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三章)


   日期:2019/8/17 1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十三章生死两幻命何寄02

  恩怨相随

  ‘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永明寿禅师叫我们认清楚,现有生命活著本来有许多冤家聚会。人生境界何以谡‘怨仇聚会’?这个哲学《红楼梦》写得最好,《红楼梦》这部书完全表达了佛经这句话的意思。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感情越好越是冤债,所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一个人对我们好,不知来生怎么报?我说来生再爱你,把你爱死去,爱得有进受不了。道家也懂这个道理:‘恩里生害,害里生恩’,这两句话非常深奥。中国原  始道家,如姜太公《阴符经》,是政治、哲学、兵法、修道的大道理。‘恩里生害’,你给人家太多慈悲、太多恩惠,等于教育一个孩子,爱他反而害了他,恩里就生害。在政治上也一样,为一个领导人,对一个人太好,反作用会出来。譬如教育,父母、老师教孩子打他手心,、屁股,以西方文化的观念认为这样不合理,其实这是希望他好。刑法判一个做错事的人受刑,不是妨害自由,而是在害里教育他。同样的道理,我们爱惜自己的身体,吃特别营养的东西,‘恩里生害’,营养太好了容易生癌症。山里的乡巴佬,穷兮兮的,一天吃点红薯过生活,过去也没有什么维他命、维你命、维我命的,影子都没看过,结果他们活八、九十岁,‘害里生恩’,反而长命。

  所以,我们这个生命,严格地讲佛说的没有错,‘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家人、父子、子女等等都是怨仇而来,来讨债的,而且是善讨,最好的讨债方法。如果有人要组织讨债公司,最好用善意的面孔去讨,天天跪著求他还债,或者天天在他门口烧香,阿弥陀佛,人生就是这个境界,生命活著总是‘无量怨仇所绕’,看文章很简单,要多去想,‘无量’包含很多意义。

  ‘念念损减’,当我们生下来一有思想,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在念念损耗,减少我们生命的力量。所以为什么修道得四禅八定的人,可以返老还童、祛病延年?因为他念头减少损耗。这个生命也像电池一样,节省著用,就保持得久,很简单。那么,消耗力量最大的不是体能,是思想、念头、心力。体能多活动有益处,这是两重宇宙,你们要注意,尤其修道的青年同学、学哲学的更要留意,体能在静态是不健康的,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过去大陆上的老房子,门槛下有一根木条(门斗),老式的门一开一关,嘎的一声,因为经常动,门斗开来开去,永远发亮,不会生蛀虫。‘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水停百日就生蛆。所以身体的气血要正常流动。有人反问打坐并没有劳动,你不要搞错,打坐是身体正常的运动,因为打坐心念空了,气血运动上了轨道,平常气血运动没有规律,有时岔到外面乱跑。所以打坐在身体来讲是个大动,不是大静;在心境来讲是静,这是两重世界、两重宇宙,这个道理不通,学佛修道,包你‘永无修成’。这些都是秘诀,不卖的,现在都贡献给各位,要珍惜它!

  等死的人生

  所以,我们生命消耗最厉害的是思想,念念在损减,这比体能劳动要严重多了。‘无有增长’,我们没有办法使生命增加、回转起来。

  ‘犹山瀑水不得停住’,这个生命像高山流水,永远向下流,停止不了。

  ‘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又如早晨的露水,迅即消失。

  ‘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就像即将受处决的囚犯,游街示众,一步一步接近死亡。

  ‘如牵牛羊诣于屠所’,等于把牛羊牵到屠宰场一样。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这是佛经的形容,属于印度文化,详细、繁复。庄子呢?五个字:‘估亡以等尽’,人生下来没有死,看似活著,其实在等死而已!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智者观念念灭。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术,聚在一处,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发俱堕。复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堕,我能一时以手接取。

  佛以射箭打比方。有四个人射箭打靶,古代是拉弓射箭,现在是射击。大家向同一方向射出,子弹、弓箭一出去,就开始向下坠,因为地心有引力,射击手在心中估算射程目标,开始打高一点,否则到了目标一定打不中。但是,箭射出去再远一定坠,而中间很快用手接住不使它坠下是很难想像的。

  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说疾不?迦叶菩萨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飞行鬼复速地行,四天王疾复速飞行,日月神天复速四天王,坚疾天复疾日月,众生寿命复速坚疾。

  ‘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说疾不?迦叶菩萨言:如是世尊。’佛问迦叶,这样的人速度快不快?迦叶说快啊!当然快,箭一射出,此人轻功功夫高,一个箭步飞快,在中途把箭接住。

  ‘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一种鬼叫地行鬼,在地上行走,比练得最高武功者的速度还要快。这是佛的比方。

  ‘有飞行鬼复速地行’,有半空中飞行的鬼,比地行鬼的速度更快。

  ‘四天王疾复速飞行’,还有快的。靠近太阳系的四天王天的天人,本身有飞行功力,飞行更快。

  ‘日月神天复速四天王’,日月神天其速又超过四大天王。

  ‘坚疾天复疾日月’,再高一层,坚疾天天人比太阳系人还要快。然而这些都不算快。

  ‘众生寿命复速坚疾。’只有众生寿命死亡得最快。

  佛说的道理只能做比方看。每个宗教教主,都是世界上第一会比喻的人,没有人超过他们,我们一看比喻得好,却忘了这是个实际的事,为什么?假使我们拿历史的时间来看,中国历史五千年,看我们几十年的生命,真是非常快的生命,那真刹那之间,一弹指而已!我们自觉活得很长,六十年或一百年,也够舒服,这是比较性的、自我的主观,佛以比较性、对时光相对性的观念来做比较,所以生命看起来非常短暂。

  善男子,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智者若能观命如是,是名能观念念灭也。

  做功夫的方法。‘一息’:鼻子一呼吸一吸叫一息,也叫一念。‘一眴’:头不动,眼睛左右看一下再回转来叫一眴。在一息一眴的动作间,众生寿命有四百个生灭在其中,这个数字相当可怕。以现代数理配合计算,佛说的话皆合乎科学。电子变化快速,的确有此情形。刹那之间有四百生灭,四百是大体的数目。佛当时为什么说这个话,这就要我们自己体会了!真正得定的人,即能体会到生命一瞬息之间,微细念头的生灭太大了。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感觉脑子想得很多,这是自己只发现粗的一层,没办法发现细的一层。有定力的人,发现自己细的念头在一刹那间有四百生灭。比如白骨观修成的,已经内观到自己里头的生命功能,叫它细胞也可以,叫它荷尔蒙也可以,很快地在生灭中变化,如果你不把它半途接住、定住,它就变去。所谓定,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么一个事实。所以,有定力功夫的,能在这个生命变化中就把它定住,如此,生命是可以延长,至少它变动的速度减慢了,这就是功夫的道理。

  智者,有大智慧的人,观察寿命的变化如此之快,这个才叫真正学佛,才是止观的‘观’,才可谓‘能观念念灭’也可说能观念念生。大家打起坐来都怕念头,你这个念头是主观的现象所起的,表面上的一层,你那个能观的、不动的,要观到表面上所观的这一层,这个念念在生灭。那么,你把它搞清楚,你那个能观的不动,就半路把它截住。把念头切断是方便说法,好像前念过去,后念未生。前念切断,中间这一段空了,实际上中间切断的那个空,正是有念,这一念保持住也叫正念,也等于刚才佛的比方,箭一射出去,快速在半路接住,定在那里,此所谓定,是实际动力的现象。

  善男子,智者观命系属死生,我若能离如是死生,则得永断无常寿命。

  看这些经文要注意!平常看经念经很快看过去,这里有个大问题。佛说,善男子,诸位,你们注意!‘智者观命’,大智慧的人看自己的生命,‘系属死生’,生死不是生命,生死是生命的现象,要注意!有人说生命就是寿命,这个是什么东西?佛没有告诉我们,你要自己去找。‘智者观命系属死生’,生命看起来好像等于这个生死,因为有生有死是两头,在两头的变化中间就看出有一个存在的生命,等于现在所讲的存在,活著表示寿命存在,死亡表示不存在、过去了。生命好像附属于生死,生死变成主体,生命变成宾,宾主分开,表面看起来如此。

  ‘我若能离如是死生,则得永断无常寿命。’如果我们修持能做到离开生死两头作用,了了这个生死,那你可以得到永远废除无常寿命。我们的寿命不长久,很容易变去,变去叫无常,假定我们了了生死,换句话说,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必变去的那个真正的寿命,对不对!这段文字含藏有这么一个秘密,看出来没有?我这个卖给你们了!不要不珍惜,不然读经、读文章读死了也不懂,密宗就在这里,文字里就有秘密,你们研究经典都说看懂了,哪里懂?读书要细心,尤其青年同学,这才叫读书,读书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换句话说,不要傲慢,认为自己懂了,你应该把自己推开,客观地、仔细地看。

  我个性急,有时看书很快,一本没有看过的书,想很快把它看完。有一天夜里十二点,同学送来一本新书,看到二点半,看完了大概内容,知道了,自己不敢相信自己,不够仔细,然而慢工出细活,再一章章慢慢重看。这就告诉青年同学,读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同修行一样,要正念,不要马虎,刚才这段就告诉你此中秘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宗镜录)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