。从人寿两万岁往下,众生的烦恼就越来越重、邪见越来越多、寿命也越来越短、生活也越来越困难。战争、疾病、饥馑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苦。到了人寿百岁的时候,当然是更严重了,越往后越严重在减劫。众生的欲望重、烦恼多、疾病也特别的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环境气侯恶劣等等,我们今天都能体会的到,这就叫做劫浊。

  烦恼浊,就是众生心里有各种烦恼。众生追逐五欲六尘,生起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而恼乱身心,称为烦恼浊。窥基大师这样来解释烦恼浊:“若此众生增非法贪,或惠刀剑成施器杖,诤讼斗乱谄曲妄语,摄受邪法及余恶不善法,是名烦恼浊。”众生增非法贪,什么是非法贪呢?《瑜伽师地论》中说:“于诸境界深起耽著,说名为贪;于诸恶行深生耽著,名非法贪。”意思就是喜欢那些美食漂亮衣服、或者豪华别墅这些美好的境界,这叫做贪,如果要是喜欢的是杀盗淫妄,喜欢做伤害众生的这些事情,这些都是非法的,就叫做非法贪。惠刀剑成施器杖,指的就是用兵器打仗打架;诤讼斗乱,就是指语言上的争论;谄曲就是表面上说的话非常的客气、非常的好听,都是恭维的话,其实都不是发自内心的,心里都是为了欺骗对方;妄语就是谎话;摄受邪法及余不善法,能够接受并且去修持邪法,以及恶不善法。这种事情,我们身边出现的非常的多,大家都能够见的到的。能够摄受邪法及不善法,非常喜欢这些恶法的,这些就是烦恼浊。

  众生浊,众生由于知见不正,心里被各种各样的烦恼覆盖。不懂得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不懂得恭敬出家人、不修义理、不怖不畏今生后世的恶业果报、见到别人有困难也不舍得去帮助、不作功德、不持禁戒,以致于福报越来越少,苦报苦果也越来越多,这就叫做众生浊、也叫做有情浊。

  见浊,就是众生邪见增盛,不知修行正法,叫做见浊。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说:“若于今世,法坏法没,像法渐起,邪法转生,是名见浊。”我们看,现在有些邪见的人,他有种种的邪智慧,能说能写一些邪见的道理,那个邪见的道理还非常的充足,让大众们来相信,相信他说的邪法就是真理。因为我们大众没有智慧嘛,读的经书又少,一听他们说,认为这些就是正法,其实他们所教的,无非是增长我们的贪嗔痴。我们与佛法比较,佛法就是让我们看破放下,而这些邪法最后的目的,就是增长我们的贪嗔痴,让我们更加的贡高我慢。但是众生没有智慧、看不出来,他们的法叫做相似法,不懂的认为就是佛法,其实只是相似法,一听就明白,他们的目的是迷惑众生,让众生不能接受正法,这就是见浊。

  命浊,也叫做寿浊,命浊。人的寿命本来是八万四千岁,随着恶业越来越重,寿命也越来越短。现在人们大多的寿命,我们现在平均的寿命大概是七十多岁,能活到百岁都是很稀有的了,我们想想,百岁和八万四千岁,相差到哪里了,这就是因为恶业越来越重,寿命也随之而减少,这就是命浊。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这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解释。劫浊乱时,劫浊;众生垢重,就是众生浊;悭贪嫉妒是烦恼浊和见浊;成就诸不善根,根就是命根,指的是命浊。诸佛所出之世,五浊浑深、众生障重,所以诸佛只得开方便门,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之教。没有办法,因为劫浊太重,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之教,就是这个意思。到这里,广开释迦牟尼佛权实的前三部分:开方便、显真实、举五浊解释方便我们就介绍完了。下节课,我们接着来介绍拣伪敦信和说无虚妄。

  好,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法华经)(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法华经)  

 杨曾文教授: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 

 陈星桥居士:学习《法华经》与国家的未来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慈法法师:佛种从缘起——《法华经》四句偈开示 

 张秉全居士: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 

 张秉全居士:无上醍醐,纯圆独妙。--简述《法华经》五重玄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在五时八教中之地位及其五重玄义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经义答问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迹本二门大意略述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